意识形态系统地、自觉地、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观念上层建筑的部分。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集中体现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19世纪初,法国哲学和经济学家D.特拉西在《意识形态概论》中首先使用了“意识形态”这个概念,认为意识形态是考察观念的普遍原则和发生规律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把意识形态作为和经济形态相对应的一个历史唯物主义重要范畴。
(一)意识形态的概述
意识形态的内容,是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起源于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各以特殊的方式,从不同侧面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简单而言,意识形态有三个特征:
1.群体性,即不是个别人的思想观念,而是已经被某个群体(阶级或社会集团)所接受的思想观念,代表这个群体的利益并指导其行动;
2.系统性,即不是支离破碎的想法和观念,而是形成了体系;
3.历史性,即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包括自由主义、法西斯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等等许多流派,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它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集中体现着资本主义的政治关系、政治行为、政治体制和政治价值观,对西方各国的内政外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它包括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思想、经济思想、文学艺术思想、道德观、哲学世界观和宗教世界观等各种理论形式,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错综复杂的巨大精神网络。要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不仅要了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还必须进一步分析研究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理论来源与主要内容
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一样,也是在资产阶级的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神学的权威的斗争中逐步形成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芽,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针对教会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并神化封建制度,以禁欲主义和经院哲学束缚资产阶级活动的现状,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们高举反封建专制的大旗,以人性论、人道主义为武器,揭露封建统治者、教会的荒淫无耻,提出以人为本,反对神权统治;倡导个性解放,反对封建束缚;树立理性权威,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形成了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这是人类精神的一次大解放。然而资产阶级人性论或人道主义所讲的人和人性是抽象的,即离开人的社会关系和历史发展,把人的本质归结为某种生物属性或某种精神本性。他们不但用这种抽象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性论来解释一切社会现象,而且还由此引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国家、法律、道德的理论,形成资产阶级的思想理论体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是“天赋人权论”。这一理论认为,只有符合人的天性、人的自然本性的社会和国家才是合理的,否则就是不合理的;自由、平等、博爱、利己等等是人永恒不变的自然本性;财产权、自由权、生存权、幸福权等是人与生俱来的,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一个合理的社会或政府就是这些自然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的“理想王国”。这实际上是把资产阶级的人性及其发展要求,泛化为人的普遍的、永恒的自然本性和要求,这不仅在理论上是极端错误的,而且在实践中也带有极大的阶级欺骗性。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的核心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是个人主义的极端表现形式。个人主义就是生长在私有制的土壤之上,是私有制商品经济关系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在资本主义以前的阶级社会里,由于受奴隶制和封建制人身依附关系的制约,个人主义还不能以普遍的、完全的、充分的、赤裸裸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于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专制主义思想,个人主义思想往往带上封建关系、宗法关系和宗教观念的色彩。只是到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出于发展商品经济和雇佣劳动制的需要,必须斩断封建社会的人身依附关系,把劳动者变为表面上完全“独立”“自由”的人,使他们有权自由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了适应资本主义这一经济关系发展的要求,资产阶级思想家们愤怒地谴责禁欲主义,提出了“自我至高无上”“个性解放”等口号,使得资产阶级用极端的、赤裸裸的个人主义取代了过去那种受封建主义、宗法关系和宗教观念制约的个人主义,从而把个人主义推向极端的表现形式——利己主义。其宣扬应将个人幸福看作一切行动的目的,强调个人利益高于社会利益。故在资产阶级看来,只有自我是至高无上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合的各种形式只不过是实现个人目的的途径和手段,追求个人利益和满足私欲是衡量人们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核心的利己主义,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粗陋的利己主义、公开的利己主义、合理的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等等。不同形式的利己主义是同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相适应的,因而都起过一定的历史进步作用。但是,利己主义毕竟是私有制的产物,它们都是资产阶级观念的表现。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突出表现是商品拜物教和拜金主义。这主要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被视为主宰一切、高于一切的东西,个人的物质利益、社会地位都是建筑在金钱的基础之上,资产阶级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变成了赤裸裸的商品交易关系,变成了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赚钱发财便成为资产阶级的天职和人生的最高追求,成为资产阶级衡量和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准则。这种以赚钱为目的的利己主义体现在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广泛地渗透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精神文化产品之中,支配着人们的社会心理,并且还通过各种渠道向世界各个国家传播、渗透。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具有极大的腐蚀作用。
为了把个人利益看作唯一真实的利益,又要防止某些人出于自身利益对他人利益的不正当侵犯,资本主义社会又确立“群己权界”的社会行为原则。这就是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形成的并逐渐占思想理论界主导地位的自由主义思潮。经济学中的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反对政府对社会经济事务的干预,主张实行自由贸易,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让“看不见的手”去协调、管理社会经济关系和活动。政治学中的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约翰·穆勒要求国家、政府保障公民在思想言论、生活方式和信仰结社等方面的自由,强调个人的行为只要不涉及自身以外其他人的权利,社会就无权予以干预。他把对自由问题的讨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如何防御政治统治者的暴虐;第二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如何限制对少数人实行“多数人的暴虐”。
(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用物质上的统治力量来调节社会的精神生产成为了一种必然。以私有制为基础,资本主义在思想观念上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个人主义。由此,作为思想观念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其核心是个人主义。另外,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服务的;
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3.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特定形式和环节之一;
4.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是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要求,由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们创造出来的,它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人们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反映,但是这是一种扭曲的或虚假的反映。(www.xing528.com)
针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作用,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从两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方面是指那些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理论和观念来源的文艺复兴时期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的思想理论和观念,在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之前,由于极力反对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促进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进程,其主要社会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是进步的;
另一方面是指这种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之后,其所起的作用就开始走向其反面,其主要是为巩固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维护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为资产阶级的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作论证等服务,从这点可以看出这种社会作用显然是消极的,与历史发展方向背道而驰的。另外,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我们对待它也应当必须注重辩证批判的态度与方法。
对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那些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一般规律的思想理论和观念,我们可以加以学习、参考和借鉴;而对于那些反映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对社会生活进行了扭曲反映的、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需要而有意编造出来的欺骗民众的虚假理论,则必须加以分析鉴别与坚持鲜明的批判态度。
【思考题】
1.为什么资本主义萌芽会出现在欧洲地中海的沿岸城市?
2.怎么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3.简述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和过程。
4.简述商品的含义与属性。
5.怎么理解商品交换价值与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的辩证关系?6.简述货币产生过程中经历的阶段。
7.简述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8.简述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的内容、作用和形式。
9.简述生产剩余价值规律的含义和内容。
10.简述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内容。
11.简述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本质及组织政权形式。
12.简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活动建议】
课堂探讨:结合中国社会实际,谈谈商品经济价值规律是怎样影响社会生产发展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