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由边陲小镇发展起来的中国最早成立的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对外开放的窗口,其创意文化产业的跨世纪发展,具有特殊的全国示范意义。深圳要在20年辉煌成就的发展基础上,发扬“二次创业”的精神,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现行政策,增创新优势,在2010年实现建设成国际性城市的第二次创业远景目标,就必须加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的创意文化产业建设。
与北京、上海、广州等既有深厚文化背景,也有沉重历史包袱的大城市不同,深圳迟至80年代末才开始真正关注文化建设。但它很快就利用10年建设的物资文化基础,毅然斥资数亿元,兴建了包括报社、电视台、大学、电视大学、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科学会堂、体育中心等10大文化设施,为以移民文化为主要特点的深圳创意文化产业,打下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据1999年出席深圳举办的《中国现代化与深圳跨世纪发展》理论研讨会的学者分析,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和文化全球化的推动下,城市国际化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深圳特区成立以来,经济文化的综合实力已位居全国各大城市前列。1998年深圳市GDP1289亿元,工业总产值1848亿元,居全国第五名,外贸出口总额264亿美元,连续6年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一名,财政收入164亿元,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三名,三次产业比重也由1979年的37∶20.5∶42.5发展为1.1∶49.1∶49。目前,深圳的人均GDP为33289元人民币,已经与广州、上海一起,率先达到了超过3000美元的水平;其中深圳第三产业在GDP的比重还超过了广州的48.25%的水平,按照国外较有代表性的美国社会学家英克尔斯教授的现代化评价体系的标准,已基本实现了城市现代化⑫,并向国际性城市的目标迈进了一步,为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奠定了较好的文化市场经济基础。
如在影视广播业方面,即使在紧邻香港的强势影视文化挤压下,深圳依然保持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色彩,深影、深圳电视台及万科等文化公司等,成功出品了一批表现深圳人精神和深圳风情,以及异国情调的影视作品,拍摄了《深圳人》、《兰陵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一类大制作;而市政府引资创建的“南国影联娱乐中心”,则已成为东南亚最大的集影视、食宿、商务服务为一体的电影城。
报业方面,深圳特区报已成为广东第四家报业集团,广告费收入每年达数亿元,并建起了比省会报业同行更壮观更现代化的报业大厦。文化旅游业方面,深圳连年建起了“锦绣中华”、“世界之窗”、“中华民俗文化村”等大型旅游文化景点,投资数亿,产生了巨大的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开办至今收入已达30亿元。出版图书业方面,深圳图书销售额早在1991年就达到3600万元,人均购书量居全国之首。
在娱乐业方面,深圳有歌舞厅340多家,供求平衡,利税创收大。在音像制作业方面,深圳不仅有几家正规音像出版社,还有年产激光唱盘500万张,视盘150万张的深圳激光节目出版发行公司,使中国继美、日、荷等国之后,成为世界第四个有生产激光视、唱盘能力的国家。(www.xing528.com)
在对创意文化产业提供技术支持的至关重要的高新科技方面,深圳更有突出的优势。计算机磁头产量居世界第三,以深圳为龙头的珠江三角洲已成为亚洲最大的计算机生产基地,全市高新科技产品产值年增长速度高达35%以上,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全市高新科技产品出口占全国的1/3,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科技产品出口名列全国第一,产值达287.8亿元;全市1998年高新科技产业产值约900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上升到35.4%,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第一增长点⑬。
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还具有比广州更靠近创意文化产业发达的香港,身置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区位优势,基本以市场调节为主的新体制优势,移民城市文化的多元互补优势,以及深圳人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观念优势等⑭,其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的确大有可为。只要深圳把这四大优势真正转化为创意文化产业的优势,必将使中国文化经济界的全局为之震颤,产生文化生态系统的历史性变革。
在深圳特区报业集团率先成立后,如何在相继组建各类创意文化产业集团时,争创名牌产品,创立名牌企业,围绕着生产优质文化产品,扩大深圳文化产品知名度,已成为提高深圳文化企业知名度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创意文化产业竞争的实质,是渗透于文化产品之中的、更深层次的文化的竞争。因此,企业名牌战略的实施与企业文化精神紧密相关。从美国《国际品牌》杂志社最新公布的“全球60大品牌”排名榜中,创意文化产业类的著名品牌就占了总数的1/3的事实看,深圳创意文化产业必须走注重名牌战略和自我文化形象之路。就这一点而言,深圳要想成为展示中国创意文化产业的窗口和重要基地,实现建设国际性城市的第二次创业目标,目前还缺少国际名牌文化产品,还处于组建创意文化产业的初始期。当前科技革命对深圳创意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的影响,还刚刚开始,相关的社会因素还未能参与进来。
因此,深圳创意文化产业的布局和发展规划,应明确自己处于世界全球化格局中“一球两制”的文化链接点,所具有的既要展示社会主义文化的优越性,又要积极吸收资本主义文化精华的文化交融中心地位,以包罗大中华各地民俗特色的移民文化为根基,以香港创意文化产业为参照系和助动力,发挥国内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聚全国文化精英实力而用之,形成特区文化的独特风格和文化魅力,幅射全国和全球。可以预见,只要深圳文化的决策者,利用特区的有利政策,为市内创意文化产业提供公平竞争的有序环境,则它们当可勇敢搏击知识经济的风浪,顺利通过市场的考验。
总之,就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市的创意文化产业而论,其目前的落后状况,不仅由于我国处在正在由农业国家向工业化国家转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离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而且其在文化行业上更受到现有行政体制的束缚和制约,经营者与决策者的文化市场、文化生产观念也都很陈旧。而这一切又都和我国长期以来,仅仅将城市文化事业当作无偿供给的社会福利,当作消耗社会物质财富的无底洞,当作思想宣传教育的传声筒,而不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聚宝盆的文化战略指导思想,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这方面,借鉴一下香港的经验,是很有必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