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产业与网络文化传播:创意兴国

信息产业与网络文化传播:创意兴国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网络经济与文化传播新方式信息产业的发展,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更增添了lnternet——即国际互联网络的系统。在国内网络业方面,据介绍,全国互联网域名已注册的达20000多个,ICP企业达600多家。网民的大幅增加和网络业的竞争发展,产生了网络经济与网络文化传播的新现象。这一网络文化现象,已引起了全球的注目。

信息产业与网络文化传播:创意兴国

网络经济文化传播新方式

信息产业的发展,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更增添了lnternet——即国际互联网络的系统。它已成为今天跨国计算机之间的一种互联、通信和审美的手段。正如专家所说,网络业现在已跨越了第一代的建网与试验,第二代的网络价值开发与共享,进入了交融网上物质流、信息流与商务流的“电子商务”的第三代,正作为一种全新的互动式的传播媒介,深刻地进入商业、科研、娱乐、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使它们增添了丰富的内容和无穷的活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效应。

如今,国际互联网上的世界日益精彩,网民的数量不断增多。据统计,2000年全球已有3亿网民。另据《电脑产业年鉴》统计,在1998年全球上网人数1.47亿中,美国用户为7650万。我国的网民虽只达到了1690多万人,但在1998年内很快在总数上达到2000万,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在国内网络业方面,据介绍,全国互联网域名已注册的达20000多个,ICP企业达600多家。最近,在国外雅虎,国内搜狐新浪等网络霸主的挤压下,经深圳罗湖区科技创业中心的倡导,56家全国中小型ICP企业,包括广东省人才网、珠海之窗、武汉之窗、河北之窗、深圳万维信息网、澳门微中网等云集广东,签约定盟,通过了“ICP中国联盟”章程,联手合作,展开了中国大地网络业野战军游击队联军的大战,在网络业引起了强烈震动,吸引了更多中小ICP企业的加盟。

网民的大幅增加和网络业的竞争发展,产生了网络经济网络文化传播的新现象。所谓“网络经济”,并非有的人所误解的纸上谈兵的“虚拟经济”,而是高度信息化、低成本、高效益的电子商务活动。正如专家所指出的那样:“网络经济是适应信息网络化而产生的崭新的经济形态,表现为经济生活中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以及生产者、消费者、金融机构和政策职能部门等经济行为,都同信息网络密切相关,不仅要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的经济信息,依靠网络进行预测和决策,而且许多交易行为直接在信息网络上进行。”这无疑是一种全新理念的现代信息社会的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形态。

在文化传播方面,由技术革命和众多网民支持下蓬勃发展的网络业,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报刊杂志和广告争相上网。它不仅有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在线查询、下载软件、电子商务、远程互动的快捷服务功能,而且还以大批量增多的新闻、体育、艺术、娱乐、科技、教育、广告、家庭服务等类型的信息文化产品,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这一网络文化现象,已引起了全球的注目。就负面的意义而言,根据世界上最大的图片社——储存了6500万张底片,其中已有200万张上网的戈尔比公司,现已被网络巨子微软公司收编的事实,法国学者不无尖刻的批评说,“在因特网时代,只要谁买下了文化,谁就可以控制世界。……现在,人们把我们的财富、美貌、思想、意识、声音等都交给了不懂艺术的暴富起来的亿万富翁了。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就是其中一个,如今,他垄断了文化,控制了历史和人们的记忆。”且不论这一对因特网时代的文化本质和特征的断言是否正确,只看其中既饱含着嫉恨又充满无奈的议论,就正是一个有悠久历史背景和丰富文化财富的欧洲大国,对科技领先的金元帝国的文化霸权深感忧虑惶惑的表现。

而就正面的意义而言,现网络业正以数码化云计算高新技术的发明和运用,将一切具有持久价值的文化,不论是电影电视书籍音乐美术,还是有用的知识,都用计算机储备和保存下来,同时对传统的审美方式加以改造和完善,给人们带来了更大的审美惊喜和愉悦,更好地陶冶他们美好的性灵并开发其创新思维的丰厚潜能。

如在网络文学方面,各类期刊已纷纷争相上网,开通网站,抢占地利,仅总部在加拿大的龙文电子书店(www.dragonsource.com)搜罗的中文期刊,目前就有四五十种。文学期刊和作家资料库的网络化,也已使文学阅读更为方便。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计算机中心,现已开辟了由中国作家协会等主办的《中国著名作家》、《中国文坛风景》,将征集到的中国作家的简历、重要作品、流派、所获奖项、联系地址等编成英文,发布于国际网络。以此同时,与正式出版的小说、已完成的小说再“上网”不同的,真正在网上现炒现卖的“网络小说”,也开始问世。如有“网上第一写手”之称的蔡智恒,其表现年轻网上男女恋爱悲剧的作品《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网上联载两个月后,1999年底已作为知识出版社“网络书系”的第一本小说出版,发行7万余册。

再如在网络演艺方面,1999年被评选为“中国网络十大杰出名人”的相声艺术家姜昆,在“昆朋网城”新建的《中国名人网》(www.greatwallstar.com)正式开通后,已为100多位名人建立了有保护措施的演艺资料库,成为以文艺名人资源开发为先导,既满足广大网民对名人信息需要,还可为“中国有线电视网”的9000万终端用户提供服务的,中国演艺界目前最大的文化娱乐网站。

另如在网上电影、网上电视和网上戏剧的开发方面,也是如此。一般而言,影视剧艺术家族如按表演形式来分类,可以分为话剧、舞剧、歌剧、木偶剧、假面剧、幻灯剧、电影剧、广播剧电视剧等等。随着当代高科技的发展及其对艺术领域的不断渗透乃至改造,影视的传播和审美方式,固然出现了上天入网,立体化、数码化的各式变化,就连古老的有数千年发展史的戏剧,其演出方式在“演员、剧本、观众、剧场”这四要素里,也因增添了国际互联网的新传播媒介这一向外极大扩展的文化传播新要素而面目一新。

从互联网与戏剧的组合,即所谓的“网剧”看,它是一种通过国际互联网传送,由PC终端机接收,实时、互动地进行戏剧演出的一种新的戏剧文化传播形式。据介绍,“网剧”的完成过程为,演员的表演由数码摄像机摄录下来;通过网络服务台将演员的表演与舞台背景进行合成;再通过互联网传送给观众;观众通过在PC终端机即可观看即时的演出,并可以互动的方式参与到演出之中。据报道,美国纽约的一家剧院在佐治亚大学长期蹲点研究互联网上的戏剧教学。他们通过互联网通讯系统,把身在纽约的教师上的表演课即时传给远在1200多公里外的学生听。学生可以用计算机与教师进行实时提问、解答、讨论等交流。

“网剧”的全新审美意义在于:首先,与传统戏剧的观赏只限于同一剧场不同,“网剧”演员与观众共存的空间是全球性的,演出实况通过光纤互联的主干网,每秒钟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达上百兆,故保持了戏剧现场“瞬间艺术”的独特魁力,这使它区别于普通录播的电影故事片和电视剧。其次,“网剧”的舞美既可以是传统意义的舞美,服、化、道、效等一应俱全,同时更能提供数字化的虚拟时空的舞美,它使演员的演出场所可以是任何地方,而舞台布景、灯光的变化也随心所欲。网剧还使观众成为网络与戏剧联合的最大的受益群,极大幅度的增长了戏剧观众群落的数量。从90年代起以惊人的高速度入网的网民,令网上观剧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观众数量。更重要的是,“网剧”还使观众成为特殊的的参与者,成为接受美学所强调的戏剧意义的能动的栓释者和解释者,成为作品意义的具体实现者,而不单单是被动的旁观的鉴赏者。

这一审美方式的根本改变,就在于lnternet是互动式的双向交流的媒体。它不仅是一个传播的平台,更是一个交流的平台。正如有文章所指出,“观众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和其他观众即时地交流观剧的心得、感受,而不会影响演出的正常进行。观众还可以通过网络把自己的意见传送到网络服务台,由其进行汇总成为一种观众论坛。甚至,网络服务台可以把观众传送来的对于剧情发展、人物命运等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加以筛选、集中,即时地传送给演员,使演员即兴对戏进行改造,从而彻底影响戏的走向。”(www.xing528.com)

这就是“网剧”在不排斥传统的剧场观看与电视直播的审美方式下,以互动性的新传播,所达到的观众与作品、演员心灵上的交流和情感上的体验,这使网剧具有了对观众的无可替代的吸引力,给演员的表演带来了原始的激情和即兴发挥的机会,也使现代信息技术的计算机网络与戏剧的联合成为可能,令“网剧”成为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样式。

在进人电子计算机网络业系统之后,电影不仅在观赏上极为便捷,可随时选片调看,在制作上也更简易,影片各类工作人员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进行平行作业,通过局域网和跨越国界、跨越洲际的网络,实现电影制作素材的资源共享。

据隋文红在1999年7月15日的《文艺报》上著文介绍:网络技术应用于电影制作过程,极大地提高了电影的科技含量,数字化手段为电影制作过程的变革提供了良机,电影制作过程不再被模拟技术的局限性所束缚。电影的制作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创作人员变得更有效率,更有创造性。传统的电影制作,需要采景、主创人员到现场进行拍摄,然后进行初剪、套底、后期录音、双片、洗印、发行等过程。现在摄制组在外景甲地拍摄,从摄影机内视频输出的信号转换成数字数据后,通过网络传输到乙地的后期制作中心,数据到达并进入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硬盘中,很快就可以进行剪接并送到声音制作部门,同时也可以将需要的场景送到特技部门开始制作特技效果。当天拍摄工作结束后,摄制组可以在第二天坐在双向交互式屏幕前,加一些特效外理,甚至可以在摄制工作结束后,导演看到数字样片和一些特技效果时不满意,还可以利用屏幕上的电子指针,指出有问题的地方并修改。

通过网络传送,制片人可以通过装有数字文件的服务器看到样片,可以在现场把影片胶转磁到硬盘中,然后通过网络将其送到世界各地的电影画面编辑系统中,或送给电影检查部门审查。网络电影用计算机生成的图像和声音,还能送到外景地剪接师手中,插入到样片中。即使当演员不在录音现场时,网络电影技术也可在外地修改他的对白录音。

其次,网络还可实现电影素材资源共享这一电影创作者梦寐以求的愿望。电影制作人员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共享的分配系统,可在不同的场所通过网络传送素材,加以修改后再传送回去。当制作复杂的图形片段时,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相互讨论。在传统影片制作中,当不同的摄制组需要同一取景时,往往都是各拍各的,这样便出现了时间与资源的浪费。现在制片人利用网络资源共享,可以把他们保存的外景图片和活动影像转换成便于查找的数字格式。不论在世界任何地方,任何一台能有重放这些视频文件所需要编码器的计算机,都可以调用这些文件。这就为影视创作人员提供丰富多采的外景资料、音频资料、演员资料等的丰富信息。

此外,云计算网络技术还在电影的宣传、评论和收看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电影网络上大量的影片信息通过各种电影网站流动,使成千上万的用户在网上直接捕捉到电影动态,及时观赏,甚至参与电影创作。就像网络商店、网络银行一样,网络电影和网络影院的雏形已经出现。

上述隋文红所介绍的电影网络时代,以电子计算机网络业为媒介,构成了现代影视文化的传播方式。如影片《无线电台谋杀案》利用35mm电影胶片在北卡罗莱纳洲的外景地拍摄,而剪辑则可在北加利福尼亚同时进行;利用54KB网络传输线获得的1.5兆比/秒的传输率,可将一个通道的画面和一个通道的声音进行压缩并通过高速网络来传送,而在另一个地方可以同时进行特技制作;在不同地区的电影制作人员可以通过网络看到拍摄效果,立即做出评价并将信息反馈到摄制现场,而这一系列数字化的电影制作方法对摄制组各部门间的物理距离没有更多的要求,只要有若干个计算机网络终端,就能联系和交流。而在另一部名为《NEC星座寻缘密码629》的网上立体小说电影中,制作人以“观众参与”作为卖点,将录像制作成互动网页和动画效果,使网民在观赏影片时,随时可以调看片中角色的背景资料、演员和制作人的访问,自由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影片进程和结局等,由“观众”变成了“参加者”。

另据介绍,中国第一家网络电视台——中国虹桥网络电视台近日开播,它的特点是将所有节目储存起来,使观众随时可以从网络中调出来观看,不会错过节目,改变了电视“稍纵即逝”的传播特点。此外,国际互联网的出现,还为艺术团体间的互动提供了方便,使得各参与团体资源互享、资源互补,从而连成一个共同体,用更丰富的声音与世界对话。像由香港科技大学艺术中心发起,1997年筹划于深圳大学,包括内地、港台、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艺术团体组建的“亚洲艺术网络”,就“可以发展各参与团体在艺术创作上多边合作的网上联动,可以发展各地区资源与资金开发的网上联动,可以发展各门类艺术整合呈现的网上联动,可以发展演出与评论的网上联动。通过网络。可以联手向欧洲发展,向各大洲发展,向世界发展。通过网络,可以联手与欧洲合作,与各大洲合作,推动世界性的艺术合作,呼唤艺术亚太世纪的到来”。而这一切,都正在使自美国伊利诺伊夫大学利杰伦·杰勒和伦纳德·伊萨克森发表“伊里阿克组曲”和“计算机大合唱”(1959年)作为开端的世界电脑文艺时代,继续发生根本的变革。

当然,包括影视、戏剧、音乐、舞蹈、文学在内的网络文艺,在给人们带来新审美的审美感受和喜悦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困惑。一方面,配合影视片、影碟机、卡拉OK、光盘、画报、广告迎来的所谓文字为辅的“读图”时代,网络文学以其华丽无比的包装、随心所欲的快感、内容上众人参与的精彩纷呈以及周期短、变化快、充满创意的吸引力,引起了一代网上青年男女的喜爱,取代了他们对传统文学经典的阅读;另一方面,网上浏览也使阅读成为“一种不断敞开的不确定的旅行”,使得“人被淹没在无限广阔的阅读对象中而无所适从”,以致于“过度的信息造成的是封闭,过度的自由造成的是禁锢”,就连网上文学,也遭到了只配称之为“网络书写”甚至是“网络垃圾”的强烈责难。理由是它们带有极大随意性,无序而混乱,缺少权威编辑的遴选程序,任人涂抹、随意上网而大量堆积,毫无趣味,书写者往往为适应网上的快速扫描和浏览而变得毫不讲究遣词造句,无任何文学性,词句简捷短促,甚至使用大量一般非网民者均不知所云的网上符号等等。这一切,给人们带来了诸如以电脑参与为特征的网络文艺的理论、批评问题,文艺经典的消亡与否问题、网上浏览与传统阅读方式的优劣比较问题,以及以英语为主流的网络文化兴盛后,对汉语的衰落的担忧等等。

应该说,这些呼唤和困惑都是不无道理的。特别就掌握网络文化的话语权和语种的这一敏感话题而言,更是如此。如据新华社统计,1999年在国际互联网网页上使用不同语言的比例为:英语78.3%,日语2.5%,德语2.0%,西班牙语1.7%,法语1.2%,其他语言13.7,而汉语仅为0.6%,这与中国的人口比例和经济文化地位显然是很不相称的,更不用说网上大量传播的西方文化信息有所谓的“文化殖民主义”之嫌了。

当然,汉语在网络文化里受冷落将只是暂时的,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并占据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汉语的优势正伴随孔子学院的全球分布而大大改善。即使是面对说英语的微软公司恐龙,中国电脑业绝非毫无竞争招架之力,更不会像有的学者所担忧的那样:“如果我们从未间断地书写了两千多年的汉字,被彻底的格式化成为按利润计算的‘信息产业’,那只能说是汉语和中国文化最大的灾难!”由于中国改革开放后强劲经济的推动,中国网民包括海外移民的数量的日益增加,汉语软件产业的开拓和潜在的广阔市场,以及汉语在音控输入、手写输入和形象易记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等,正日益为世界所知。以至于英国《科技杂志》原主编迈克·克鲁斯如此预言:“汉语将成为声控电脑的第一语言。全世界的人,总有一天必修汉语。”从加拿大目前汉语已取代法语成为全国的第二大语言,比英语多100多个音节共有400多个音节的汉语,比英语更适合声控电脑新世界的事实看,他的预言当并非虚夸。实际上,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生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信息社会的网络文化时代也不例外。手敲键盘的心灵传唤,未比不能产生真正的文学。配合电脑艺术变化万千的图像库,人类的心迹表露和灵气跃动,也许会变得更为复杂隐密、丰富含蓄,因而未比不能产生更伟大的电脑作家。当然,这只能是今后电脑高度智能化并能真正为人所用之后的事,要达到这一天也许还会有漫长的道路;但我们又怎能因为网络文学、以及被称之为电脑文艺的初创期的稚嫩,而对其大加挞伐呢,人类在其幼年时代,不也经历过文化“涂鸦期”吗?

展望未来,戏剧、电影、电视以至文学的网络化,正在成为21世纪艺术传播的新景观。在当今艺术形式缤纷多彩的环境下,任何网络艺术表达样式与娱乐手段都不会一下子就完美无缺,更不可能独占艺坛和文化市场。但它却可能和应该在商业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前提下,找到自己有别于其他媒体的审美魅力,在网络业的进程中生存下来并开花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