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逊位清室曾以经济困难为由,欲将由沈阳运抵北京故宫的文溯阁《四库全书》盗售给日本人,议定价格为120万元。此事被当时的北京大学教授沈兼士获悉,他于4月22日率先致函国民政府教育部,竭力反对,此事公布后,引起全国震惊,迫于舆论压力,卖书东洋之事方始作罢,文溯阁《四库全书》最终没有流落异邦。
沈兼士,出生于1887年农历六月十一日,浙江吴兴(今湖州)人,语言文字学家,著有《段砚斋杂文》和《沈兼士语言文字学论文集》。沈兼士19岁时东渡日本求学,入东京物理学校,曾与钱玄同一起师从章太炎,成为同盟会会员。回国之后,一度在嘉兴、杭州执教。1912年秋,沈兼士到北京,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为北京大学评议会成员。当时,其兄沈士远、沈尹默同在北京大学任教,在校园中有“沈氏三兄弟”之称。1914年,沈兼士与鲁迅相识,并过从甚密,书信往来,经常聚首,《鲁迅日记》中曾多次提到沈兼士。1922年,沈兼士主持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他带领学生及同仁将久积凌乱的故宫清代档案整理出来,受到蔡元培先生的高度称赞:“有功史学,夫岂浅鲜。”也就是这一时期,他成功地阻止了文溯阁《四库全书》的外流。1925年,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中,沈兼士同鲁迅、许寿裳、马幼渔、钱玄同等人站在一起,发表了七人签名的《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声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同学的正义斗争。1926年,沈兼士随同鲁迅赴厦门大学国文系任教,不久,又返回北京,任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馆长。1929年,沈兼士进辅仁大学,任文学院院长。抗战开始后,沈兼士滞留北京,仍在辅仁大学执教,与英千里、张怀等秘密组织“炎社”(后改为“华北文教协会”)进行抗日斗争,最终为敌宪所闻,被列入追捕名单,侦骑四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沈兼士于1942年12月16日微服潜出北平,辗转到了重庆,在中央大学师范学院任名誉教授,直到抗战结束。抗战胜利后,沈兼士被国民政府任命为教育部平津区特派员,负责接收敌伪文化教育机关。后到辅仁大学、北京大学任教。
沈兼士于1947年8月2日因脑溢血,病逝于北平,葬于京西福田公墓,在他的追悼会上,金梁亲笔撰写挽联:
三月纪谈心,君真兼士,我岂别士;(www.xing528.com)
八年从抗战,地下辅仁,天上成仁。
如实地概括了沈兼士坦白厚道、济世爱国的一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