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四库全书》是一部汇集历代典籍精粹、囊括传统文化精华的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丛书,乾隆还特别从文化上赋予了内廷四阁不同寻常的深层含义,专门为建造在宫廷禁地和皇家园囿的四座藏书阁命名,除宫中的文渊阁沿袭明代之称外,其他三阁分别命名为文源、文津、文溯。
四阁之名,皆有文、有水。乾隆还“以水喻文”,进一步阐发了四阁命名的文化意蕴。在乾隆看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如同浩瀚的江河之水,经史子集各为其中的渊源流派。他说:“文之时义大矣哉!以经世,以载道,以立言,以牖民,自开辟以至于今,所谓天之未丧斯文也。以水喻之:则经者文之源也,史者文之流也,子者文之支也,集者文之派也。派也,支也,流也,皆自源而分;集也,子也,史也,皆自经而出。故吾于贮四库之书,首者重经,而以水喻文,愿溯其源,且数典天一之阁,亦庶几不大相径庭也夫。”因而“四阁之名,皆冠以文;而若渊,若源,若津,若溯,皆从水以立义者,盖取范氏天一阁之为。”
并且“渊”“源”“津”“溯”四字之间也有内在联系。乾隆认为:“盖渊即源也,有源必有流,支派于是乎分焉。欲从支派寻流,以溯其源,必先在乎知其津,弗知津,则蹑迷途而失正路,断港之讥有弗免矣。”特别是文溯阁之称,更有一番深意,乾隆说:“若夫海,源也,众水各有源,而同归于海,似海为其尾,而非源不知尾闾何泄,则仍运而为源,‘原始反终’,大《易》所以示其端也。津则穷源之径而溯之,是则溯也,津也,实亦迨源之渊也。水之体用如是,文之体用顾独不如是乎?恰于盛京而名此名,更有合周诗所谓‘溯涧求本’之义。而予不忘祖宗创业之艰,示子孙守文之模,意在斯乎!意在斯乎!”(www.xing528.com)
江浙三阁之名虽然没有内廷四阁如此具有深意,也都是乾隆亲赐其名,分别为文汇、文宗、文澜。三阁之名也都冠之以文,与内廷四阁汇为一体,共同发挥着庋藏《四库全书》的作用。
江浙乃人文荟萃之地,文化发达,思想活跃,乾隆一方面在这个地区大量禁书,并制造了多起文字狱,另一方面,允许士人进阁读书,以逐渐消磨士人们的逆反情绪,不断接受封建教化的熏陶。因而,他在上谕中要求江浙督抚们开放三阁。他说,所有江浙两省文宗、文汇、文澜三阁,应贮全书,现在陆续颁发藏庋。该处为人文渊薮,嗜奇好学之士,自必群思博览,藉广见闻。从前曾经降旨,准其赴阁检视抄录,伴资搜讨。俟贮阁《全书》排架齐集后,谕令该省士子有愿读中秘书者,许其呈明,列阁抄阅。但不得任其私自携归,以致稍有遗失。这段谕旨说明,江浙士人“群思博览”,喜好看书,所以建造三阁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他们的需要;三阁所藏之书,除《四库全书》外,还藏有《武英殿聚珍版书》,都是比较珍贵的图书;各级有关官员不仅要允许他们来读书、抄阅,还应贴出告示,告知他们,只要得到允许,就可入阁读书,唯一的条件是不能私自把书带出阁外。因此,南三阁就成了江浙地区半开放式的公用图书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