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库传奇》:乾隆彻底检校《四库全书》

《四库传奇》:乾隆彻底检校《四库全书》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检校起因——《诸史同异录》《四库全书》共抄写出7部,于乾隆五十二年即将告竣,乾隆深知全书错误甚多,决心组织力量大规模检校。这年三月,军机大臣奏称发现《四库全书》所收李清著《诸史同异录》语有狂悖之处。在《四库全书》誊录即将完竣之际,乾隆最为担心的进度问题显已无虑,他的注意力自然地集中到以后的检校上。这次检校,还遵旨清点了《四库全书》底本。乾隆于三月份又命军机大臣赴热河检查此次校书的质量。

《四库传奇》:乾隆彻底检校《四库全书》

检校起因——《诸史同异录》

四库全书》共抄写出7部,于乾隆五十二年即将告竣,乾隆深知全书错误甚多,决心组织力量大规模检校。这年三月,军机大臣奏称发现《四库全书》所收李清著《诸史同异录》语有狂悖之处。乾隆阅后,尤对该书所云清顺治皇帝与明崇祯皇帝有四事相同大为震怒。不仅严令搜查销毁其书,并且超乎寻常地严令追究馆臣的责任。三月十三日,乾隆谕吏部:“将所有办《四库全书》之皇子、大臣及总纂纪昀、孙士毅、陆锡熊,总校陆费墀、恭泰、吴福思,从前复校许烺,俱着交部分别严加议处。”

这次和历次发生类似事件相比,处分最为严厉。按吏部遵旨所议的奏本,只有7人当受处分,而乾隆五月初三谕旨却出人意料地增加到19人。其中不仅有直接的当事人,更多的则是四库编纂中出力最多的总裁、总纂、总校。在《四库全书》誊录即将完竣之际,乾隆最为担心的进度问题显已无虑,他的注意力自然地集中到以后的检校上。然而《四库全书》从乾隆三十八年开编到五十二年,已历时14年,今将完竣,馆臣上下多有倦意。而在乾隆看来,以后的任务还相当地繁重。

一校北三阁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五月,就在处分办理《诸史同异录》馆员几天之后,乾隆即驾临热河避暑山庄,翻阅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发现其中错讹甚多。于是一面指派随员在避暑山庄将文津阁书加以详校,一面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颁旨令在京官员动员起来,复核文渊、文源二阁之藏书。除老年大学士稽璜不派外,科甲出身之尚书侍郎、京堂以及翰詹科道部属等官都要参加。规定尚书、侍郎管理事务繁多者每人每日各看一匣;六阿哥、八阿哥及事简之堂官各看两匣;京堂科道部属等官每人每日各看二匣。再六部司员中每司各派出一人,每日各看二匣,且对校书作了明确分工和安排;文渊阁书在文华殿、内阁等处阅看,文源阁书在圆明园朝房阅看。天文、推算、乐律、医药等书由钦天监堂司、乐部和太医院官员专看。文渊阁书由六阿哥、阿贵专司校发,挖改换页事交彭元瑞、金简管理;文源阁书由伊龄阿、巴宁阿收发,挖改换页事由八阿哥、刘墉专管,八阿哥、刘墉住圆明园以资料理。要求校出个别错字,随时改正,如有语句违碍,编简错乱及误写庙讳、缮写荒谬错乱过多至换写五页以上者,随报进呈。查明原办总纂、总校、提调、校对各员分别惩罚。并要求家中送饭者必须“辰(7:00—9:00)正进,申(15:00—17:00)初出”,校书处只供给清茶暑汤,由金简、伊龄阿负责其事。从诏书分工之细、用人之精,已足见乾隆之良苦用心。

御旨到京后,永瑢、永璇、阿桂、金简等立即着手组织,共从各部院抽调官员250余名,京城、圆明园各120余名。于五月二十七日开始检校。方法是个别错字随时改正,重要的错讹先签出,然后每日汇总,由彭元瑞、纪昀详为检阅。复看一次,交永璇、刘墉、金简派员登记册档,挖改后再照册档消签。并于书前副页下粘签注明详校官衔名,如敢草率,追究详校官的责任。此次校书,从五月开始,到七月底校毕,发现了大量问题,仅签出的错讹需要补改的,就必须继续延长一个月才能办完归架。这次检校,还遵旨清点了《四库全书》底本。

六月初,热河文津阁的检校中,发现《尚书·古文疏证》内有引用钱谦益、李清之说,校订时未曾删除,查系纪昀原阅。乾隆因命交纪昀阅看,罚纪昀自行赔写,并将文渊、文源所藏一并办理改正。此时文渊、文源二阁的检校中,待讲陈崇本、庶吉士李如筠、额外主事李肖全也相继从《居易录》《古夫子亭杂录》《绎史》内签出钱谦益、李清语多处。纪昀此时深怀危机感,惟恐再发现差错,于六月十一日主动上折,请求将文源阁明神宗以后的史、子、集之书,自国朝列圣御纂、皇上钦定及官刊官修诸篇外,一概重校,凡有违碍即应修改,仍知会文渊、文津二阁详校官统一办理。六月十二日,乾隆下旨对纪昀的奏折作了肯定,并再次详尽安排了文渊、文源、文津三阁的校勘、换写等事项。这次检校北三阁书,动员了京城可以抽调的大部分力量,查出的大量问题,又使得乾隆做出第二次检校的打算。

再校文津阁

乾隆五十二年十月,第一次检校北三阁的考核工作刚刚收尾,纪昀便奉旨带领此次检校发现错讹的原办书馆臣前往热河检校文津阁书。

按照乾隆的旨意,在第一次检校中发现较大错讹的原办书人共74名,其中在京任职的王燕绪、何思钧、仓圣脉、庄通敏、朱铃等32人奉旨罚往热河看书。放外差的刘权之、翁方纲、郑际唐等6人奉命差满之后同陆锡熊前往盛京校文溯阁书。13名出任道(府)台、同知及教职的原分校每错一处各罚本任养廉银半年,21名候补官待补官之日起每错误一次,京官罚俸一年,外官罚养廉银半年。(www.xing528.com)

十月十五日,纪昀已到热河。热河总管全德早在九月中旬已接到和珅传旨,遂于乾隆回京之后将丽正门内仓房一带清理干净,准备好茶炭,以供检校之用。二十二日,开始校书。三十余名检校官员每人早上到避暑山庄门外领书二匣,晚上校阅挖改后交库收存,发现较大错误者记录在案,汇总呈报,所有校阅补换工作都在朝房办理。到五十三年正月二十六日,所有应看书5892函全部校毕。内除《西域图志》空白回文6页无人能写,《春秋辩义》一书底本下截损坏无法重写,需回京另办外,其余皆整修归架。这次校书,除查出文字错讹随时挖改外,又查出誊写错落、字句偏谬书61部,漏写《永乐大典》辑佚书3部,坊本抵换者1部,漏写佚书8部,缮写未全书3部,伪本抵换者4部,排架颠倒者46部,匣面错刻、漏刻及书签误写者30部。检查出应毁书7部,重复书1部。此次校书,所有应行挖改、重写诸书工价及改变书匣、匣面工价,俱由纪昀认赔。

由于这次发现的许多问题必须回京方能办理,纪昀于二月初十启程回京续办。拟十月再赴热河善后。乾隆于三月份又命军机大臣赴热河检查此次校书的质量。经回奏,他们将各书匣上所粘浮签与纪昀交董春处的抽改书籍换刻匣面细档逐一详加核对,俱各相符,且凡带京另行换写与更换匣面者,皆登记有清册,乾隆方始放心。十月二十二日,纪昀在京应办完毕,赴热河善后。与热河总管董春将上次签出的应撤、应添、应挪动的书籍及书匣依次抽出,一一详加核对,并与翰林院所贮《钦定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原本进行对照,又发现新的问题。原来陆费墀当初在这里排架之时并未严格按照《简明目录》的顺序装匣。他采用了凡系巨帙,皆换次装匣;凡系零帙,则不论朝代和门类,俱以数种合为一匣,排在巨帙之后的办法,以省书匣搭配之功。此次,纪昀遂将文津阁严格按照《简明目录》的顺序重新排列,将原书匣进行重新搭配,改换匣面,必要时又添置些新书匣,整理完善。为使文渊等阁书也划一办理,纪昀于十月底奉旨回京,酌定办理书匣章程,乾隆允准后,文渊、文源之书匣、排架也相应进行了整理。

三校北三阁

乾隆五十六年七月,乾隆在热河偶阅文津阁书,发现《扬子法言》卷一首篇有空白二行,经检查竟是将晋唐及宋人注释名氏脱写。而且,乾隆著有《御制书<扬子法言>》一篇,按理应该缮入这部书的卷首,也没有录入。于是下谕内阁,对纪昀校书质量痛加批评。命纪昀亲赴文渊、文源二阁将《扬子法言》一书检出,缮录御制文冠于简端,并带同详校各官,抽查此书卷首是否亦有空白之处,及此外各书,有似其脱误者,一体抽阁填改,如再不悉心检校,必将纪昀等加倍治罪。后五日,军机大臣奏称《扬子法言》经详加校阅,内有错讹之处甚多,并夹签进呈。乾隆阅后,再次对纪昀痛加训斥,以为“其余各书,恐似此错误者正复不少”,将纪昀并详校官庄通敏交部分别议处,命纪昀再次复校三阁之书。

九月十九日,纪昀带人将文源阁书看完,签出各条较前数倍。查出存书中有底本不缺而惮于书写者,或已挖改而懒于查填竟自撰造注文填写者,更有底本遗失抵以他本,正本未全伪注缺卷者,皆逐一改正,并查明责任人进呈。继后的文渊阁检校中,又发现《性理大会》原勘的明末本却以清初本抵换,致使错讹频出,页页俱错,其中10函54册必须全部换写。又发现遗失《永乐大典》辑本1部,漏写遗书8部,缮写未全3部,伪本抵换4部,俱查明责任人并开单进呈。年底,文渊阁书校竣。五十七年三月二十一日,前往热河,罚往校书的有宗人府孟邵等21人并帮办之子侄。除将未经详校空函新书264函摊交孟邵等复勘外,又将5880函书逐函检校一遍,仅经部即签出空白讹误1000余条。所有勘出从前详校官遗漏未签之处,逐条造册登记,修补完整。这次检校从乾隆五十六年七月开始,至五十七年四月结束,先后历时10个月。

两次检校文溯阁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三月,原任《四库全书》总纂官陆锡熊出任学政任满,遵照乾隆谕旨,带领原校文津阁本《四库全书》疏漏之总校和分校“刘权之、关槐、潘曾起等前赴盛京,详校文溯阁《四库全书》”。由于文溯阁藏书远在盛京,查校底本颇多不便,因此,陆锡熊将部分文溯阁《四库全书》之底本直接带至盛京,并指定原派往盛京的校书人员中一人留京专办底本,凡“有应需查对者,即陆续移取,雇人赍送盛京应用”。校勘文溯阁书籍各员抵达盛京后,即开始文溯阁本《四库全书》的第一次校对。由陆锡熊“总司校签,仍兼分阅,与详校刘权之、郑际唐、关槐、潘曾起、翁方纲等,每人应分一千余函,谨将各书逐段均派,按股阄分,以专责成而均功力”。每日卯(3:00—5:00)入戌(19:00—21:00)出,细心检看。在复校过程中,当地官员对书籍管理十分严格,校勘人员所校阅书籍,由盛京将军指派专人“查照总裁官开列书名图记清单,赴阁照单查出书籍,登记册档,用黄盘连匣盛贮妥协,派官敬谨押役抬交收发所查收。校毕发回时,仍令照前敬谨押回”,查对明确后再“归架销档”,盛京将军亦不时“亲往查察,以昭慎重”。历经四月之久,至当年七月,文溯阁本《四库全书》的复校工作全部结束。共计校阅图书6100余函,发现其中遗漏错误之处不一而足,甚至有脱写全卷者。这次校书,除了将第一次检校时彭元瑞、纪昀所办详校签改各档带去参证校改,字画错落处随阅随改外,查出誊写错落、字句偏谬书63部,漏写书2部,错写书3部,脱误及应删处太多应行另缮书3部,匣面错刻、漏刻者57部,分别作了处理。全部书籍挖改重抄费用,俱由陆锡熊罚赔。

乾隆五十六年七月至年底,纪昀带人先后对文源、文渊二阁《四库全书》进行第二次复校,结果又查出不少问题。当时,文溯阁本《四库全书》初次复校查出的“应行抽改驳换者查明改正,其留空函书,彼时俱亦归架”,军机处议决,借初次复校时留京专办底本的张焘往盛京送书之机,派其先行入阁抽阅《四库全书》,“若讹阙较多,断非一人所能办理,即令呈明军机处,请旨仍令陆锡熊及前此同往看书各员前赴盛京,复加详阅”。陆锡熊等人看到文源、文渊二阁《四库全书》再次复校所查出的种种问题,不由得担心所经手校阅的文溯阁本《四库全书》亦难免有错,故未等张焘回报,五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陆锡熊主动上奏:“兹查文源阁《四库全书》,经纪昀等复核,中间缺落、舛伪尚多,而文渊阁《四库全书》现在阅竣,亦未免尚有沿讹。是《四库全书》卷帙繁富,屡校即屡有改正,雠刊实不厌精详。所有文溯阁本《四库全书》亦应一体复加详核,俾得益增完善。一交新春后,即起程赴盛京,多带看书熟手,详加复阅。”参加了初次复校的礼部右侍郎刘权之亦表示:“思去年所校文溯阁书,诚恐校手、写手、补匠或有疏漏,臣一时心力、目力稽查未周,实难保必无舛误。”“今情愿自备资斧,另行倩觅校书熟手,率同前赴文溯阁复加详核,并钞录纪昀此次所奏二阁清单,逐细查检,断不敢稍有回护。”十二月二十九日,山东学政翁方纲亦上折恳准其子翁树培将其前校各书再校一遍。

乾隆五十七年正月,59岁的陆锡熊未及天气转暖就匆匆上路,由北京出发前往盛京,一路冰雪载途,山海关外大雪封道,地冻天寒。陆锡熊千里迢迢赶到奉天,一路风寒劳累,遂患重病,竟于二月二十五日去世,以身殉职。遂由同行的礼部侍郎刘权之接替其职,开始了对文溯阁本《四库全书》的第二次复校。刘权之将原应由陆锡熊校阅的1000余函,与各详校摊匀分阅,责成各详校认真复核,并“每人各付一册档,填写姓名。其签改之处,并令详载各书卷数及某页某行,以便按籍抽核”,同时对照文源、文渊二阁的核阅清单,“随时核对缮补”。奉天府丞亦表示,对校勘人员“交出各书,归架时逐函抽看,如查出缺误,即拨回令其另校,务其详慎无误”。然而,尽管刘权之再三督责,地方官谨慎查办,但因总纂官陆锡熊的猝然病逝,使校勘者情绪受到影响,给复校工作带来不利。大致经过两月,文溯阁本《四库全书》的再次复校即草草告竣。此次复校工作结束后,盛京地方官员将“所有校出各书,逐卷详查,依次敬谨归架”。其中《性理大全书》一种,交由刘权之带回另缮。同时,初校时“撤回改缮各书,内除《南巡盛典》《八旗通志》《<四库全书>总目》三种改缮未经送到外,其余撤回各书俱已发来,照存记原档查点无误,一并归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