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经济期刊类目构建更加合理,便于读者的检索和查阅,笔者统计分析了4 000余种民国经济期刊主题分布特点,在借鉴国内近代报刊数据库及谈敏的《中国经济学图书目录:1900—1949年》[5]的基础上,根据民国经济期刊出版的具体情况,依据以下三个原则进行类目构建:
1.参照知晓度高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类名进行聚类构建
近代期刊刊名数据中有较全的中图法分类信息,因此,可以把中图法分类体系中知晓度高、浅俗易懂的类名应用到民国经济期刊类目构建中。根据这一原则,将农业、农村、乡村、土地、农民、农村经济、地政、农业经济、棉业、棉花、粮政、农商、农报、地方农业、棉情等关键词进行聚类构建,类目为农业经济;将工业、工学、工矿、工业经济、工商、地方工业等关键词进行聚类构建,类目为工业经济;将交通、铁路、运输、公路、航空、交通运输、航运、水运等关键词进行聚类构建,类目为交通运输经济;将金融、银行、储蓄、保险、货币、公债、证券、股票、贷款、抵押、财政、税务、税收、关税、财经、财税等关键词进行聚类构建,类目为财政、金融。
2.对内容具有时代特色的期刊进行聚类研究
由于民国时期经济期刊有一定的时代特色,类目构建时要反映其时代特点,如合作经济、战时经济等,这些期刊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将涉及这些内容的期刊提取出来,进行聚类研究。
根据关键词出现频次表,“合作”一词共出现723次,这是由于当时南京国民政府为了推动经济建设,采纳了一系列经济治理的方略,其中包括“发展合作事业”,在此背景下,出现了大量的合作经济的期刊,如《湖南合作》《甘肃合作》《工业合作》《合作经济》《合作与农村》《合作月刊:战时版》《农村合作月报》等,这些期刊主要刊载合作运动、工业合作、地方合作、农村合作、战时合作等方面的论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因此,将这些期刊的主题进行聚类构建,类目为合作经济。
战时经济出现频次为60,刊名中出现战时经济的共四种,分别是《青年月刊:战时经济》《两广战时经济》《战时经济(衡阳)》《战时经济(长沙)》,尽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但由于期刊出版数量较少,不足以立类,且这四种关于战时经济的期刊多为地方经济,因此将其与地方经济一起进行聚类。
3.对期刊体裁特征明显的期刊进行聚类构建(www.xing528.com)
民国期刊中出现了大量的画报、画刊、公报、官报等,代表了那个年代特定的期刊体裁,经济方面特定体裁的期刊有《福建商业公报》《云南实业公报》《商务官报》《农商公报》《地政公报》《工合画刊》等,为研究及检索方便,可将其进行聚类,类目为其他,但由于此类特定体裁的期刊数量有限,也可将其列入各专类。
实业出现频次较高,为718,这是由于清末民初,“实业救国”思想广为流布。1919年,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罗列的十大建设项目包括了水陆交通、城市建设、重工业、矿业、农业、水利等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因此,民国期刊中所涉及的“实业”更趋向于宏观意义上的国民经济事业。此外,地方经济、战时经济、企业经济也有一定数量的期刊出版,因此,将实业、企业、经济政策、地方经济、战时经济、企业经济、房地产等进行聚类构建,类目为中国经济。
由于商业出现频次为671,贸易出现频次为451,将商业、贸易、物价、国货、商标、商务、商品、市场、商情、商会、进出口、海关、外资等进行聚类构建,类目为商业贸易。
会计、审计和统计作为经济活动中的应用技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刊名中出现统计两字的就有229种,如《经济统计月报》《海关进出口贸易统计月报》《福建省农业统计资料》《南开统计周报》等,尽管部分统计资料可以入相关类目,但有较多综合性的经济统计资料无法入类,因此,虽然这些科目在传统分类体系中要到三级才能显示出来,但由于这类期刊出版量较大,故将会计、财务、审计、统计等进行聚类构建,类目为会计、审计与统计。
此外,经济评论出现频次为30,主要期刊有《北京经济评论》《中国经济评论》《正风商业经济评论》等,或侧重于地方经济,或侧重中国经济,或侧重商业,均可入相关类目,且这类期刊出版数量相对不多,故不设经济评论这一类目。
除上述已确定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交通运输经济、财政金融、合作经济、中国经济、商业贸易、会计审计与统计8个类目外,还有经济理论、世界经济或国际经济主题的期刊无法分类,且这些期刊无法并入上述8个类目中,因此,设立经济理论和世界经济两个类目,最终确定了10个类目(见表3)。
表3 民国时期经济期刊类目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