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实物资料是人们研究历史最为直接、最为可靠的证据。一些学者认为,“追溯文化源头,关键问题是文字问题”。中国古代货币,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一直以文字设计为中心。货币上的文字,就是真实可信的实物资料。中国古代货币从其产生的时候起,就一直将铜作为主要原料,铜的优质特性使它历经数千年而不朽,不仅自身完好,其上的文字也依然清晰,成为至今人们所能见到的较为古老的历史实物资料。
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古代货币,如原始布币、刀币等大多都经历了一个由无文字到有简单刻画符号,再到有规范文字的过程,它与汉语文字的起源与发展相当吻合。
随着考古发掘和科学研究的不断进展,对于中华民族的文明是由中华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成果,已经形成了共识。在远古时代,多民族各自发展,形成了诸多不同类型的文化圈,到新石器时代末期,大约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各地区古代文化发展不平衡加剧,曾一度辉煌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薛家岗文化等,由于各种原因,相继走向衰落。而中原地区,则因为聚集了各种文化的精华,在兼容并蓄的基础上,走向了高潮。从考古发掘出的实物来看,人类早期的刻画符号,出现的范围相当广泛,不同文化圈,既各具特点又有相似之处。由此推断,“文字的诞生也很有可能是在相似的社会发展阶段多元出现”。(《文物史前史》199页)这种现象反映在货币上,用以解释中国古代货币呈多种样式,货币文字形体纷繁复杂,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关于文字的起源,文字学家郭沫若先生认为,“可以以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距今的年代为标准”。(郭沫若《奴隶制时代》)
仰韶文化最先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并由此命名。西安半坡则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的典型,是中国境内最早被确认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之一。该遗址揭示了距今大约6000多年前的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的社会组织、生产生活、经济形态、婚姻状况、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陶器及陶器残片上发现有20多种类似文字的刻画符号(图1-38)。有的专家认为是原始族徽一类的标记,有的认为是文字的雏形,更有人认为是甲骨文的鼻祖。郭沫若先生认为:“那些刻画符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说是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奴隶制时代》246页)
图1-38 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上面的刻画符号
殷商时代青铜器上有的铸有铭文符号,有的专家认为,那些铭文符号可能代表族徽意义。有的专家分析,殷商青铜器上的铭文可分两个系统,一是刻画符号系统,一是图形系统。而刻画应早于图形(图1-39)。(www.xing528.com)
中国古代货币,特别是较为原始的货币,其上的铭文究竟是符号还是文字,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但这些文字(符号)与上面的仰韶文化和青铜器上的铭文符号的相似是显而易见的(图1-40)。
图1-39 殷商时期青铜器上的图案
图1-40 从中国古代原始货币中整理出的文字(符号)
现在人们普遍地将一些较为原始的货币断代为春秋战国时代,因此将货币上的铭文一律视作文字,这是不确切的。因为单从这一点讲,无法解释许多原始货币上文字较难释读的问题。我们认为某些原始货币出现的时间,要比过去通常理解的时期要早得多。
山西侯马出土的尖肩尖足空首布(图1-33),有专家推断此布币可能为春秋中期,其特点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原始大布相当,也可能更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