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子建州》甲,乙本中特殊文字的研究

《天子建州》甲,乙本中特殊文字的研究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復旦讀書會首先指出《天子建州》中“欽”字所从的字形與相近,應是這兩種寫法的合體。〔18〕復旦讀書會利用這一結論認爲《天子建州》中“欽”作均保留有齊文字的特點,與楚文字一般寫法不合。所以甲、乙本中“”可能也是齊魯一系的寫法。並且在《天子建州》中,這樣寫法的文字出現多次,這使我們有理由猜測,乙本有可能輾轉抄自一個保留了較多齊系文字的底本,或有可能其所傳抄的祖本就是以齊系文字書寫的。

《天子建州》甲,乙本中特殊文字的研究

從文字形體上看,《天子建州》甲本字迹的書體風格更接近

楚地出土文字的風格,字的結體略扁,筆畫緊湊,起收筆較輕,運筆過程中下筆略重;乙本字迹結體較甲本瘦長,竪畫有意下延,用筆重落輕收,運筆過程中筆畫較爲均匀。從字迹筆畫的變化程度看,甲本相對乙本的書寫速度要慢許多,甲本文字結體緊湊,乙本文字結構鬆散,不僅單字如此,兩本的整篇文字章法也存在同樣的問題,所以造成甲本書寫更加工整,乙本更爲潦草。乙本字迹潦草,未必是不認真,或抄手書寫水平低而造成,更有可能是對底本的字迹不熟悉造成的。不過,當抄手的識字能力不是很强,抄寫水平不是很高時,該抄本更能反映出底本的抄寫特徵,使我們在文字書寫習慣上尋到一些較爲特殊的文字寫法,這些文字和常見楚系文字的寫法有所不同。

1.怒

甲、乙本中用爲“怒”的字分别寫作:

“怒”字寫作“㣽”的情況也曾出現在郭店簡的《語叢一》、《語叢二》中,這與在三晉文字中作中山王圓壺)和在三體石經古文中作(無逸)的字形一致,而“怒”字在戰國楚系竹簡文字中寫作“”或从“”聲,如:(從乙3)(老甲34),馮師勝君據此認爲:“《語叢》一、二簡文中讀爲‘怒’的字寫作‘㣽’,可能反映了三晉文字和三體石經古文的用字習慣。”〔15〕

2.欽

甲、乙本中用爲“欽”的字分别寫作:

“怒”字寫作“㣽”的情況也曾出現在郭店簡的《語叢一》、《語叢二》中,這與在三晉文字中作(中山王圓壺)和在三體石經古文中作(無逸)的字形一致,而“怒”字在戰國楚系竹簡文字中寫作“”或从“”聲,如:(從乙3)(老甲34),馮師勝君據此認爲:“《語叢》一、二簡文中讀爲‘怒’的字寫作‘㣽’,可能反映了三晉文字和三體石經古文的用字習慣。”〔15〕

2.欽

甲、乙本中用爲“欽”的字分别寫作:

何有祖認爲該字右部即“次”字,隸定爲“欽”,並指出該字寫法比較特殊。〔16〕在如下幾個从“欠”的字中有與此寫法相近的情況:

何有祖認爲該字右部即“次”字,隸定爲“欽”,並指出該字寫法比較特殊。〔16〕在如下幾個从“欠”的字中有與此寫法相近的情況:

郭店簡《語叢》一至三中寫作“”的“愛”字及《子羔》中的“軟”所从的“欠”分别作“”形與“”形。復旦讀書會首先指出《天子建州》中“欽”字所从的字形與相近,應是這兩種寫法的合體。〔17〕而完全用楚文字書寫的《周易》中“欽”字作26)27),其右部所从的“欠”爲楚文字一般寫法。

郭店簡《語叢》一至三中寫作“”的“愛”字及《子羔》中的“軟”所从的“欠”分别作“”形與“”形。復旦讀書會首先指出《天子建州》中“欽”字所从的字形與相近,應是這兩種寫法的合體。〔17〕而完全用楚文字書寫的《周易》中“欽”字作26)27),其右部所从的“欠”爲楚文字一般寫法。

馮師勝君根據郭店簡《語叢》一至三中用“”作“愛”與《説文》“愛”古文作相合,認爲“愛”字寫作“”反映了《説文》古文和齊系文字的特點。〔18〕復旦讀書會利用這一結論認爲《天子建州》中“欽”作均保留有齊文字的特點,與楚文字一般寫法不合。〔19〕此外,上舉《唐虞之道》簡3中字所从“欠”的情況也一致,馮師勝君認爲《唐虞之道》也是具備齊系文字特徵的抄本。〔20〕

3.孽

馮師勝君根據郭店簡《語叢》一至三中用“”作“愛”與《説文》“愛”古文作相合,認爲“愛”字寫作“”反映了《説文》古文和齊系文字的特點。〔18〕復旦讀書會利用這一結論認爲《天子建州》中“欽”作均保留有齊文字的特點,與楚文字一般寫法不合。〔19〕此外,上舉《唐虞之道》簡3中字所从“欠”的情況也一致,馮師勝君認爲《唐虞之道》也是具備齊系文字特徵的抄本。〔20〕

3.孽

甲、乙本中“孽”字都作,這與用楚系文字書寫的《三德》中的“孽”字是有差異的。《三德》簡14中“孽”字作,从“辛”从“月”,甲、乙本中的“孽”字與《競建内之》簡7中寫作的“孽”字形更加相近。有學者認爲《競建内之》中殘留了一些齊魯特徵的文字寫法,〔21〕《競建内之》中的“孽”字即可能如此。所以甲、乙本中“”可能也是齊魯一系的寫法。

雖然上面舉出的幾個文字的寫法在楚系文字中也偶有使用,但在齊系文字中使用頻率較高。並且在《天子建州》中,這樣寫法的文字出現多次,這使我們有理由猜測,乙本有可能輾轉抄自一個保留了較多齊系文字的底本,或有可能其所傳抄的祖本就是以齊系文字書寫的。

馮師勝君曾指出:

抄手面臨的底本是一個尚未“馴化”,保存較多他系文字特點的文本。在這種情況下,抄手會有兩個選擇:一種情況是抄寫過程中儘量將底本中的他系文字特點轉化爲楚文字特點;另一種情況是抄手較爲忠實地複製底本,儘量保留底本的本來面貌。〔22〕

何有祖也曾在其論文裏提道:“甲本更接近楚文字的書寫風格,乙本則較多非楚文字風格。從文本逐步楚文字化或‘馴服’的序列來看,乙本或在甲本之前。”但他並未做深入研究。〔23〕我們經過論證,認爲《天子建州》乙本中保留的“非楚因素”文字多於甲本,乙本字迹較爲潦草,這可能是乙本的抄手面對的是一個尚未被完全“馴化”或是根本未被“馴化”的底本。而甲本是在以乙本爲底本的基礎上繼續轉化的謄抄。所以,通過對甲、乙本相異之處的比較,可以讓我們看到先秦時期文獻抄録轉變過程中的一些信息。

【注释】

〔1〕曹錦炎:《〈天子建州〉説明》,《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7月,第309頁。

〔2〕李孟濤:《試探書寫者的識字能力及其對流傳文本的影響》,《簡帛》第四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0月,第400—402頁。何有祖:《上博簡〈天子建州〉初步研究》,武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年5月,第96—102頁。

〔3〕簡7第21—33字,書寫風格與其他字有些差異,“天子”的“天”字書寫也有所不同,不過,從“凡”等字來看還是可以和A組其他字迹對照的,這個“天”字也許是受底本影響造成書寫形式有所不同。

〔4〕李孟濤曾提到過“語”字的不同寫法,不過他未能指出這是由於乙本存在兩個抄手而造成的文字書寫不同。參見李孟濤:《試探書寫者的識字能力及其對流傳文本的影響》,《簡帛》第四輯,第401頁。

〔5〕李孟濤:《試探書寫者的識字能力及其對流傳文本的影響》,《簡帛》第四輯,第401頁。

〔6〕蘇建洲:《釋楚竹書幾個从“尤”的字形》,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08年1月1日,http://www.guwenzi.com/SrcShow.asp?Src_ID=287。

〔7〕這裏所謂的“分工交叉而做”是指如上博三《周易》、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乙本等篇出現的抄寫情況。《周易》的字迹狀況反映出該文至少由兩位以上的抄手完成,並且每個抄手均是滿簡抄寫,即《周易》並未出現一支簡上存在幾種字迹的狀況。我們認爲,在《周易》字迹中反映出的多名抄手共同完成一篇文獻的狀況應該是分工交叉完成。

〔8〕類似現象在上博簡中屢見不鮮,如上博一《性情論》的前三支簡均是由一個抄手獨立抄寫,其他的簡都由另一個抄手獨自完成的。

〔9〕參見何有祖:《上博簡〈天子建州〉初步研究》,第96—102頁。

〔10〕參見劉洪濤:《讀上博竹書〈天子建州〉札記》,簡帛網,2007年7月12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12。

〔11〕李孟濤:《試探書寫者的識字能力及其對流傳文本的影響》,《簡帛》第四輯,第400—402頁。

〔12〕李孟濤:《試探書寫者的識字能力及其對流傳文本的影響》,《簡帛》第四輯,第400—401頁。

〔13〕蘇建洲:《讀〈上博(六)·天子建州〉筆記》,簡帛網,2007年7月22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52。

〔14〕參見趙平安:《上博簡釋字四篇》,《簡帛》第四輯,第210—213頁。

〔15〕參見馮勝君:《郭店簡與上博簡對比研究》,綫裝書局,2007年4月,第311頁。(www.xing528.com)

〔16〕何有祖:《讀〈上博六〉札記三則》,簡帛網,2007年7月17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33。

〔17〕《攻研雜志(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學生讀書會札記》,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08年1月9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301。

〔18〕參見馮勝君:《郭店簡與上博簡對比研究》,第287—288頁。

〔19〕《攻研雜志(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學生讀書會札記》,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08年1月9日。

〔20〕參見馮勝君:《郭店簡與上博簡對比研究》,第288頁。

〔21〕參見蘇建洲:《楚簡文字考釋四則》,簡帛網,2007年7月24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883。

〔22〕馮勝君:《從出土文獻看抄手在先秦文獻傳佈過程中產生的影響》,《簡帛》第四輯,第418頁。

〔23〕何有祖:《上博簡〈天子建州〉初步研究》,第102頁。

甲、乙本中“孽”字都作,這與用楚系文字書寫的《三德》中的“孽”字是有差異的。《三德》簡14中“孽”字作,从“辛”从“月”,甲、乙本中的“孽”字與《競建内之》簡7中寫作的“孽”字形更加相近。有學者認爲《競建内之》中殘留了一些齊魯特徵的文字寫法,〔21〕《競建内之》中的“孽”字即可能如此。所以甲、乙本中“”可能也是齊魯一系的寫法。

雖然上面舉出的幾個文字的寫法在楚系文字中也偶有使用,但在齊系文字中使用頻率較高。並且在《天子建州》中,這樣寫法的文字出現多次,這使我們有理由猜測,乙本有可能輾轉抄自一個保留了較多齊系文字的底本,或有可能其所傳抄的祖本就是以齊系文字書寫的。

馮師勝君曾指出:

抄手面臨的底本是一個尚未“馴化”,保存較多他系文字特點的文本。在這種情況下,抄手會有兩個選擇:一種情況是抄寫過程中儘量將底本中的他系文字特點轉化爲楚文字特點;另一種情況是抄手較爲忠實地複製底本,儘量保留底本的本來面貌。〔22〕

何有祖也曾在其論文裏提道:“甲本更接近楚文字的書寫風格,乙本則較多非楚文字風格。從文本逐步楚文字化或‘馴服’的序列來看,乙本或在甲本之前。”但他並未做深入研究。〔23〕我們經過論證,認爲《天子建州》乙本中保留的“非楚因素”文字多於甲本,乙本字迹較爲潦草,這可能是乙本的抄手面對的是一個尚未被完全“馴化”或是根本未被“馴化”的底本。而甲本是在以乙本爲底本的基礎上繼續轉化的謄抄。所以,通過對甲、乙本相異之處的比較,可以讓我們看到先秦時期文獻抄録轉變過程中的一些信息。

【注释】

〔1〕曹錦炎:《〈天子建州〉説明》,《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7月,第309頁。

〔2〕李孟濤:《試探書寫者的識字能力及其對流傳文本的影響》,《簡帛》第四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0月,第400—402頁。何有祖:《上博簡〈天子建州〉初步研究》,武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年5月,第96—102頁。

〔3〕簡7第21—33字,書寫風格與其他字有些差異,“天子”的“天”字書寫也有所不同,不過,從“凡”等字來看還是可以和A組其他字迹對照的,這個“天”字也許是受底本影響造成書寫形式有所不同。

〔4〕李孟濤曾提到過“語”字的不同寫法,不過他未能指出這是由於乙本存在兩個抄手而造成的文字書寫不同。參見李孟濤:《試探書寫者的識字能力及其對流傳文本的影響》,《簡帛》第四輯,第401頁。

〔5〕李孟濤:《試探書寫者的識字能力及其對流傳文本的影響》,《簡帛》第四輯,第401頁。

〔6〕蘇建洲:《釋楚竹書幾個从“尤”的字形》,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08年1月1日,http://www.guwenzi.com/SrcShow.asp?Src_ID=287。

〔7〕這裏所謂的“分工交叉而做”是指如上博三《周易》、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乙本等篇出現的抄寫情況。《周易》的字迹狀況反映出該文至少由兩位以上的抄手完成,並且每個抄手均是滿簡抄寫,即《周易》並未出現一支簡上存在幾種字迹的狀況。我們認爲,在《周易》字迹中反映出的多名抄手共同完成一篇文獻的狀況應該是分工交叉完成。

〔8〕類似現象在上博簡中屢見不鮮,如上博一《性情論》的前三支簡均是由一個抄手獨立抄寫,其他的簡都由另一個抄手獨自完成的。

〔9〕參見何有祖:《上博簡〈天子建州〉初步研究》,第96—102頁。

〔10〕參見劉洪濤:《讀上博竹書〈天子建州〉札記》,簡帛網,2007年7月12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12。

〔11〕李孟濤:《試探書寫者的識字能力及其對流傳文本的影響》,《簡帛》第四輯,第400—402頁。

〔12〕李孟濤:《試探書寫者的識字能力及其對流傳文本的影響》,《簡帛》第四輯,第400—401頁。

〔13〕蘇建洲:《讀〈上博(六)·天子建州〉筆記》,簡帛網,2007年7月22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52。

〔14〕參見趙平安:《上博簡釋字四篇》,《簡帛》第四輯,第210—213頁。

〔15〕參見馮勝君:《郭店簡與上博簡對比研究》,綫裝書局,2007年4月,第311頁。

〔16〕何有祖:《讀〈上博六〉札記三則》,簡帛網,2007年7月17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33。

〔17〕《攻研雜志(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學生讀書會札記》,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08年1月9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301。

〔18〕參見馮勝君:《郭店簡與上博簡對比研究》,第287—288頁。

〔19〕《攻研雜志(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學生讀書會札記》,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08年1月9日。

〔20〕參見馮勝君:《郭店簡與上博簡對比研究》,第288頁。

〔21〕參見蘇建洲:《楚簡文字考釋四則》,簡帛網,2007年7月24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883。

〔22〕馮勝君:《從出土文獻看抄手在先秦文獻傳佈過程中產生的影響》,《簡帛》第四輯,第418頁。

〔23〕何有祖:《上博簡〈天子建州〉初步研究》,第102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