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运动损伤康复训练指南

运动损伤康复训练指南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伤者通过适当的、有目的的身体练习和功能锻炼,使损伤快速愈合及促进功能恢复的过程,称为康复训练。对慢性损伤和劳损,在安排康复训练时必须先了解损伤的性质、程度和受伤机理,以及局部组织的生理特点,然后再决定康复训练的形式、内容和局部负担量,从对伤情影响较轻的动作开始,循序渐进和个别对待。自主运动,是伤者主动完成的一种训练,包括静力练习、动力练习和等动练习。

运动损伤康复训练指南

伤者通过适当的、有目的的身体练习和功能锻炼,使损伤快速愈合及促进功能恢复的过程,称为康复训练。

(一)康复训练的意义

(1)合理安排康复训练,可保持锻炼者已获得的良好训练状态,一旦伤愈后就能立即投入正常的体育活动中去,缩短伤后重新开始锻炼的时间。

(2)伤后康复训练可以改善伤部组织的营养及代谢,促进组织修复,减少粘连,防止肌肉萎缩,加强关节的稳定性与适应性。

(3)康复训练可以防止因伤后停止锻炼而引起身体疾病。这是因为个体在长期的体育锻炼中建立起来的各种条件反射性联系,一旦突然停止锻炼,便可能被破坏,而产生机能紊乱,如神经衰弱胃扩张、胃肠道机能紊乱等。

(二)康复训练的原则

(1)保持全身和未伤部位的训练,注意负担量要适当,不能以加大未伤部位的训练量来代替已伤部位的负荷。

(2)对已伤部位要合理安排锻炼内容和负荷量,做到循序渐进、个别对待和分期进行。急性损伤的前期,伤区可暂不活动,以免肿胀和疼痛加重;急性症状减轻后,在不引起疼痛或疼痛明显减轻的情况下,应及早进行活动,进行功能锻炼。一般情况下,轻伤无明显肿胀者可提早开始功能锻炼;损伤较重,肿胀显著者可稍晚些。基本痊愈后,才能参加正常锻炼。对慢性损伤和劳损,在安排康复训练时必须先了解损伤的性质、程度和受伤机理,以及局部组织的生理特点,然后再决定康复训练的形式、内容和局部负担量,从对伤情影响较轻的动作开始,循序渐进和个别对待。负荷量的大小,以练习后无明显疼痛,次日原有症状未见加重为标准,一般约一周无不良反应,可考虑适当增加负荷量。

(3)功能锻炼主要是加强伤部肌肉力量和关节功能的练习,要把原动肌与对抗肌、大肌群与小肌群的锻炼、静力性练习与动力性练习、力量性练习与柔韧性练习密切结合。一般是先以静力性练习开始,逐渐结合动力性练习;由不负重练习,逐渐增加负重练习。

(4)要加强伤后康复训练的医务监督,每次训练都必须做好准备活动,练习前、后进行按摩,密切观察伤部反应,及时调整负荷量和练习内容。

(三)康复训练的方法

(1)适量的耐力运动,建议每次15~60min,每周3~5次。可用健康肢体进行。如上肢伤者可做跑步、阻力自行车、登楼梯等运动;下肢伤者可做拉力器、举哑铃运动或徒手体操练习

(2)恢复关节活动的方法主要是进行关节练习。除恢复关节活动度外,还要求恢复各肌肉包括多关节肌肉的伸展度,以恢复整个肢体的柔韧性。为此需做相邻关节的联合运动,以牵伸多关节肌肉。关节活动范围越大越好,可以使肌肉在全关节活动范围中拉长,这是预防再受伤的较好方法。

(3)恢复肌肉的训练方法。自主运动,是伤者主动完成的一种训练,包括静力练习、动力练习和等动练习。静力练习肌肉的收缩方式属于等长收缩,是肌肉保持在一个固定的长度上,关节不活动。动力练习关节要产生活动,收缩时肌肉缩短,产生的活动属于等张运动。等动练习是利用“等动练习器”所进行的一种肌肉练习的方法。练习时肌肉以最大力量做全幅度收缩运动。这种练习依靠器械的作用,将运动的速度限制在适宜的水平上,使肌肉在运动的过程中保持高度的张力,从而获得更好的锻炼效果,具备等长与等张收缩两者的优点。辅助运动,通过各种被动活动,使痉挛的肌肉得以放松,挛缩的肌肉、韧带和关节囊受到牵拉从而伸展,增加关节活动幅度,恢复关节功能。抗阻运动,该练习可以增进肌肉的肌力

知识拓展

人工呼吸、止血、包扎和固定的演练

1.人工呼吸的演练,如图3-1所示

图3-1 人工呼吸的方法

2.止血方法的演练,如图3-2所示(www.xing528.com)

图3-2 止血的方法

3.包扎方法的演练

(1)绷带包扎,如图3-3所示。

图3-3 包扎的方法

(2)三角小包扎,如图3-4所示。

图3-4 三角巾包扎的方法

4.骨折扭伤时固定方法的演练

(1)脚腕扭伤时的固定方法,如图3-5所示。

图3-5 脚扭伤的固定方法

(2)前臂、小腿、膝关节及用简易用具固定的方法,如图3-6所示。

图3-6 前臂、小腿、膝关节的简易固定方法

学以致用

1.运动损伤预防的原则及基本方法有哪些?

2.止血的方法有哪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