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友好对话,达成共识
作为管理者,要实施一项教育教学活动,从行政角度下达实施指令是简单的,让师生都理解活动的意义价值从而全心投入则并不简单,尤其是“练声、唱歌”这种看上去可有可无,甚至可能在时间、精力上对“学习”造成冲击的活动。
通过课余、私下和教师、同学就此事进行交流,我强烈体会到什么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且不说小马教师新来乍到,对指导初中生合唱毫无经验;学生对“练声、合唱”毫无头绪、不知所措,就连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也认为学生“五音不全”“班班有歌声”就是重在参与,态度要端正。
这样的反馈是意料之中的。作为管理者,如果认定一项工作是有意义、有价值的,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在思想层面、心理层面、专业层面进行有效沟通、有效疏通,进而有效推进。在摸清大家的想法后,我开始实施三个层面的、有针对性的对话沟通。
首先,是从美育育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需要、校区特色课程打造、校园高雅文化建设等方面,和班主任进行耐心解释,并且就如何进行有效推进的策略,和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一起商议。最后大家达成了一致意见:利用每天中午12:20~12:30这10分钟时间,进行科学发声的学习。既不影响学生的休息作息,更不影响其他学科的正常学习。
其次,是从个人专业发展、在学校立足的角度,以及如何积极发挥自己的专长、尽快融入张江团队的角度,鼓励小马教师做好教学指导的充分准备,让她大胆尝试。一方面帮助她做好沟通协调,让她能紧跟音乐老师听课学习及外出参加有益的教研活动;一方面和她论证开展练声、合唱指导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明确分步实施的时间点以及期望值。
再次,是从如何科学保护嗓子,如何提升每个人的音乐修养的角度,和所有预备班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同学们明白每天10分钟发声练习的意义所在,鼓励学生大胆跟随老师学习如何唱准“哆来咪”。
二、反馈沟通,提振信心
思想工作做通了,正式实施起来,依然困难重重。
第一次训练,意料之中的,两个班的学生在小剧场里发出的声音,以合唱的要求来看,“不堪入耳”。学生尤其是男生,连基本的合唱站姿都做不到。第二次,第三次,基本没有什么改善。
练声无法一蹴而就,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场考验。万事开头难,最初的坚持是最重要的。我还是从三个层面实施对话沟通。
首先,请班主任协助加强纪律管理;其次,让小马老师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手段;再次,将发声学习与学习乐器进行比较(部分同学有乐器学习的经历),指出艺术学习都是不容易的,但凡要获得一点成就,都需要付出努力。相比较而言,练声并不算难。请同学坚持学习。
由于不是强硬的命令,再加之每天学习所耗时间也不多,因此大家都没有太多抵触情绪,发声学习得以每天坚持。(www.xing528.com)
事实上,只要有科学、专业的指导,再加上每天坚持学习,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变化和成效是一定会有的。
当意料之中的变化开始出现后,当声音开始像点样子的时候,我则及时进行反馈、评价。一方面增强小马老师的信心,激发她坚持的勇气;一方面让学生不断体会合唱学习带给他们的变化;一方面录制排练视频发送到家长群,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变化,进一步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与此同时,我也在办公室、餐厅、小剧场等场合,不失时机地和老师们交流为什么如此重视的原因。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课余时间在学习乐器、书画等,这种学习更多来自家长的坚持。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而言,我们应该尽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尽可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有时间有精力从事艺体学习,全面发展。我们也可以为有艺体科技特长的同学创造很多展示、参赛的机会。但合唱就不同了,学习一定得是在学校。此其一。
在合唱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亲身实践,感受高雅艺术的美,一方面,合唱的魅力就在于每个人都在唱,但是每个人的声音都和其他人的融合在了一起,是大家共同创造了一个美好的艺术境界。这也是在教育学生如何与人和谐相处,如何在一个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添一份光彩、出一份力,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在讲求个性张扬的今天,这一点尤为重要。通过合唱学习而进行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是其他活动所无法替代的,更是家庭教育鞭长莫及的。这时候学校教育就不能缺位。此其二。
教师们在思想上渐渐达成共识,有了更多的理解、配合;而学生的表现,也是渐入佳境。我们两个班全体学生组队前往总校参加预备年级“班班有歌声”比赛,一曲《思念》一鸣惊人,加之站姿、台风、表情、礼仪全都有板有眼,勇夺第一。这让学生、老师和家长都备受鼓舞。小马老师也“一举成名”,工作能力得到了另两个校区音乐老师的认可。她兴奋地表示,接下来要指导学生排练《奉献》。地理老师和信息科技老师留守校区,没能前往现场观摩,说隔着屏幕都感动不已!体育老师在转发微信报道时激动地备注:“真的很感动,时间真能改变一切!付出=回报!”
“班班有歌声”只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很小的一个点,但我们想方设法、千方百计,把这个集体活动的育人价值发挥到了极致,做成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课程。可以说,两个多月的坚持,提振了校区所有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师生都深刻体会到了时间的力量,坚持的力量,努力的力量。
三、思考与成长
对于刚刚担任校区负责人的我而言,需要统筹、推进的工作有很多。要实现校长、同仁的嘱托,学生、家长的期待,把建平实验张江校区打造成精品校区,就必须在坚守底线、规范办学的基础上,站得高、看得远,不断开拓创新,真正起到引领的作用。而要开拓创新,就势必要打破工作中的一些常规模式、固化思维,就势必要带领师生走出习惯区、舒适区,去挑战,去创造。这就难以避免不同意见的产生。而决策站位无论有多高,都必须落地,必须吸收消化转化各种阻力、压力,否则就是纸上谈兵。建平实验近年来大力推行的对话管理,确实使我受益良多。
对话是一种管理情境,即管理主体间全身心地创造平等和谐、互惠互利、积极健康、真诚交谈、彼此欣赏的管理氛围,其核心是彼此尊重、民主合作。
不只是“班班有歌声”,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教学质量过程监控、食品卫生安全监控、学生用餐光盘指导、每日阳光体育活动落实、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艺体科技特色活动开展……在决策、施行的过程中,“对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真诚地沟通交流,换位思考,更能得到教师们的理解支持,一方面,教师们积极建言献策,也使工作的开展推进更加顺畅。可以说,在张江校区,教师们的主人翁意识是非常强的。
需要指出的是,进入“教育现场”,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反馈,及时指导帮助,身体力行,同甘共苦,则是另一种形式的“对话”。
当然,对话,并非一味地迎合。对话,是为了更好地改进工作,而不是改变工作。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固然是好的,但坚持底线和原则,则是必需的。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达成认识上的一致,才有可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学校管理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