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杰校区创办近9年,经历了创办初期的“绩效管理”,进入平稳阶段后的“专业发展”管理阶段,注重制度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和班风、学风建设。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校区目前发展态势良好。主要体现在:
(1)由于创办时间较短,教师保持着创业初期的奉献精神,大多数教师能够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2)新大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平均年龄较低,均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服从意识较强烈,且有干劲、有热情。
(3)学校原来的管理风格使教师形成一种惯性思维,教师行为基本能够顺应学校的管理氛围。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在经历了初创期、发展期,逐渐进入高峰期的过程中,各种矛盾日渐显现,问题也在不断显露。突出体现在每学期人事安排过程中老师反映出一些不良情绪,主要表现在:
(1)大部分教师结束五年发展期,进入职业倦怠期,动力不足,工作积极性衰减。
(2)个别教师出现工作热情不高、畏苦畏难、懈怠抱怨情绪。不良思想言论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队伍。
(3)学生生源相对较差,班级普遍存在问题家庭较多、学习困难学生较多的现状。因此,一些老师不想做班主任。
(4)个别年长的教师面临退休,加之身体因素,想只教一个班级,承担较少的教学任务。
(5)个别教师想任教初三但能力不足,无法如愿而导致不满情绪产生。学校落实对话管理,多方位、多比较、多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寻找症结所在,得出以下结论——(www.xing528.com)
对话管理不到位
在对话管理模式的指引下,学校管理层首先对上述问题的产生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剖析,寻找教师不良情绪滋生与蔓延的根本原因以及潜在威胁。认为:教师不理解学校的管理,主要源于新时期的对话管理落实不到位。管理者与教师之间对话存在一定的障碍,管理者和教师之间没能达到最真实最有效的沟通,从而导致教师的不理解甚至不满。因此,首先应明确对对话的基本认识。
对话认识不透彻
学校系统分析、研究对话,得出了以下结论:对话,最基本、最浅层的理解是双方通过语言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使对方了解自己的思想,通过沟通以达到了解、理解,最终达成共识的一种交流方式。而真正的对话不仅是语言层面,更应是思想、思维、精神层面的。只有达到心灵的对话,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话落实不彻底
虽说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是思想的呈现方式,但语言不一定是思想的最全面的、最真实的反映。原因在于:一是未必会表达。思想经过大脑产生后要经过系统地梳理,最后以语言的方式呈现出来,但在呈现过程中表述者的表达能力、素养的差异会导致语言不一定全面或正确地表达思想;二是未必能表达。受某些因素制约,表述者未必完全且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是经过个人主观再加工后一种局部的呈现,甚至是错误的呈现。
对话过程不真实
表述者的能力素养是客观的,也不是短期内就能提高的。因此,要达到真正对话的目的就要在主观方面寻求突破。最主要的是让表述者能够排除一些心理顾虑,大胆、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诉求,且做到在对方表述并不十分明确时,能够根据对方的语言判断对方表达的意图,并通过多次对话真正了解、理解对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