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对话的基础。弗莱雷认为,对话是建立在一定基础和条件上的,只有建立在平等、爱、谦恭、信任的基础上,对话才能形成一种双方平行的关系。
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世人代代相传的为人典范。对于教师而言,“爱心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当教师把一个学生看成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志向、自己智能和性格的人的时候,才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无数教师所表现的大爱,正是基于对学生的“仁”和对事业的“爱”。有位教师曾经说过:“假如你讨厌学生,那么,在你的工作刚一开始,就意味着已经结束。”看似平常的话语,却道出了一个真理: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宽容和仁爱是我们职业的核心和要求。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并让这些闪光点更加灿烂、更加迷人;允许学生犯错误,并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建立民主的课堂管理,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健康和谐,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健康成长;我们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引导学生发现自我,激发学生内心深处最美好的东西,使无数潜能被挖掘,使无数可能变为现实;唤醒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能够探索真知、追求真理、学做真人、活出真我。(www.xing528.com)
然而学生在对教师评价的问卷调查中,认为在平时的学习中得到老师关心和爱的只有35%的学生,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对话,双方都经历过跌宕起伏的心理活动,时而和谐友爱,时而针锋相对;时而坦诚相见,时而相互提防。因此会出现调查结果中95%的教师认为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自己非常热爱和关心学生,每天工作都想着怎样提高学生的成绩,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用之人,甚至下班后还想着这些事。但很多时候都是费力不讨好,学生不但没有领情,还讨厌、不信任老师,甚至到有关部门投诉老师,学生不愿意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师生关系非常不和谐。那么,为什么这些被爱心包围着的学生体会不到老师的仁爱之心呢?我个人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对对话教学真谛的理解不够透彻,教师自身对“爱的教育”理解片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