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逸
这个冬天很特殊。
寒假虽如期而至,我们却无暇欣赏冰封雪飘的北国风光,无意细嗅墙角数枝寒梅的暗香,甚至都来不及享受红灯新桃的年节风俗。每一个中国人都在警惕,警惕突然爆发的新冠病毒的传播;每一位华夏儿女都在战斗,为对抗疫情、为共克难关、更为共同守护民族的安康。
一天之始,从射入窗台的第一缕阳光,也是从点开网页弹出的第一条疫情新闻。网络,让我们安居家中,也能知晓天下事。而此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滚动的疫情数据,是逆行者们无畏的脸庞,是纷至沓来的救援物资,是各处传来的捷报,是拔地而起的两座“神山”,是一天天的期盼,更是如正午之阳般炙热的希望。
浏览的信息越多,心中的冲动越大。我不是医护人员,不能像他们一样奋战在一线;我无法筹集到医疗物资,不能如此尽绵薄之力。我是一名教师,我要行动起来,我能做些什么?
一条朋友圈信息引发的思考——迫切的心理需求
一切的开始源于一条朋友圈的信息。
寒假延长的消息早就街知巷闻,各种为武汉加油的帖子将朋友圈刷屏,在这之中,班里一位孩子在朋友圈发的一条信息引起了我的注意,只有五个字“烦躁,想开学”,评论里是一堆的点赞、附议,当然也不乏个别声音“天天打游戏,好开心”。虽然寒假延长,开学尚早,但我知道,我应当做点什么了。
当务之急,建立沟通之桥。
我先和班内几位热心家长取得了联系,简单了解了孩子们近期在家的一些情况,家长的言语中透露出来的是对现状的不甚满意和忧心忡忡。接着,我又和我的几个班委进行了沟通,精神懈怠、日常无规律、易滋生烦躁情绪,是我从与他们的交谈中提取到的几个共性问题。班内平时比较自律的孩子,在这漫长的寒假中,也开始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产生,那么其他同学呢?
马不停蹄,进行信息收集。
我立刻着手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组织全班完成了一次线上调查。
班级现状方面,部分孩子父母上班,独自在家;超过三分之一的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看护;虽有一半的家长能在家中办公,但不能保证可以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看护和日常安排。
静心凝神,分析潜在问题。
根据问卷中反映出的居家学习现状,并结合前期跟家长学生进行的个别交流,我基本确定了孩子及家长或焦躁或散漫的情绪产生的根源在于时间的安排。全班45人,超过一半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家的时间安排不合理,甚至还有1人是非常不合理;仅有三分之一学生能每天保证有适当的锻炼;约三分之二的家长表示孩子电子产品的使用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而上述问题最终归为一点,就是孩子每日规划的紊乱——这是最大的问题,也是家长和学生在疫情下的寒假里最迫切的需求——让孩子的居家日常变得充实合理。
下一步,便可有的放矢。
一次线上培训带来的启发——科学的方法指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校组织的一个“行为契约,自律自学”的项目,可谓是一阵东风,吹进了每个学生的家庭,也吹开了我的思路,班级契约行动立马提上日程。
契约的制定是最难的环节。一直以来,定目标、拟计划,都是老师和家长帮助孩子规划自己的生活时所惯常使用的方法,但其效果并不总是十分理想。在拟定计划前、计划执行中、计划失败后三个阶段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家长斗志满满,孩子却不愿配合;执行初期兴致勃勃,之后却畏难、懈怠;一次任务未完成后,就消极放弃或降低标准。“行为契约”训练营的线上培训课让我对这些问题有了新的思考。这些问题的产生,究其根本,是忽视了目标、计划制定的合理性和同伴关系的重要性。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www.xing528.com)
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对家长和孩子进行线上指导时我就显得底气十足、游刃有余了。所以,再次指导家长和孩子制定目标时,我有针对性地强调了几点内容:一是目标的制定必须是双方都满意的,才算合适;二是目标的制定必须是双向的,不能只单方面要求孩子,家长也需参与其中;三是要有适当的奖惩措施,不能过分倚重物质;最后一点,所有目标内容和奖惩措施必须量化、可视化、小而精。前两点是让孩子主动配合执行契约的前提;后两点是使整个契约能够持续运转并有所作用的保证。
有了这些做引子,班里的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了行为契约,各自设置了自己每日要完成的目标,经过几次修改,最终纸质化,并各自承诺坚持每日线上打卡。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短短一周的时间,就已经让我看到了坚持带来的改变。印象最深的,是班内的一个女孩子,胆小、羞涩、不自信。但这一次,她着实让我刮目相看,因为有了父母的参与,她热情高涨,自己将每日计划写在家里的白板上,她在自己的分享中写道:“我抬头见白板,低头写作业,每完成一项内容,我都很有成就感,打钩标记一下都是乐趣”。主动了、自信了、不再焦躁了。她的改变之大,让我不禁心生感慨,每一个看似简单的教育行为背后真的都离不开科学的方法指导。
一段共同坚持促成的成长——持续的密切关注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关注能让他们更有动力继续坚持自己做的某些决定,这在契约执行中同样奏效。
有了科学的方法,孩子和父母在家自得其乐,看似不再需要老师的参与,但又一次问卷调查,让我发现了新的问题——孩子只对和父母约定的几个小目标有热情,完成后,每日生活又陷入不规律状态,此时已临近网络教学的开学日期,家长更加焦虑了。
根据问卷内容,我着手做了两件事:
第一,结合提前发布的开学课程表,从起床到入睡设计了一份更细致的每日作息时刻表,每项事件后都附有打钩栏。看似每日任务变多了,但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课程安排好的,所以并没有给孩子增加很多负担。将这份时刻表发给家长后,要求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情况,参考这份表格,将空余的时间规划好,进行个性化操作,并上传到班级群,是分享,也是监督。
第二,和几位问卷中问题较多的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孩子引起了我的关注。一直以来,他在班级中都是比较特殊的,不太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不能很好地参与班级活动,但这一次的活动,他参与度非常高。因为家长每天都会在群内分享和孩子一起执行目标的心得,老师和其他家长看到后,可以点赞,而他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得到大家的点赞,得到大家的认可。他对自己的要求一下子变高了,希望自己做得好,得到更多的点赞,但过程并不容易,每当这时,他就会情绪失控。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会时不时地在他父亲的分享中,给他留言、点赞,通过评论的方式来疏导他的情绪。班里的其他孩子和家长也纷纷留言或点赞。这也使得班级内形成了良好的契约执行的氛围。
不管什么类型的孩子,都期待得到同伴、长辈和周围人的关注与认可,严格的要求也离不开悉心的呵护。老师、家长和同伴的关注也是成长必不可少的催化剂。
短短两周的延长假期,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成长。孩子在变,父母在变,家庭关系在变,身为老师的我也在改变。从理论到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家长、孩子和我所身处的优秀的集体,无一不在促成着彼此的成长。最后,我和孩子们一样,制定了一份行为契约书,分享给他们,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因为,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我们,都是彼此的同伴。
小事不小,每一次表达都可能是孩子内在需求的传递。
理论不虚,科学的方法方能为躬身实践提供可靠的支撑。
坚持不易,用心的关注必能为每一个孩子与家庭的成长护航。
这是一份手记,是一位职初教师在疫情下和她的孩子们共同成长的见证,更是师者职业素养和育人精神的生动展现。
做一名教师,做一个引路人,做一位耕耘者。
与每一个孩子定下契约,呵护他们茁壮成长。
与每一刻的自己定下契约,用专业、专情、专注,用心、细心、关心不断丰富自己、强大自己。
与每一声“老师”这个动人的称呼定下契约,让自己能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大道上越行越远,越走越坚定!
与每一声“老师”这个动人的称呼定下契约,让自己能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大道上越行越远,越走越坚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