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员参与和个体关照,建设“全纳型”管理团队
面对青春期的“熊孩子”是一种修行,而多年班主任的历练让我面对困境时少了抱怨,多了体谅和宽容。优秀的管理不是抑制而是发展,领导力不是少数精英阶层独享的特权。全纳,就是要努力让每一个起点落后的学生都能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到安全快乐,让每一个处境不利的学生都能得到足够的资源和有力的支持。我把“全纳”的理念主要在日常管理、团队活动和评价机制三个方面加以践行:
1.在日常管理中,从集体意志走向尊重个性
以往的班级管理,更多地强调集体意志,忽略了个体的独特需要;更多的是“外显有规”“内涵有德”做得还很不够;更多的指向维护学校的秩序、班级的稳定,而不是学生的德行发展;对学生而言更多的是适应,而不是彰显蓬勃的生命个体。
所以在建班伊始,我便和学生们通过调查问卷、情境体验、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达成共识:不制约个性、不抹杀特质,对弱者的尊重与友善成为大家一致认可的行为准则。学生们渐渐发现,宽松与有序、自由与规则并不对立冲突,团队鼓励每个人展示自己独特的视角、丰富的思想、各异的追求。
2.在团队活动中,从功利短视走向长期涵育
反思以往的教育实践,由于过分追求规范整齐的效果、完美无缺的成果,管理者难免急躁和功利,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殊不知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者只有真切地共情与悲悯、发自内心地包容与接纳,才能善于利用各种契机引导学生激发活力、挖掘潜能、滋养才气。
不管是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体系架构的形成,还是值日班长每日轮换制度的执行,我都坚持所有活动全员参与,杜绝“打酱油”现象,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尽管部分学生缺乏责任意识和工作经验而需要班主任投入更多耐心与精力,但学生们管理才干的不断提升,令我由衷地感到一切都值得。此外五月歌会、经典诵读以及其他学校组织的一切比赛,我们班也是一个也不能少,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有舞台可展示、有快乐可体验、有经验可收获、有回忆可珍存。
3.在评价机制中,从矫正干预走向激励赞赏
赞美与批评、激励与矫正都是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但被他人认可与肯定更是每个学生内心更深层的需求(威廉·杰姆斯)。在我们这个团队中,充盈着热情洋溢的肯定氛围,于是尘封的潜质被唤醒、自主的萌芽被呵护、被真诚接纳的学生不断添加前行的燃料,持久续航。
比如每天班中都会有一个学生被大家推选、坐上“红椅子”,推选的理由是多样的:或是敢于管理,或是主动提醒大家带好美术课工具,或是犯了错误反思认真,或是某科考试和自己相比在原有基础上有了飞跃……只要在努力、只要有改变,人人都有机会!这些理由也许有些随性,但“红椅子”督促我和学生每天都要用赏识的目光发现不同个体的闪亮之处,努力为每个学生寻找成就感和幸福体验。多了一把荣誉红椅子,便多了一批好学生。类似的评价举措在我们班还有很多,班级开展的优秀作业展评、个人才艺表演、“暖宝宝”奖、“班级十最”的评选等活动和自行策划、分工协作、轮流主持的午会时光也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与进取心。
二、规范制约和自我建构,建设自主型管理团队
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准确定位,当好导师和朋友,不做法官和保姆。若将批评与惩罚作为主要教育手段,学生即使表面服从也不过是对违纪后果的恐惧,不利于主体作用的发挥。很多班主任的工作可以用“无微不至,无所不知”八个字来形容,然而这样的“敬业与细致”,或许并不值得提倡与颂扬,因为剥夺了学生们最为可贵的东西:独立与创意、自主探索的兴趣、承担后果的经历……为何不能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呢?为何不能让主体地位真实地确立、让成长经历真实地发生呢?下面一个真实的案例给教育者以启发:
学校经典诵读比赛筹备阶段恰逢我在华师大通识培训,既然班主任的最高境界就是希望自己“下岗”,那么我一定要学会示弱、懂得放权。于是本班主任列数了自己近期的诸多任务后,无奈地表示此次活动只能全靠学生们自己。接下来又以民主的姿态征求了全班同学的意见,到底是全员登台还是有特长者展示?30人一致举手赞成一个也不能少,并互相约定:不怕苦、不叫累、不偷懒、不耍滑!
目标一致,达成共识后,每人根据自己的爱好与擅长自报“我能为此次经典诵读活动做些什么?”不出所料,自告奋勇者层出不穷!于是,在某班主任某天华师大培训归来后,发现物美价廉的服装已经网购送到,款式各异,不同型号,期间与店家沟通、付款没有一个环节让我操心。接下来扇子、胡子、头饰、脸贴等道具也都被热情能干的学生们一一搞定。
此次经典诵读活动,因为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都充分展示,所以每人都是主角,每人都有机会做领导,每人都是积极的建设者!虽然有同学舞蹈零基础,但通过几个姑娘的不断改进以及双休日冒雨聚在一起的认真排练,非专业人员有了专业范儿;虽然不少学生平日羞涩内敛、少言寡语,但因为是主动承担并且肩负了众人期待,便勇于突破、不惧困难;有个因自控力较弱而经常犯错的学生竟主动督促武术队员们认真训练,一丝不苟地完成了每一个动作,发出一声声响遏行云的吼声,排练过程中无须老师在场却处处率先垂范……虽然我们不是最高奖项的获得者,但在整个活动中,网购商品、编排舞蹈、制作PPT、伴奏配乐、设计队形全都由学生负责,没有一件事让老师操心,没有一个孩子置身于事外。在这个舞台上,大家都展示出了最优秀的自己,感受到了活动的丰实收获!(www.xing528.com)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建设一个自主型管理团队应注意三点:①要从发号施令走向有效对话;②要从畏惧惩罚走向尊重契约;③要从接受任务走向主动体验。班主任唯有把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结合起来,使学生自发体会到其潜在价值,才能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才能完成从身份到契约的管理进阶,才能让学生敬畏规则不是看人脸色。
尝到放手甜头的班主任接连筹划了“班级公约我制定”“温馨教室我设计”“主题班会我策划”“家园建设我有责”等系列活动,因为班级采取的是自主管理的模式,学生们意识到主见比顺从更重要,经历比获奖更重要,热爱比分数更重要,成长比成绩更重要。而身为班主任的我也由衷地意识到:要求是下策,引导是中策,启发是上策,体验是上上策,自我建构才是至上策。唯有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得到应有的承认与尊重,学校德育高耗低效的现象才会改变。
三、综合融通与延伸拓展,建设共生型管理团队
“没有一个人是完全自足的孤岛”,德育是一项系统工作,应该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完成。作为一个新时期的班主任,要善于挖掘身边的德育要素,整合优质的德育资源,立足本职,面向全局,实现校内外、课内外之间的融通与延伸,建设共生型管理团队。
1.从孤军奋战走向全员助力
赴美研修归来后,我向任教两个班的家长们介绍了美国的“PTA”,这一组织不仅给予学生很多资源与平台的享用、提供学校很多财力与人力的协助,而且美国家长的参与热情、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家长会后,两个班都自发组建了家委会,微信群里的家长们纷纷达成共识:为所有学生的成长投入付出,不应只是有钱有闲阶层的专利和特权,更应成为每个为人父母者的责任与自觉。为学生购买防雾霾口罩、联系青春期情绪管理讲座、提供社会实践的资源等等,家长们的积极与创意带给我不断的惊喜。原来我们的家长并非冷漠,只是没有找到途径与契机而已,我相信形成合力的家校教育必将成为爱的共鸣。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班主任应该大力引导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外活动在一个人成长中的价值,关注广阔的学习课堂。
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大家一同积极探索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渠道,初步建立起“活动综合考评体系”。我班采取了“榜样示范”“项目活动”“爱心互动”“多元激励”等具体措施,先后开展了书店职业体验、军营国防教育考察、幼儿园助教实习、自然博物馆参观、社区“图书漂流”等活动,并组织学生撰写实践小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等。这些活动寓教于乐,拓展了课程外延,使多方力量形成合力,实现了管理效益最大化。
3.从枯燥说教走向智慧引领
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同龄人的影响,于是回母校看望老师的昔日弟子,成为我及时捕捉、充分开发的宝贵资源!学长们为学弟学妹们做励志演讲,更容易互动沟通,产生共鸣。原本班主任令人窒息的灌输与说教立马变身为富有美感、充满智慧的思想引领与精神启迪。成长的自觉需要生命价值的体认,宝贵的分享与交流不仅是对往届学生的激励与鞭策,更会对今日弟子产生正向的促进与改变。打通学段限制的校际沟通也成为共生型管理团队建设的一条可行路径。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重视活动效果的持久,需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将体验内化为自悟、将认知转化为行动。学生的品德修养是要逐渐引导养成的,关注学习经历,优化教育过程,我们不妨走得慢一点、步履再从容些,以整体的视野、分层的设计、有机的思维,建立起立体的德育生态系统。
建设一支全纳、自主、共生的管理团队,对于班主任而言,不仅是一种工作,更是有价值的生活实践和有魅力的成长历程。如何具有“人无我有”的原创性与独特性,“人有我优”的领先性与优质性,“人优我变”的发展性与持续性,是一个老班主任应静心思考的。以人为本,尊重主体,汇聚各种资源,吸纳多方力量,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文化场,应该成为不懈的追求、永恒的使命。
谨以此文纪念我历时18年的班主任生涯,虽然不能坚持到退休,成为祖母级班主任,但这一领域记录着我最用力的耕耘、最用情的付出、最用心的求索,至真至诚、无怨无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