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梅
近期,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了神州大地,新冠肺炎疫情对整个社会各行各业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为了战胜疫情,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各界人士纷纷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投入抗击疫情的战斗。疫情发生以来,我校认真领会各级教育部门关于“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真正内涵,在“五育并举”上下功夫,在“科学度假”上做文章,在“人文关怀”上花精力。“践行契约、自律自学”,行为契约教育项目正是这一特殊时期的“硬核”课程。
在全市中小学线上开学两周前的2月中旬,我校即启动了这一项目。李百艳校长做了动员讲话,学校特邀北师大心理健康中心刘朝莹博士为全校教师、学生、家长做主题为《培养学生的自律自学能力,学会为自己负责》的讲座。在学校各年级全面推进契约教育的同时,针对初一年级家长开展为期两周的行为契约践行项目:家长和孩子在平等协商的前提下,签订一份书面契约,双方约定好每天各自要完成的规定任务,完成后有相应的奖励,反之有相应的惩罚措施,经双方签字生效后,运行一周,一周后双方协商可略作调整再运行一周。一个周期内,每天由家长在专门的“契约训练营”相关的主题下进行打卡,学习指导思想,记录和总结一天的契约执行情况。
这个项目同时也是一个多方“对话”的过程。在整个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我们教师与家长“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家长与孩子“对话”,家长与家长“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多方合力,共同进步,收获满满。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对如何有效利用“对话”策略,结合“契约教育”这一抓手来指导家庭教育更多了一些思考。真实有效的教育指导对话,在实施过程中一定是基于尊重的倾听,随后进行基于差异的沟通,最后达成基于发展的反馈。
第一,指导家庭教育,有效“对话”要关注家长的“痛点”。疫情之下,家长和孩子在家一起相处的时间更多了,各自独处的空间也变少了,家长对孩子的“指手画脚”也就多了起来。亲子矛盾也随之多了起来。班里有一个女生,平时很要强,也很乖巧,可是在疫情期间因为家长忙于工作,孩子沉迷于用电子产品看漫画,导致作业拖拉,学科老师一开始联系家长以及通知班主任联系家长,家长都没有真正引起足够重视,可能因为过于在意孩子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也为了照顾孩子的自尊心,以各种理由帮孩子开脱。等到作业严重拖欠后,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家长这时也在家里经常跟孩子之间发生言语冲突了。家长不得不担心起来,主动联系了班主任。身为班主任,首先要在对话中真正打消家长的顾虑,用专业的态度来引导家长看待孩子一时的怠惰,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引入另一位家长在契约训练打卡营里写下的感悟:“为人父母,其实是一个最有挑战的‘职业’,没有选择,没有退换,尽管我们标榜我们很爱孩子,但其实我们很多时候对自己的孩子是最不宽容的,也许是有望子成龙的心态作祟,对别人的孩子可以很耐心,对自己的却总是很焦急,快点,快点,其实越催越慢。”这其实也是家长之间的“对话”,更容易引发家长们的反思和共鸣。这时,教师再适时指导家长俯下身子,平等理智地跟孩子谈一谈,引导家长设身处地从孩子自身的角度出发,理解孩子的处境,询问孩子的真正需求,表达真正想帮助孩子的态度,而不是一味地评价、指责、说教。家长慢了下来,孩子看到家长对自己的尊重、接纳,也消解了对家长说教的抵触心理。接下来再和孩子商定一个契约,制订恰当的计划,逐步实施,孩子很容易就完成了。
第二,指导家庭教育有效“对话”,我们要关注契约签订的“立足点”。契约签订要立足于孩子自身的成长需要、真实能力。在指导家长跟孩子签订契约时,也会出现执行不够顺畅,甚至也有家长和孩子认为进行契约签订反而是负担的情况。因此,在制定相关学习任务时,三方“对话”就显得尤为必要。旁观者清,有时,老师确实会比家长在某些情况下更了解孩子的真实水平、学习能力等。尤其是在一些亲子关系比较紧张的时刻,班主任能起到一个中间人的作用。在和班主任的对话中,孩子可以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对父母的要求。班主任可以引导孩子挖掘自身的潜力,看到并理解家长的肯定和期待,再结合实际给出更合理、科学的建议。一位家长就在这个过程中反省自己,在打卡营里写下这样的反思:两周的行为契约训练,对孩子对我都是收获颇丰。让孩子懂得她对自己、对父母、对家庭的责任;让她知道她是被需要的,跟父母之间是平等的;更让她明白付出就会有收获,付出和所得永远是成正比的。但这些的前提是我们身为父母必须对孩子有合理的期待,制订合理的计划。(www.xing528.com)
第三,指导家庭教育有效“对话”需要关注孩子的“兴奋点”。孩子在明确自己可以被父母平等地对待,自己可以平等地去管理父母执行契约时,一定会兴奋起来。正如一位家长所说:“孩子积极主动的参与,孩子不再是‘运动员’,父母也不再是‘裁判’,大家更都是执行者,都是陪伴者,都是帮助者,被动变为主动,孩子在家里变得愿意和我们交流,变得更有自信,变得比原来开朗,一切向好。”这时,家长会发现契约的神奇之处,更发现平等“对话”的妙不可言!让亲子关系变得融洽!一个孩子也在中期心得体会中谈道:“行为契约对我而言本来是一件看似遥不可及的事情,因为能对父母提条约真是我做梦都想不到的。那么经过一星期后实行效果如何呢?答案是:完美!这一个星期里父母都不再督促我做这做那,整个人都感到轻松了许多,不仅少了许多唠叨,完成安排后的时间还可以自由支配。虽然因为疫情还暂时出不了门,但是完成契约的每个任务后可以得到奖励,看我自己心爱的书,画自己喜欢的画,亲手制作爱吃的点心,还是很美好的。同样,除了我,契约的另外两个实践人——我父母,也在尽力完成着自己的条约。我发现除了对自己完成契约后赢得的奖励,我们在实行契约时也都乐在其中,到了一周快结束的时候,母亲竟然像个贪玩的小孩一样,恋恋不舍地对我说:‘哎?快结束啦?下周还有这个活动的吧?’我看着母亲,竟‘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没想到连父母都会这么投入啊!而且这段时间里我发现我自觉了许多,每天都会把自己要做的事写下来,自己一样一样做,这样做效率非常高,几天以后,我甚至都把做家务列入了我的日程中。这是我第一次发现一个好方法的效果竟这么显著,感谢学校给我这么一个体验的机会!”我们发现契约训练的制定一定要抓住孩子的“兴奋点”,投其所好很重要。这种家长和孩子之间平等“对话”产生的兴奋,一定要及时传递,在“对话”中让更多的家长感受到,吸取经验,创造并挖掘更多的“兴奋点”。
第四,坚持“对话”是契约教育的“突破点”。很多家长在实践时就会知道,坚持一天两天不难,难的是一周、两周。当一纸契约签订,无论如何,父母都必须坚持以身作则,言必行,行必果。“在往后的日常生活中,我更要严守契约条例,不让孩子失望,随时接受孩子的监督,对孩子的承诺要百分百兑现,这样孩子才能以我为榜样,更好地去约束自己,更快地成长起来。”显然,这位家长在执行打卡的过程中,出现了波折。班主任在跟进每天的打卡时发现了缺席,主动去联系家长了解情况,在平等友好的“对话”中了解到家长因为客观原因没能兑现自己的任务,家长也在和班主任的恳切“对话”中主动进行了反思和自我教育,并跟孩子真诚道歉取得了谅解。后续第二周改进执行情况非常好,孩子在和班主任的对话中也理解了父母,最终懂得了体谅父母。
第五,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始终不忘我们工作的“出发点”。行为契约教育项目在实施推进中,我们一定要牢记“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有意义。我们所面对的家庭、家长、孩子之间是有差异的。他们是一个个独立的家庭,一个个独立的人。有的家庭可能一直对孩子比较宠溺,疏于对孩子自我时间管理的培养,而有的家庭可能早早就开始训练,注重培养好习惯,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已经能够比较自律。疫情背景下,每个家庭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可能出现更多的不同。有的家庭可能家长可以在家线上办公,陪伴孩子时间比较多;而有的家长早早复工,工作比较繁忙,白天孩子只能留守在家。而这时我们作为班主任,在项目推进时,要充分利用对话,详尽了解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再通过对话给予切实有效的关切、指导,不给家长增负担、添焦虑。“契约”的签订只是一个抓手,一个载体,掌握了行为契约的方法和精髓,在家庭中形成一种守信、自主的氛围,家长与孩子一定能共同进步。帮孩子养成持续一生的好习惯,帮孩子成为有能力自主追求幸福人生的人,这才是我们契约教育的最终目的。
无论学校、家庭,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源于对孩子的“爱”,也为了更好地去“爱”。正如李校长在新学期致辞中所言:“这场疫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遇到了新问题、新挑战。我们需要引导孩子在特殊时期尝试理解、体谅老师和家长的辛劳、不完美;希望家长能利用这段日子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学习亲密关系的交往之道。”“爱需要学习,让我们学习爱的语言和爱的行动,让心与心靠得更近。”
特殊时期,我们身为人师,能够不忘初心,牢记“出发点”,利用“契约训练”这一抓手,在平等有效的“对话”中指导、帮助我们的家庭解决“痛点”,关注孩子的“兴奋点”,立足孩子的真正需要,攻克“突破点”,我们的爱就都多了一“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