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希
学习了《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以后,我发现平时教学比较注重学习的具体细节,很少从大局上把握,这样不能很好地建立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知识的整体脉络,对数学的学习不能融会贯通。我不想把学生教成一个个“刷题机器”,于是想在我的教学中做一些尝试、做一点改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单元教学的知识。
单元教学设计的概述
单元教学设计就是从一个章节或者一个单元的角度出发,根据章节或单元中不同知识点的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让学习者完成对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的学习。
单元教学设计的依据原则
(1)单元教学设计要有整体性。整体性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内容的整合。
(2)单元教学设计要有相关性。相关性主要体现在课型的选择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关;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关;教学活动与教学活动之间和教学目标相关。
(3)单元教学设计要有阶梯性。阶梯性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要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基础到提高,活动的要求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4)单元教学设计要有综合性。综合性主要体现整个单元教学是否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语言表达、归纳总结、综合运用的能力。
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单元教学设计策略有:整体学习的策略、结构化学习的策略、提高教师自主性学习教学意识的策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策略、重视学生认知学习的教学策略。
了解了要领以后,我先选取了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五章《有理数》做了一个初步的尝试:
主题单元概述:本单元是上海二期课改教材数学六年级(下)的第五章《有理数》的内容,本章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内容:有理数和有理数的运算。
主题学习目标:掌握有理数的概念、数轴、绝对值,掌握有理数的运算,会解决简单的问题。
本单元选取的设计策略:整体学习的策略和结构化学习的策略
在本主题单元中,把有理数内容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我设计成了两个专题来组织学习活动。专题一:有理数;专题二:有理数的运算。我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有组织、有系统地将学习内容模块化,能让学生更加全面、有效、清晰地掌握学习内容,体现结构化学习的策略。
具体实施方案:
①老师根据两个专题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提纲,让同学们初步感知整个章节的知识框架,让他们先知道,要学习哪些知识点?可以顺着老师的提纲,自主预习,边看书,边回答问题,从而了解知识点和知识之间的联系。
②学生根据看书预习做出整体框架的思维导图(预备13班袁嘉鸿、王乐琪制作),让孩子们在没有任何提示下,自主预习,初步掌握知识点,哪怕是简单抄写,也能初步了解这个章节的内容。
③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提纲看书,再次预习且回答问题,这样可以通过第二遍的预习,让自己对此知识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
④老师根据提纲,补充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⑤学生对学完的内容补充到整体框架中,进行第二次完善。
⑥课后总结:整章节学习结束后,学生再做一份整个章节的纠错思维导图,汇总练习中的问题。
②学生根据看书预习做出整体框架的思维导图(预备13班袁嘉鸿、王乐琪制作),让孩子们在没有任何提示下,自主预习,初步掌握知识点,哪怕是简单抄写,也能初步了解这个章节的内容。
③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提纲看书,再次预习且回答问题,这样可以通过第二遍的预习,让自己对此知识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
④老师根据提纲,补充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⑤学生对学完的内容补充到整体框架中,进行第二次完善。
⑥课后总结:整章节学习结束后,学生再做一份整个章节的纠错思维导图,汇总练习中的问题。
学生主动性增强,能参与到整体单元设计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将全章节的知识点建立起关系。用思维导图所做的预习和复习内容,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到整个章节的内容,将知识点和易错点都与两个专题的具体内容联系起来。这样具有结构化学习的策略可以让学生对两大板块更加清晰。然后,我又对下一个章节,采用了新的策略,做了新的尝试。
(1)主题单元概述:本单元是上海二期课改教材数学六年级(下)的第六章《一次方程(组)和一次不等式(组)》的内容,我认为本章内容可划分为四部分内容:方程的概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次方程组。而在小学和六年级上的教学中,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有一定的了解,会移项,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本单元中,通过例题引导学生探索方程(组)、不等式(组)的解法和应用。(www.xing528.com)
(2)主题学习目标:掌握方程(组)和不等式(组)基本概念、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次方程(组);会列方程(组)或不等式(组)解决简单应用问题。
(3)单元设计策略:提高教师自主性学习教学意识的策略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策略。
备课前,我通过钻研教材来实现精通教材、驾驭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转化,并对完成课堂教学加以落实,为提高教学效果,选择有效策略,优化备课行为。所以,我先学习了整个章节从概述到目标的内容,然后针对学生的认知,对整个章节进行了梳理,采取了单元设计教学的方法。
让学生自主尝试、自主思考、自主发现,在这基础上组织交流与反馈,设计三个专题来组织学习活动。专题一: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专题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专题三:一次方程(组)。
(4)具体实施方案:
①先让学生根据三个专题,先预习设计出自己的问题提纲(学生做的MIND)。
学生主动性增强,能参与到整体单元设计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将全章节的知识点建立起关系。用思维导图所做的预习和复习内容,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到整个章节的内容,将知识点和易错点都与两个专题的具体内容联系起来。这样具有结构化学习的策略可以让学生对两大板块更加清晰。然后,我又对下一个章节,采用了新的策略,做了新的尝试。
(1)主题单元概述:本单元是上海二期课改教材数学六年级(下)的第六章《一次方程(组)和一次不等式(组)》的内容,我认为本章内容可划分为四部分内容:方程的概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次方程组。而在小学和六年级上的教学中,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有一定的了解,会移项,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本单元中,通过例题引导学生探索方程(组)、不等式(组)的解法和应用。
(2)主题学习目标:掌握方程(组)和不等式(组)基本概念、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次方程(组);会列方程(组)或不等式(组)解决简单应用问题。
(3)单元设计策略:提高教师自主性学习教学意识的策略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策略。
备课前,我通过钻研教材来实现精通教材、驾驭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转化,并对完成课堂教学加以落实,为提高教学效果,选择有效策略,优化备课行为。所以,我先学习了整个章节从概述到目标的内容,然后针对学生的认知,对整个章节进行了梳理,采取了单元设计教学的方法。
让学生自主尝试、自主思考、自主发现,在这基础上组织交流与反馈,设计三个专题来组织学习活动。专题一: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专题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专题三:一次方程(组)。
(4)具体实施方案:
①先让学生根据三个专题,先预习设计出自己的问题提纲(学生做的MIND)。
②学生根据看书预习做出整体框架的思维导图。
②学生根据看书预习做出整体框架的思维导图。
③学生根据同学们的问题列提纲、看书、预习且回答问题。
③学生根据同学们的问题列提纲、看书、预习且回答问题。
★课后总结:整章节学习结束后,学生做一份整个章节的纠错思维导图,汇总练习中的问题。
实施单元教学设计的反思
看起来跟第五章的单元整体化、结构化教学类似,实际上是有很大区别的。因为第一次实施的时候,老师的主导地位很强,学生只是一个被动感受,感知整体教学模式,感知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所以在第六章学习的时候,我通过第一次实践的经验,改变了一些做法,提高教师自主性学习教学意识。在备课时,我将问题设计得更加清晰明了,具有指向性,让学生在课前,完全能够根据自己的预习和老师的问题,清楚地知道接下去要学习和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动力增强,目的增强,效果也明显增强。老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课堂上学生们已经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角色时常变化,时而是老师——提出问题,时而是学生——解决问题,时而是竞争者——质疑同伴提出的问题或是解决方法,时而又是大师——提炼出问题的本质,找到通性通法。
总结
看似不同的教学策略,其实它们之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能绝对地分开,只是侧重各有不同,有时候既要有机整合,又要区别对待。在实施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知识储备、学习兴趣、能力情况等)进行分析,然后再根据实际内容的倾向性,看哪一种或者哪几种策略更加适合当前的教学,进行适当的选择。这样才能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能力、动手动脑创新能力、团结协作及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从“被迫学习”真正地转化成“我爱学习”。
★课后总结:整章节学习结束后,学生做一份整个章节的纠错思维导图,汇总练习中的问题。
实施单元教学设计的反思
看起来跟第五章的单元整体化、结构化教学类似,实际上是有很大区别的。因为第一次实施的时候,老师的主导地位很强,学生只是一个被动感受,感知整体教学模式,感知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所以在第六章学习的时候,我通过第一次实践的经验,改变了一些做法,提高教师自主性学习教学意识。在备课时,我将问题设计得更加清晰明了,具有指向性,让学生在课前,完全能够根据自己的预习和老师的问题,清楚地知道接下去要学习和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动力增强,目的增强,效果也明显增强。老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课堂上学生们已经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角色时常变化,时而是老师——提出问题,时而是学生——解决问题,时而是竞争者——质疑同伴提出的问题或是解决方法,时而又是大师——提炼出问题的本质,找到通性通法。
总结
看似不同的教学策略,其实它们之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能绝对地分开,只是侧重各有不同,有时候既要有机整合,又要区别对待。在实施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知识储备、学习兴趣、能力情况等)进行分析,然后再根据实际内容的倾向性,看哪一种或者哪几种策略更加适合当前的教学,进行适当的选择。这样才能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能力、动手动脑创新能力、团结协作及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从“被迫学习”真正地转化成“我爱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