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话塑造学生需求:上海建平中学教育探索

对话塑造学生需求:上海建平中学教育探索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以上课堂中学生练习的现状,需开展满足学生练习积极性的体育项目课程的建设,以激发初中学生达成参与所选体育项目练习的积极性的“五目标”,提升参与体锻“四素养”,进而提高健体综合“三素养”。本课题研究的完成,能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对室外和室内体育课课程形式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丰富学校区级课题对基于特需的校本课程建设的成果,并有望促进学校其他区级课题之小课题的研究。

对话塑造学生需求:上海建平中学教育探索

新华

一、问题提出

(一)概念界定

1.基础概念

所谓“课程建设”,就是课程之教材的编制和实施。本课题中的课程编制,指的是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的方法,在了解学生的需求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框架要求编写时尚球类、民间传统体育、操舞类和棋牌类四大类课程之教材;课程的实施,是指教师参照课题的内涵、所了解的国内外已有的“满足初中生练习积极性需求的体育项目课程建设策略研究”相关研究文献的现状,以及目前研究者任教学校学生所需求的体育课程的现状,厘定基于需求校本体育项目练习积极性的发展目标和编制的课程之教材,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探索相关实施策略、方法和评价举措,以满足学生所选体育项目练习积极性的需求。

所谓“需求”,即需要和要求,是人们内心想要的东西。在本课题中“需求”的体育项目,是指除了《体育与健身》这门课的新课标中出现的基础体育项目外,学生课余生活中出现的体育项目,主要包括:高尔夫网球、抖空竹、抽陀螺健美操五子棋跳棋等——归纳为时尚球类、民间传统体育、操舞类和棋牌类四大类体育项目。

2.课题界定

所谓“对话”,是指两人或三人以上采取面对面形式的交流,“基于对话形式下的学生需求的体育项目课程建设策略研究”,是指通过揭示课题的内涵,了解国内外已有的“基于对话形式下的学生需求的体育项目课程建设策略研究”相关研究文献的现状,以及目前研究者任教学校学生所需求的体育课程的现状,厘定基于需求校本体育项目练习积极性的发展目标(课上练习主动性、精神状态、场合选择、练习时间、课外练习主动性——简称练习积极性“五目标”),编制满足初中生练习积极性需求的校本体育课程之时尚球类、民间传统体育类、舞蹈类、棋牌类等四大类课程共五册校本体育课程·教材之目标、课程内容和结构、探索编制的八条策略(了解需求、目标设定、借鉴、集成、自主创新、学生参与、分类实施、逐步完善策略——简称编制“八策”),提出实施建议,探索课程实施的五条策略、四种方法和评价体系,激发初中学生参与所选体育项目练习的积极性(“五目标”);提升学生学习体育项目练习的“四素养”(丰富学生体育项目练习的相关知识,提高锻炼能力,逐步养成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增进健体自信);进而提高学生基于对话下的体育健身的综合“三素养”(身体素质、社交能力、团结协作精神)。

(二)研究依据

1.是发挥体育活动对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独特作用的需要

根据西安体育学院学报调查研究表明,青少年的体育需求是分层次的,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需求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在满足核心体育需求的过程中,配套的体育课程和体育设施是必不可少的,这是能直接提高学生学练的积极性的关键所在。青少年学生想要发挥体育功效达到体质健康水平的目的,必须要参加到体育活动中去,体育活动在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中的独特作用无法替代。

2.符合积极心理学原理

积极心理学一词最早于1954年出现在Abraham H.Maslow的著作《动机与人格》中,该书最后一章的标题为“走向积极心理学”。但此后的几十年,这个词并没有引起心理学界太多的注意,真正把这种思想付诸实践的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Martin Seligman。2000年,Seligman和Csikszent mihalyi联名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发表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标志着积极心理学的诞生。文中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的三个主要研究范畴:积极情绪的体验、积极性格特征和积极环境

有效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来提高学生对体育项目练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在自己擅长的体育项目中找到自我,体会积极向上的意识。积极心理学对人的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的培养应用,在教育教学中都可以起到开放学生潜力、帮助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积极心理学对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因此,积极心理学把增进个体的积极体验作为培养个体积极人格的最主要途径。另外,在积极人格特质的培养过程中,与自我有关的自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发展个体良好的自尊也是实现积极人格的一条重要途径。

3.符合美国的“4 H的教育思想”

20世纪初,美国对于青少年教育提出了“4 H的教育思想”,即HEAD(头脑)、HEALTH(健康)、HEART(心智)、HAND(实践),它是四种青少年基本素质的简称,被正式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为青少年教育和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而卓有成效的作用。

4.是满足初中生借助所需体育项目提高练习积极性和促进学校区级课题研究的需要

通过课上研究观察和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发现,学生在新授体育课时能表现出较高的练习积极性,超过半数同学能达到练习积极性的“五目标”。但相同的体育项目在进行第二、第三次教学后,学生对练习内容感到无趣和枯燥,尤其是体育能力较强的学生会感到部分课程中体育项目没有挑战性和乐趣。基于以上课堂中学生练习的现状,需开展满足学生练习积极性的体育项目课程的建设,以激发初中学生达成参与所选体育项目练习的积极性的“五目标”,提升参与体锻“四素养”,进而提高健体综合“三素养”。

本课题也是本校区级课题“特需导向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中的一个小课题。本小课题,主要是为了丰富学校体育课课程的多样化,满足不同学生体育项目的练习多样化的需求。学校也已开设了高尔夫、篮球羽毛球等体育校本课程,并开展了相关体育活动和比赛,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对体育练习项目多元化的需求。但配套的课程之教材的编制,还需要完善思路,完成文本的规范撰写;有效的实施策略、评价举措等,也需要加以探索。本课题研究的完成,能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对室外和室内体育课课程形式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丰富学校区级课题对基于特需的校本课程建设的成果,并有望促进学校其他区级课题之小课题的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理论目标

通过研究,把握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练习积极性和学校特需的体育课程及实施现状,厘定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项目练习积极性的目标,确立四大类课程的编制目标、结构与内容和编制策略(编制“八策”),提出实施建议,探索课程实施的针对性、体验性、合作任务驱动、融入多元强化和即时激励策略(简称实施“五策”),以及讲解法、案例法、自学法和反馈法(简称实施“四法”)和评价体系(评价指导思想、标准和方式),构建操作框架,总结实施经验,丰富基础教育校内体育满足初中生练习积极性需求的校本课程建设理论。

2.实践目标

通过研究,完成满足初中生练习积极性需求的体育校本课程之时尚球类、民间传统体育类、舞蹈类、棋牌类等四大类课程共五册校本课程·教材;激发学生参与所选校本体育项目练习的积极性的“五目标”(课上练习主动性、精神状态、场合选择、练习时间、课外练习主动性),提升学生体育项目练习“四素养”(丰富体育项目运动的相关知识、提高运动的能力、逐步养成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健体自信);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身综合“三素养”(身体素质、社交能力、团结协作精神);提高教师的课题研究和其他专业素养;促进学校相关区级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实施

(一)现状调查

(1)前测:2018年1月至2月,按照课题调查研究的内容——基于学生需求的体育项目课程练习积极性“五目标”、体育项目运动“四素养”、健体综合素养和这类课程目前的实施,编制调查问卷,选择初二年级70名左右的在校学生,对他们进行问卷为主的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优势与不足,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2)后测:2018年5月底,以前测调查问卷为主,对课程实施后相关现状进行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前后对比分析,为总结实施成效提供依据。

(3)课程的编制、实施和评价。2018年1月至4月,以学生特需校本课程的老师为主,结合咨询专家、同行探讨、实践研究、自我思考等方法,逐步开发和编制时尚球类、民间传统体育、操舞类和棋牌类四大类五册课程之教材。

2018年2月至5月(部分课程的实施与课程教材编制同步进行),开展两轮行动研究。

①第一轮行动研究(2018年2月至4月上旬):

a.参考课题界定、三个年级段的学生现状调查问卷得出的数据、课程编制的基本要求、学校区级课题的要求等,初步细化课程教材编写的框架。

b.根据学生练习积极性“五目标”、体育项目运动发展“四素养”和健体综合“三素养”采取八条策略(了解需求、目标设定、借鉴、集成、自主创新、学生参与、分类实施、逐步完善策略),根据编写框架,进行课程之教材的编写。

c.根据计划,对相对应课程进行实施,观察课程中学生的学练情况,是否达到练习积极性“五目标”。

d.在实施中,通过案例法、反馈法等其他实施方法,观察、记录学生练习积极性等情况和相关数据。

f.根据观察、记录情况,对照目标等,进行梳理分析,做好相应的观察和记载,并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即时评价——对行动研究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

②第二轮行动研究(2018年4月中旬至5月底):根据观察学生课上体育锻炼学练积极性后的行动研究内容,按照“计划—实施—观察—调整”的行动研究步骤,观察相关体育课程是否满足学生练习积极性“五目标”和体育项目运动“四素养”。

(二)满足初中生基于对话形式下需求的校本体育项目练习积极性的发展目标

1.确立依据(部分略)

《上海市中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试行)》(以下简称“绿色指标”)。“绿色指标”中关于体育运动方面:学校要切实保障“三课两操两活动”,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一小时”落实到位;还提出,可以布置长效体育作业,引导学生树立积极锻炼的健康意识。

2.发展目标

具体见表1(表略)。

(三)基于对话形式学生需求的校本体育项目课程的编制

1.课程目标

(1)总目标——参见实践目标之课程编制与学生发展目标部分(此处略)。分目标——特需分类课程目标概要,见表2。

表2 基于对话形式学生需求的校本体育项目课程目标

(续表)

(续表)

(2)课程结构与内容。

本课题之课程开发分四大类进行:时尚球类、民间传统体育、操舞类、棋牌类。四大类课程五册教材的构成及大致内容,见表3。

表3 基于对话形式学生需求的校本体育项目课程的结构与内容

(2)课程结构与内容。

本课题之课程开发分四大类进行:时尚球类、民间传统体育、操舞类、棋牌类。四大类课程五册教材的构成及大致内容,见表3。

表3 基于对话形式学生需求的校本体育项目课程的结构与内容

(续表)

(续表)

(3)开发策略。

探索了八条开发策略——了解需求、目标设定、借鉴、集成、自主创新、学生参与、分类实施、逐步完善策略的含义,各自的若干基本做法和相应的实效(具体略)。

(4)实施建议。

包括课程实施计划,分类课程实施的场地:操场及各场馆,以及实施策略、实施方法、对课程教材和学生发展的评价等。

(四)基于对话形式学生需求的体育项目课程的实施

1.实施策略

(1)针对性策略。基本做法为:

①针对满足初中生练习积极性需求的体育运动项目选择;

②针对现阶段学生体育项目练习积极性“五目标”、体育项目运动“四素养”和健体综合“三素养”的现状;

③针对相关阶段、次第确定的学生参加体育项目练习的目标;

④选择适合学生需求的体育项目活动内容;

⑤设计有差异性的学生体育项目活动教案;

⑥开展有差异性的学生体育项目活动过程实施;

⑦及时组织富有个性化体征的反思总结。

调查得知,针对性策略的实施,超过90%的学生能积极投入自己所选的体育项目,从而提升和提高了体育项目运动“四素养”和健体综合“三素养”。

(2)体验性策略。基本做法如下:

①在课程实施的初步阶段,实施流动的走班制教学,使学生体验不同的运动项目;

②学生自主选定一门课程进行阶段性学习,体验不同的体育项目的特点,并对课程进行评价;

③引导学生加强课堂、校内外的自主或合作练习尝试,探索练习技巧;

④鼓励撰写练习体会,组织小组、班内和其他形式的交流,分享练习经验;

⑤及时、多元鼓励坚持自主和合作练习。

体验性策略的实施,使学生了解了课程的整体设想,又在实践中检验了不同类型的体育课程,从而满足了课程中的针对不同学生对相关校本体育运动项目活动的所需,提升了学生的学练兴趣,更好地吸引了学生的参与,较好地发挥教材的引导作用。

(3)合作任务驱动策略。基本做法为四:

①课前,引导学生积极完成小组合作预习、复习性练习任务;

②课上,引导学生积极完成小组学习、合练相关运动项目新技巧任务;

③课后,督促学生积极完成小组合作巩固性练习任务;

④课内外结合,以合作小组为单位,积极参与完成比赛性任务——如,学习新技巧交流展示比赛、练习经验比赛、创新练习比赛等。

(4)融入多元强化策略。基本做法有三:

①设置学生需求的体育项目;

②根据体育项目特点设计多样练习方法供学生练习;

③利用相对应的教具,激发学生的学生练习兴趣。

(5)即时激励策略。三点基本做法为:

①激励的内容:包括练习积极性提高、练习时能集中精力、练习时能够克服困难;练习技巧掌握进步、练习熟练度提高;练习中能帮助同学,练习中能够注意总结成败得失、勇于交流心得,练习时具有一定的科学创意等。

②激励的时机:及时表彰,在全班进行表彰、在合作小组内进行表彰、当面个别加以表彰、与家长及时沟通孩子练习进步情况等。

③激励的形式:主要包括口头表扬,运用肢体语言、实物奖励,参与示范、安排新的练习内容、累积加分等。

即时激励策略的实施实效,以“尝试运用‘两策·五法’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练习积极性——以预备年级‘高尔夫球推杆’教学设计”一课为例,从表情和练习情况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非常积极地投入到练习中,一些技巧掌握得好、快的学生,还能帮助其他能力较弱的同学,体现了团结友爱的精神。在推杆比赛时,每一位学生都能全神贯注,积极投入,脸上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五)实施方法

主要探索了讲解法、案例法、自学法和反馈法等四种实施方法的含义、各自若干基本做法和实效。

(六)评价体系

1.指导思想(www.xing528.com)

以多元评价(标准、内容、主体和方式多元)为总体设计思想。

2.评价标准

初步研制了两项评价标准:

①《满足初中生练习积极性需求的体育项目活动课评价标准》见表5(表略)。

②《满足初中生练习积极性需求的体育项目课程之学生素养发展评价标准》见表6(表略)。

3.评价方式

探索了量表式、观察式、展评式、竞赛式等四种评价方式的含义。

三、研究成效

(一)校本课程编制方面

体育校本课程编制方面已经完成了高尔夫、篮球、羽毛球三册校本教材,在体育课上能较好地通过不同类型的游戏和练习内容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形成满足初中生练习积极性需求的体育校本课程之时尚球类、民间传统体育类、舞蹈类、棋牌类等4大类课程共5册校本课程(目前完成了时尚球类高尔夫校本课程的编制,其他类别的课程编制还在不断修改更新中)。

(二)学生方面

1.激发学生参与所选校本体育项目练习的积极性的“五目标”

(1)课上练习主动性方面;

(2)精神状态方面;

(3)场合选择方面;

(4)课上练习保持专注性的时间方面;

(5)课外练习主动性方面。

2.提升体育项目练习“四素养”

(1)丰富了学生体育项目练习的相关知识;

(2)提高了体育项目锻炼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逐步养成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4)增进健体自信。

(三)教师方面

(1)提升了教师开发健体课程之教材的编制能力;

(2)较好地把握相关积极心理学原理和有效教育理论;

(3)提升了科研整体素养;

(4)提升了其他专业素养。

(3)开发策略。

探索了八条开发策略——了解需求、目标设定、借鉴、集成、自主创新、学生参与、分类实施、逐步完善策略的含义,各自的若干基本做法和相应的实效(具体略)。

(4)实施建议。

包括课程实施计划,分类课程实施的场地:操场及各场馆,以及实施策略、实施方法、对课程教材和学生发展的评价等。

(四)基于对话形式学生需求的体育项目课程的实施

1.实施策略

(1)针对性策略。基本做法为:

①针对满足初中生练习积极性需求的体育运动项目选择;

②针对现阶段学生体育项目练习积极性“五目标”、体育项目运动“四素养”和健体综合“三素养”的现状;

③针对相关阶段、次第确定的学生参加体育项目练习的目标;

④选择适合学生需求的体育项目活动内容;

⑤设计有差异性的学生体育项目活动教案;

⑥开展有差异性的学生体育项目活动过程实施;

⑦及时组织富有个性化体征的反思总结。

调查得知,针对性策略的实施,超过90%的学生能积极投入自己所选的体育项目,从而提升和提高了体育项目运动“四素养”和健体综合“三素养”。

(2)体验性策略。基本做法如下:

①在课程实施的初步阶段,实施流动的走班制教学,使学生体验不同的运动项目;

②学生自主选定一门课程进行阶段性学习,体验不同的体育项目的特点,并对课程进行评价;

③引导学生加强课堂、校内外的自主或合作练习尝试,探索练习技巧;

④鼓励撰写练习体会,组织小组、班内和其他形式的交流,分享练习经验;

⑤及时、多元鼓励坚持自主和合作练习。

体验性策略的实施,使学生了解了课程的整体设想,又在实践中检验了不同类型的体育课程,从而满足了课程中的针对不同学生对相关校本体育运动项目活动的所需,提升了学生的学练兴趣,更好地吸引了学生的参与,较好地发挥教材的引导作用。

(3)合作任务驱动策略。基本做法为四:

①课前,引导学生积极完成小组合作预习、复习性练习任务;

②课上,引导学生积极完成小组学习、合练相关运动项目新技巧任务;

③课后,督促学生积极完成小组合作巩固性练习任务;

④课内外结合,以合作小组为单位,积极参与完成比赛性任务——如,学习新技巧交流展示比赛、练习经验比赛、创新练习比赛等。

(4)融入多元强化策略。基本做法有三:

①设置学生需求的体育项目;

②根据体育项目特点设计多样练习方法供学生练习;

③利用相对应的教具,激发学生的学生练习兴趣。

(5)即时激励策略。三点基本做法为:

①激励的内容:包括练习积极性提高、练习时能集中精力、练习时能够克服困难;练习技巧掌握进步、练习熟练度提高;练习中能帮助同学,练习中能够注意总结成败得失、勇于交流心得,练习时具有一定的科学创意等。

②激励的时机:及时表彰,在全班进行表彰、在合作小组内进行表彰、当面个别加以表彰、与家长及时沟通孩子练习进步情况等。

③激励的形式:主要包括口头表扬,运用肢体语言、实物奖励,参与示范、安排新的练习内容、累积加分等。

即时激励策略的实施实效,以“尝试运用‘两策·五法’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练习积极性——以预备年级‘高尔夫球推杆’教学设计”一课为例,从表情和练习情况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非常积极地投入到练习中,一些技巧掌握得好、快的学生,还能帮助其他能力较弱的同学,体现了团结友爱的精神。在推杆比赛时,每一位学生都能全神贯注,积极投入,脸上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五)实施方法

主要探索了讲解法、案例法、自学法和反馈法等四种实施方法的含义、各自若干基本做法和实效。

(六)评价体系

1.指导思想

以多元评价(标准、内容、主体和方式多元)为总体设计思想。

2.评价标准

初步研制了两项评价标准:

①《满足初中生练习积极性需求的体育项目活动课评价标准》见表5(表略)。

②《满足初中生练习积极性需求的体育项目课程之学生素养发展评价标准》见表6(表略)。

3.评价方式

探索了量表式、观察式、展评式、竞赛式等四种评价方式的含义。

三、研究成效

(一)校本课程编制方面

体育校本课程编制方面已经完成了高尔夫、篮球、羽毛球三册校本教材,在体育课上能较好地通过不同类型的游戏和练习内容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形成满足初中生练习积极性需求的体育校本课程之时尚球类、民间传统体育类、舞蹈类、棋牌类等4大类课程共5册校本课程(目前完成了时尚球类高尔夫校本课程的编制,其他类别的课程编制还在不断修改更新中)。

(二)学生方面

1.激发学生参与所选校本体育项目练习的积极性的“五目标”

(1)课上练习主动性方面;

(2)精神状态方面;

(3)场合选择方面;

(4)课上练习保持专注性的时间方面;

(5)课外练习主动性方面。

2.提升体育项目练习“四素养”

(1)丰富了学生体育项目练习的相关知识;

(2)提高了体育项目锻炼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逐步养成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4)增进健体自信。

(三)教师方面

(1)提升了教师开发健体课程之教材的编制能力;

(2)较好地把握相关积极心理学原理和有效教育理论;

(3)提升了科研整体素养;

(4)提升了其他专业素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