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华
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技术课程是中小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活动或者与他人合作,通过设计、制作、使用、维修等一系列劳动体验和实际探究活动过程学习技术知识、掌握技术操作、增强技术意识、提高技术技能素养的一门基础课程。
劳动技术教育是一个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培养良好的技术素养为目标,以操作性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它倡导以具体项目作为基本单位,开展针对性的技术技能学习,强调以技术内容为载体的实践学习,加强技术规范、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技术原理、方法的理解和探索,关注项目作品的设计和创造。
劳动技术课程的这些特点与基于STEM理念的PBL教学在课题的设计、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相符合。尤其是在定义问题、知识整理储备、方案设计和测试等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上遵循同样的方法论,同时二者在目标任务设定、探究方式、成果展现等方面也有很强的共性。因此将PBL教学模式引入劳动技术课程不仅符合原劳动技术课程的课程定位和要求,也能通过更开放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根据本校学情以及PBL课程以项目化学习为载体,注重知识整合,强调分享、合作,并通过探究方式完成现实项目的教学特点,制定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将结构化的知识应用到非结构化的项目设计中,完成知识的构建;激发学生灵感,培养学生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学会如何选择学习方式方法,培养项目计划进程评估和调控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适应挑战等方面实践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展示交流能力。
从世界范围来看,合作学习已成为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色列、英国、荷兰、日本、尼日利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K12教育乃至大学的教学中,而在项目制教学实践中广泛采用了合作学习模式;项目化学习中,学生通过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中的某些内容,小组通过合作共同解决生活中的某些问题。
随着国内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日益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可以使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同伴式教学模式,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学习效率。合作学习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有利于学生良好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二、为何在项目化学习中使用合作学习
项目化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既是一种教育观念,也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方法,以完成“项目作品”为形式,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融于解决现实世界情境下真实和复杂问题过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形式上是基于团队合作的自主学习。项目导师发挥的作用更多是启蒙、引导、辅助,学生才是项目本身的主人公。在平等的角色设定中,同伴们自主调查、研究,找到解决方案。几乎每一个PBL项目都会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执行,每个人在PBL项目化学习中的角色都是独立、不同、不可替代的。PBL的过程,是自我认识和自我定位的过程。在小组成员互相鼓励、时间压力和浸入式体验中,每个人的潜能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正是在这种正面激励、团队合作的状态下,学生将改变被动学习的习惯,将其转变为主动学习的动力。
因为项目化学习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方法,学生需要了解多门学科的知识并且加以联系利用,而传统教育过于注重单科知识的学习,各学科相互分离,并且项目化学习持续时间更长、过程更加复杂,对学习者知识基础的要求更高(由于项目化学习对学习者所掌握的知识类型有着较高的要求,且解决的问题一般比较复杂,因此,多名学习者共同参与往往成为项目化学习的普遍形式)。
因此,项目化学习比传统教学模式因其自身特点更能充分展示合作学习的全方位特征。所以,以项目化学习分析合作学习不仅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合作学习中的对话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提出,项目化学习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与同伴进行会话(讨论、对话等方式)。
佛莱雷说过: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话由多方面因素影响。首先,对话者有对世界、对人的挚爱;其次,对话者有谦虚的态度;再次,对话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最后,每人心中固有的希望。对话的特征:意识对话是一种平行交流。即对话者需要平等。二是对话的关键是提问。适当的提问可以保持对话有效进行。三是对话是合作的基础。“对话作为基本的交流,必须成为任何合作的基础……”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使得成员之间通过坦诚的交流(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认真倾听其他人的意见)共同完成任务,优化学习的成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成员之间的交流,开阔了成员的视野,实现了资源分享,完成了知识的构建。由于合作主要以语言(交流方式)为中介,因此,如果我们从语言学的角度把握合作学习的实质,就可以将合作学习理解为一种广义的对话。
四、项目化学习案例中的对话应用
初中学生在各学科知识储备上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基于STEM课题的特点,采用了直观演示法,通过播放古战场投石车攻城略地视频,以真实情境为课题带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在学习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自我实验的愿望,根据项目实施的难易度,本课程制定了6周的项目计划。根据学校班级人数和实验室桌椅布局,采用小组6—7人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小组学习、自主探究的乐趣,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发现问题—定义问题—学习和收集资料—头脑风暴—设计解决问题(循环)—分享展示”工程设计方法中来。而项目的开展很多来自学生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就会产生对话。
(一)课题引出
采取课件展示课题名称“投石车的设计与制作”,开门见山引出本课程,并播放一段古代投石车攻打城墙的视频,提出问题:视频中攻打城墙的装备是什么?引出投石车,顺其自然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引出新课。
(二)理论探究
教师适时提出两个指向性问题让学生思考:
师生对话类型可以分多种,如,信息共享性,分享信息,了解主题,为讨论奠定基础;探究性,多视角探究问题,促进对话的深度和广度;协商性,使得不同观点融合;整合性,实现共享的理解,等等。
一是研究投石车结构,涉及信息共享性和探究性对话。这里要求学生再次观察投石车图片,结合以往知识储备,思考投石车的结构和投射原理,投石车怎么可以将石弹抛射到目标地点。定义问题,调查资料,让学生自主地有目的地去调研问题,通过结合物理学科中的知识,物体的结构决定了物体的功能,所以了解投石车的结构是基础。接着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研投石车的原理,产生自己的理解,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而不是直接给出结论,把概念强加给学生。由于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所以全班分六个小组来讨论。
二是探究影响石弹准确投射的因素,涉及探究性和整合性对话。本环节重点探究力量和角度,第一步让学生讨论准确地将石弹投射到目标地点,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生生对话,通过讨论可以得出发射角度、发射力量、石弹重量、杠杆支点、结构稳固等因素。以上环节都可以通过头脑风暴形式去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力度和角度对物体水平飞行距离的具体影响。学生可以先大胆假想猜测,然后模拟验证,接着讨论结果,最后得出结论,来完成一系列完整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模拟软件的数据,得出结论:角度恒定的情况下,力量越大,水平距离越远;力量恒定的情况下,45度为最佳发射角度,所以当发射角为45度时,力量越大,飞行距离就更远。
(三)明确任务
教师提出目标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成功设计并建造投石车,要求设计制作投石车,并且使用投石车“攻城”。该投石车主要材质为木质,结构稳固,有轮子可以行进。投射原理方式不限(如杠杆原理、重力、弹力等),尺寸限制为长宽高最大值不得超过50c m*50c m*100c m,投射“石弹”须有投射启动装置,“石弹”为配重30克自制的填充软性材质的5c m*5c m*5c m的布料沙包。
(四)评分标准
明确评分标准,设置起点区,通过轮子行进到离起点区距离为1米的投掷区,在投掷区2米外有一个2米长宽的方形得分区(外面不得分),在方形得分区里还有每隔0.3米的5条长方形得分区,依次为2分、4分、6分、8分、10分。2分钟计时投掷,总共5次,最高总分为50分。场地得分图
佛莱雷说过: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话由多方面因素影响。首先,对话者有对世界、对人的挚爱;其次,对话者有谦虚的态度;再次,对话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最后,每人心中固有的希望。对话的特征:意识对话是一种平行交流。即对话者需要平等。二是对话的关键是提问。适当的提问可以保持对话有效进行。三是对话是合作的基础。“对话作为基本的交流,必须成为任何合作的基础……”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使得成员之间通过坦诚的交流(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认真倾听其他人的意见)共同完成任务,优化学习的成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成员之间的交流,开阔了成员的视野,实现了资源分享,完成了知识的构建。由于合作主要以语言(交流方式)为中介,因此,如果我们从语言学的角度把握合作学习的实质,就可以将合作学习理解为一种广义的对话。
四、项目化学习案例中的对话应用
初中学生在各学科知识储备上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基于STEM课题的特点,采用了直观演示法,通过播放古战场投石车攻城略地视频,以真实情境为课题带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在学习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自我实验的愿望,根据项目实施的难易度,本课程制定了6周的项目计划。根据学校班级人数和实验室桌椅布局,采用小组6—7人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小组学习、自主探究的乐趣,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发现问题—定义问题—学习和收集资料—头脑风暴—设计解决问题(循环)—分享展示”工程设计方法中来。而项目的开展很多来自学生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就会产生对话。(www.xing528.com)
(一)课题引出
采取课件展示课题名称“投石车的设计与制作”,开门见山引出本课程,并播放一段古代投石车攻打城墙的视频,提出问题:视频中攻打城墙的装备是什么?引出投石车,顺其自然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引出新课。
(二)理论探究
教师适时提出两个指向性问题让学生思考:
师生对话类型可以分多种,如,信息共享性,分享信息,了解主题,为讨论奠定基础;探究性,多视角探究问题,促进对话的深度和广度;协商性,使得不同观点融合;整合性,实现共享的理解,等等。
一是研究投石车结构,涉及信息共享性和探究性对话。这里要求学生再次观察投石车图片,结合以往知识储备,思考投石车的结构和投射原理,投石车怎么可以将石弹抛射到目标地点。定义问题,调查资料,让学生自主地有目的地去调研问题,通过结合物理学科中的知识,物体的结构决定了物体的功能,所以了解投石车的结构是基础。接着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研投石车的原理,产生自己的理解,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而不是直接给出结论,把概念强加给学生。由于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所以全班分六个小组来讨论。
二是探究影响石弹准确投射的因素,涉及探究性和整合性对话。本环节重点探究力量和角度,第一步让学生讨论准确地将石弹投射到目标地点,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生生对话,通过讨论可以得出发射角度、发射力量、石弹重量、杠杆支点、结构稳固等因素。以上环节都可以通过头脑风暴形式去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力度和角度对物体水平飞行距离的具体影响。学生可以先大胆假想猜测,然后模拟验证,接着讨论结果,最后得出结论,来完成一系列完整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模拟软件的数据,得出结论:角度恒定的情况下,力量越大,水平距离越远;力量恒定的情况下,45度为最佳发射角度,所以当发射角为45度时,力量越大,飞行距离就更远。
(三)明确任务
教师提出目标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成功设计并建造投石车,要求设计制作投石车,并且使用投石车“攻城”。该投石车主要材质为木质,结构稳固,有轮子可以行进。投射原理方式不限(如杠杆原理、重力、弹力等),尺寸限制为长宽高最大值不得超过50c m*50c m*100c m,投射“石弹”须有投射启动装置,“石弹”为配重30克自制的填充软性材质的5c m*5c m*5c m的布料沙包。
(四)评分标准
明确评分标准,设置起点区,通过轮子行进到离起点区距离为1米的投掷区,在投掷区2米外有一个2米长宽的方形得分区(外面不得分),在方形得分区里还有每隔0.3米的5条长方形得分区,依次为2分、4分、6分、8分、10分。2分钟计时投掷,总共5次,最高总分为50分。场地得分图
(五)设计制作
学生设计制作测试环节,学生通过设计、制作、测试投石车并进行攻城等一系列行为感受工程设计的思维过程,这时候需要小组头脑风暴,给出不同的方案。权衡利弊,学生之间可以采用不同的对话方式,如,说服型对话、谈判型对话、探究型对话、商议型对话、信息寻求型对话、争论型对话。
小组在明确设计方案后开始协作制作投石车。在制作环节中,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学习挑选合适的材料,学习测量。同学们可以熟悉、学习使用各种必要的工具,对材料进行切割、打磨、钻孔加工;学习零部件的安装、固定,并且通过测试——发现问题——思考改进——再修正——再测试这一过程调试投石车,最终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品。
在制作环节中也同时强调小组的分工合作,使每一个学生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强强联合。
(六)作品展示交流与评价
课程通过团队竞赛的方式来展示各个小组的作品,通过竞赛中各队作品表现优劣比较分析,使学生客观地验证自己设计的优缺点。同时组织学生评价各小组设计制作的投石车,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小组间相互评价,评价促评价,从而进一步扩大学生间的技术交流和分享。
竞争机制也激发学生对作品设计、团队合作等各个项目执行环节进行进一步反思。
(七)分享反思
分享反思环节,根据本课程的目标,带着结果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改进,如,怎样确保投石车结构稳固?我们怎样确保投石机可以在45度角发射石弹?我们怎么控制发射力量的大小?我们是否有过设计迭代?学生通过小组对话,产生不同的认知冲突,会对同一个问题产生不同的认知视角,当学生通过对话考虑自己的观点并同时考虑到与别人不相容的观点时,就会促进学习,促使学生总结反思自己在项目实施中的得失,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将本课程探究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并习得思考的模式,为解决其他问题打下基础。
五、结语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多种对话类型的合作学习都有各自的作用。为使得项目有效地实施,达到满意的结果,多种对话类型可以贯穿于整个项目中,并且不能出现“错位”现象。当组员受到挫折或打击时,其他成员应予以鼓励;当组员对某些问题没有思路时,成员之间可以闲聊以激发各自的灵感;当有成员对相关领域非常熟悉时,可以向其他成员讲授相关内容;当双方各执见解都有道理时,小组成员可以采用辩论方式;如果每个小组成员对内容只了解一部分,则可以采用对话方式融合不同意见。因此,我们在项目化学习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对话合作学习方式。
(五)设计制作
学生设计制作测试环节,学生通过设计、制作、测试投石车并进行攻城等一系列行为感受工程设计的思维过程,这时候需要小组头脑风暴,给出不同的方案。权衡利弊,学生之间可以采用不同的对话方式,如,说服型对话、谈判型对话、探究型对话、商议型对话、信息寻求型对话、争论型对话。
小组在明确设计方案后开始协作制作投石车。在制作环节中,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学习挑选合适的材料,学习测量。同学们可以熟悉、学习使用各种必要的工具,对材料进行切割、打磨、钻孔加工;学习零部件的安装、固定,并且通过测试——发现问题——思考改进——再修正——再测试这一过程调试投石车,最终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品。
在制作环节中也同时强调小组的分工合作,使每一个学生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强强联合。
(六)作品展示交流与评价
课程通过团队竞赛的方式来展示各个小组的作品,通过竞赛中各队作品表现优劣比较分析,使学生客观地验证自己设计的优缺点。同时组织学生评价各小组设计制作的投石车,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小组间相互评价,评价促评价,从而进一步扩大学生间的技术交流和分享。
竞争机制也激发学生对作品设计、团队合作等各个项目执行环节进行进一步反思。
(七)分享反思
分享反思环节,根据本课程的目标,带着结果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改进,如,怎样确保投石车结构稳固?我们怎样确保投石机可以在45度角发射石弹?我们怎么控制发射力量的大小?我们是否有过设计迭代?学生通过小组对话,产生不同的认知冲突,会对同一个问题产生不同的认知视角,当学生通过对话考虑自己的观点并同时考虑到与别人不相容的观点时,就会促进学习,促使学生总结反思自己在项目实施中的得失,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将本课程探究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并习得思考的模式,为解决其他问题打下基础。
五、结语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多种对话类型的合作学习都有各自的作用。为使得项目有效地实施,达到满意的结果,多种对话类型可以贯穿于整个项目中,并且不能出现“错位”现象。当组员受到挫折或打击时,其他成员应予以鼓励;当组员对某些问题没有思路时,成员之间可以闲聊以激发各自的灵感;当有成员对相关领域非常熟悉时,可以向其他成员讲授相关内容;当双方各执见解都有道理时,小组成员可以采用辩论方式;如果每个小组成员对内容只了解一部分,则可以采用对话方式融合不同意见。因此,我们在项目化学习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对话合作学习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