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话教育:开启积极状态,提升文言文学习能力

对话教育:开启积极状态,提升文言文学习能力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让文言文教学生动活泼起来,笔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和学生特点调整课型——开展文言文教学周活动,开启对话模式,提升学习动力。可以说,从头到尾,全体学生都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中。在整个对话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各项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尤其是在“说”的方面。这次活动中,有一位同学因为过于紧张,说话结结巴巴,没有很好地发挥,当时他简直是落荒而逃。

对话教育:开启积极状态,提升文言文学习能力

王力涓

随着文言文在中考高考中比例的不断增加,文言文本身的重要地位已毋庸讳言,因此,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显得更为重要。

为了让文言文教学生动活泼起来,笔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和学生特点调整课型——开展文言文教学周活动,开启对话模式,提升学习动力。目的就是,通过教学周的整体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有一个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把握,培养学生思考、辨析、表达等多项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采取深受学生欢迎的分组讨论、自主交流的学习形式。

教学环节概括如下:

课前准备要充分。首先,课前布置同学们有计划地研读多个课外文言语段,即结合平时课内文言文教学和中考文言文的题型特点,对语段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类,如,文学常识通假字、重点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固定用法或特殊句式、语段中心或启示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归类整理知识点的能力。其次,明确分工,每个学习小组承担一个语段的主讲任务,并选出主讲人。

课堂教学关键。在同学们完成所有语段的题目之后,就进入了师生学习交流阶段。主讲同学替代老师授课,讲解、提问、答疑、讨论、板书,充分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同学们除了力求使自己的讲解内容准确外,还会设计很多表现自己小组特色的形式。同学们极大的热情、默契的配合、有创意的题目经常让人耳目一新、振奋不已……可以说,从头到尾,全体学生都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中。当然,对于需要纠错或值得肯定的方面,老师要及时点评,从更高的层面指导学生学习。

课后反馈要及时。课堂交流结束,老师根据评分标准当堂给各位同学打分,评分标准中包含知识准确度、团结合作度、交流参与度和主讲同学调控度等。最后,老师结合本次学习内容设计测试题,检查学习效果,巩固学习成果。

对于文言文周教学的尝试,我曾进行过如下思考:(www.xing528.com)

从学生角度看,首先,文言文周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代创造学理论指出,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仅仅是每个人所展现的形态、程度、质量不同而已。教师有时会低估学生的能力,常常以为重要的知识点需要老师反复强调,其实也许学生早已铭记在心,那么,此时教师的劳动纯属多余;如果学生对烂熟于胸的知识不再感兴趣,教师的心理又会产生不平衡。教与学都没有快乐而言,收效当然受到影响。另外,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有热情、善表现、不服输,只要给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只要调动好他们的积极性,他们每个人都会有出色的表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乐于动脑、动口、动手,才能自由发挥其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展现其个性才能,才能够真正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这种集中学习、全员行动、合作学习、多向互动的课型,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在课前的小组讨论中,要落实语段的知识点,对照习题答案,分辨哪个是最准确或最接近的正确答案,进行一次思维碰撞,这同时也无形中很好地培养了团结合作精神。学生除了理出知识要点外,还可以自己设计思考题或补充相关知识,这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大多数知识点学生都能准确落实,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习惯,如知识系统性和开放性。这可以从他们设计的思考题反映出来。我们参照的《文言启蒙读本》(杨振中主编)中包含“文言知识”“文化常识”“启发与借鉴”以及“思考题”,但很少理解性的题目,而近年上海中考课外文言文语段中包含两道关于内容理解的题目,占6分,是该大题的50%。所以,要求学生读语段的同时,必须自己设计关于内容理解的思考题,思考题可从把握中心、分析人物形象及人物表现、探究行为原因或目的等角度设计。学生的题目可以充分反映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比如,李氏夫妇待友真诚,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宋濂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读完本段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李绩为什么让你感动?你读后有何认识?王安期这样做到底对不对?这些题目或从语段中心出发,或联系生活实际,或从情感角度提问,这样,关于理想、品德、亲情、友情等主题都在大家的讨论范围内。这些问题,不仅帮助同学深入理解文段内容,还能联系现实,使学习具有实际的教化意义,而且,与中考的要求也非常吻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像“王安期这样做到底对不对?”这样的题目,还让同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读书很细致,根据语段内容找依据,各抒己见。学生的发散思维、辨析能力在这种氛围中自觉形成。经过多次实践,我更加坚定了这样一个信念,那就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就要了解学生、相信学生,就必须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就要让他们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

最后,文言文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表达能力,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在整个对话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各项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尤其是在“说”的方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特别制定了打分制度,给同学们提出几项要求:一看小组同学团结合作的意识,要人人参与;二看讲解质量和效果,知识点准确率高,条理清晰;三看主讲同学的表现,要声音洪亮、口齿清楚,仪态大方,善于应变。主讲的同学是小组里得分最高的,本次没有机会主讲的同学,争取下次表现,力争让每名同学都得到锻炼。这次活动中,有一位同学因为过于紧张,说话结结巴巴,没有很好地发挥,当时他简直是落荒而逃。面对这种情况,我采取鼓励的方式,教他深呼吸并告诉自己:“我能行!”想好了就再次上讲台给大家讲几句心里话(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然后把刚才讲的语段再给大家朗读一遍。果然,他表现好多了,这次是非常高兴地离开讲台。我这样做,既让这位同学找回了自信,也让其他同学学会了克服紧张的方法。

从教师的角度看,这样的课堂更能体现教师的多种角色。我认为,除了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之外,我们还要做一名欣赏者!教师在平等的人格关系基础上,多多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和实践,爱护、激励学生的主动性和独创性。老师必须认真备教材,备学生,学生深入研究语段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会提出很多有质量的问题,老师应该应对自如。当同学讲解后,老师要进行适当的点评,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将其延伸为思维过程。这样,不仅纠正或补充学生的讲解,能更凸显重要的知识点,而且能更好地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还会拓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说,教师的点评属于锦上添花。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我认为,任何形式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师有必要根据教学内容不断改变教学形式,让我们的课堂有新鲜感,学生喜欢了,教学效率自然就提高了。文言文教学活动周结束后,结合前一段时间的课外文言文教学内容,学年里进行了一次检测,结果是:实验班比非实验班的得分率要高出20%多。这个结果令人欣喜也令人深思,它应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集中教学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比平时零打碎敲效果好;二是学生充分发挥了主动性和积极性,才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当然,这种课型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在一节课中,老师主讲可完成4个语段,而学生主讲可能只完成2—3个语段;而且学生的能力和经验不足,遇到胆小的学生效果也不够好,达不到老师的要求,老师一定要有耐心和信心。不仅因为任何事物的成长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因为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追求叶老所提倡的“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不用教”的目标。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同学对话、与老师对话,通过集中学习,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掌握了归类学习的方法,学会了举一反三,岂不令人振奋!为此,笔者愿意继续探索、不断调整,更愿意与各位专家、同仁探讨,与学生教学相长,让课外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发挥到极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