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建平实验中学生命科学对话教育实践案例

上海建平实验中学生命科学对话教育实践案例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青一、对话式教学发生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中的对话,我们称之为“教学对话”。“对话式教学”的意义在于:教学方法从灌输走向对话,教师角色从权威转向平等,课堂教学从预设走向生成。因此,通过对话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深入思考,加深对神经调节作用的理解。

上海建平实验中学生命科学对话教育实践案例

王 青

一、对话式教学

发生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中的对话,我们称之为“教学对话”。教学对话法就是在课堂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对话交流,从而让学生学到知识的教学方法。

德国的克林伯格(Klingber g.L.)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在他看来,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这就是“教学对话原理”。

对话教学滥觞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大教育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也闪烁着对话教育的熠熠光辉。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主张“对话式教学”取代“讲解式教学”,主张在平等语境下倾注爱、谦逊和信任,教师积极开展与学生有意义的对话,引领学生不断探究植根于生活世界的现实问题,点燃生成批判性思维的创造之火,从而使二者共同走向回归完美人性的道路。

“对话式教学”的意义在于:教学方法从灌输走向对话,教师角色从权威转向平等,课堂教学从预设走向生成。

二、实践案例

(一)“对话式教学”在神经系统调节作用的运用  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既有比较抽象的内容,又有与学生生活经验结合比较紧密的内容。因此,通过对话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深入思考,加深对神经调节作用的理解。

片段1:初步理解神经调节

师: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看个成语典故《望梅止渴》。(播放Flash动画片)

师:大家都知道,梅林其实不存在,士兵们也都没有吃到梅子,但为什么他们的嘴巴里好像吃到了梅子一样呢?

生:由于受到曹操说前面有一片梅林的刺激。

师:然后士兵们作出了什么样的反应呢?

生:士兵们好像也不渴了,急着往前赶路。

师:刚才我们讲的这个活动是在什么系统的参与下完成的呢?

生:这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控下完成的。

师: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很多。

生:刚才我们听到铃声,走进教室上课。

生:上学路上骑车看到红灯,会立即刹车。

师:如果手不小心碰到滚烫的杯子,你会有什么反应呢?

生:手碰到滚烫的杯子会立即缩回来。

师:今天中午美味的佳肴端到你面前时,你的口腔里感到什么变化呢?

生:嘴巴里会分泌唾液。

师:类似的活动在我们生活中很多,那么根据你的体会能不能概括一下什么是反射呢?

生: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的过程。

片段2:深入分析神经调节过程

师:我们再来深入地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以上的实验结果?那么膝跳反射感受敲击的中枢在什么部位呢?

生:大脑。

师:你先感到敲击还是先伸小腿?

生:先伸小腿,再感知到敲击。

师:那为什么会是先伸小腿,再感知到敲击?

生:对外界感觉刺激的感知是大脑皮层的功能,而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当感觉信息在上传途中时,膝跳反射已经完成了。

师:在膝跳反射过程中,大脑没有参与,我们感觉到了膝盖受到的叩击。因为膝跳反射来不及思考,有关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内,所以大脑没有参与膝跳反射。但是,在完成膝跳反射的同时,脊髓中通向大脑的神经会将这一神经冲动传往大脑,使人感觉到膝盖被叩击了。

师:膝跳反射伸小腿的动作是否受到意识的支配?

生:没有。

师:能不能有意识地控制伸小腿的反应?

生:能。

师:这个实验中,我们反射不受意识支配,说明它不需要通过大脑就能完成反射,也就是说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内。但人能有意识地控制小腿的反应,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大脑对脊髓的活动也是能够进行调节和控制的。

师: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为什么截瘫病人会有大小便失禁的现象呢?

生:可能是控制大小便的神经中枢受到损伤。控制下肢运动的中枢在大脑,而截瘫病人下肢运动的信息不能上传。

师:学生上课时看小说,老师拍他一下,马上把书放下来。

生:学生受到老师拍打的刺激,产生冲动,冲动沿着神经中枢传到大脑,大脑经分析,再把神经冲动沿着传出神经纤维传到手上,引起手上肌肉收缩,把书放下来。

师:再请学生来分析一下我们听到铃声,接电话的过程。(www.xing528.com)

生:在听到电话铃声后去接电话这一行为中,耳朵里的耳蜗接收到环境中的铃声刺激,并将刺激转化为相应的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纤维传递到大脑,大脑分析来自中间神经元的神经冲动后,产生让你去接电话的神经冲动,冲动沿着传出神经纤维传递至肌肉中的效应器,肌肉做出相应的反应,于是你就伸手接电话了。

(二)“对话式教学”在解剖蝗虫实验的运用

解剖蝗虫实验,在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了解蝗虫的生理结构,并通过对话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蝗虫各器官的结构特点与其所具有的结构,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思想。

片段1:了解蝗虫的解剖结构

师:谁能描述一下蝗虫的形态结构?

生:体黄绿色,分头、胸、腹三部分。

师:他回答得很好。

师:那么头、胸、腹三部分分别又有哪些结构?这些结构又有什么功能?我们今天就来观察并解剖蝗虫。

(教师先介绍一下实验的材料:蝗虫、解剖盘、镊子、解剖针、剪刀、实验报告单、放大镜、PPT课件等。向学生介绍实验目的和操作步骤)

师:今天我们每两人为一组,每组一只蝗虫,有的组发雌的,有的组发雄的。

师:如何区分雌、雄蝗虫?

生:从尾部区分。

师:具体如何呢?

生:(沉默)

师:(边通过展示台出示雌、雄蝗虫,边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出尾部形状,并介绍)雌蝗虫个体较雄蝗虫大,且尾部分叉,雄蝗虫个体较小,且尾部不分叉,尖细,上翘。

片段2:了解蝗虫的各器官功能

师:先请大家观察体色为黄绿色的蝗虫,它的外骨骼在哪里?

生:(指着PPT中的蝗虫,说出了应该是最外面的这层黄绿色的结构)它不随身体长大而长大,故会有蜕皮现象。

师:外骨骼具有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

师:请大家观察头部,你看到了什么结构?具体分布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作用?注意数量。

生:有触角一对,丝状。

师:有什么作用?

生:嗅觉、触觉作用。

师:正确。

师:还有什么结构?

生:口器、单眼、复眼。

师:对!起主要视觉功能的是哪种结构?

生:一对复眼。

师;单眼有三个,呈倒品字形。

师:那么,蝗虫的咀嚼式口器,它们有些什么结构呢?如何拆分口器各部位呢?先看一段录像(边演示边讲解蝗虫口器由五部分组成,有上唇、下唇各一个,上颚、下颚各一对,舌一个),记住它们的位置,拆分时要用镊子镊住口器每一部分的基部。小心将每一部分逐个拉下,分别观察口器的五部分结构。

师:上颚十分坚硬,适于咀嚼,是切断、嚼碎植物茎、叶的主要结构。

师:能否对头部的功能概括几字?

生:与摄食有关。

师:胸部可分为前、中、后三部分,你看到了什么结构?具体分布位置,有何作用?注意数量。

生:(观察,回答)胸部的前、中、后三部分分别长着前足、中足、后足,其中后足最长,可跳跃。

师:回答得很好!你还看到什么?

生:中胸、后胸上有前翅和后翅,

师:翅的颜色和质地如何?

生:前翅绿,后翅透明。

师:补充完整,我们把前翅称为革质,狭长,盖在后翅下,起保护作用;后翅宽大,膜质,柔软,扇形,常折叠在前翅之下。

师:通过观察,你们总结一下胸部有何功能?

三、实践反思

运用对话式教学,教师要注意有目的地引导对话,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要注意为“生本”对话构建氛围,引导学生走进教材,激发学生对教材探究的欲望。要注意提升“生生”对话能力。要精选与学生生活经验较为密切、容易参与、能够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索的教学内容,适时运用对话式教学,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