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卓
一、背景介绍
(1)今年开始预备年级语文实行新教材改革,全国统一使用部编版新教材。经过对部编教材一学期的使用和深入的研究分析,逐渐明晰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在阅读量增大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已无法适应新教材改革的需求,急需教师寻找一种新的教学路径。
(2)建平实验中学经过近20年的发展,把握时代脉搏,紧随时代潮流,客观分析学校发展不同阶段的情况,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和教师的需求,适时修订管理策略,根据各种办学条件的变化相应地变革管理和教学模式。在建校初期提出“绩效管理导向”,在学校发展进入平稳阶段后实施“专业发展导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以人为本思想的推广,师生民主意识的提高,前两种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在人性化管理的大背景下,学校提出“对话管理”,在教育教学中大力推行对话教学。
二、存在问题
年前,微信朋友圈里流行着一个帖子,其内容主要是吐槽期末考试复习,摘录如下:
翻书:马冬梅……
合书:马冬什么……
翻书:马冬梅……
合书:马什么梅……
翻书:马冬梅……
合书:什么冬梅……
翻书:马冬梅……
合书:马冬梅马冬梅马冬梅马冬梅马冬梅,
好了我记住了……
考试:孙红雷
看似笑点颇多,实则体现了目前教师的尴尬现状和无奈,这也是教育界一个比较普遍,也是带给教师困扰很大的一个问题。课堂上,教师热血沸腾,自信满满,可检测下来却是另一番情境,课堂教学效果有限,成绩与教学形成一种反差。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师生思维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师生无法实现同频共振,导致课堂呈现无效状态。
三、原因分析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只有将对话进行得真实、彻底、深入,使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使师生达到一种默契,实现师生间的和谐统一,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而前文所出现的现象反映了如下几个问题:
(一)对话认识不透彻
什么是对话,对话的实质是什么?对话,从最基本、最浅层的理解是双方通过语言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使对方了解自己的思想。通过沟通以达到了解、理解的一种交流方式。而真正的对话不仅是语言层面,更应是思想、思维、精神层面的。只有达到心灵的对话,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对话教学不到位
教学效果不理想,关键在于对话教学落实不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对话存在一定的沟通障碍,学生和教师之间没能达到最真实最有效的沟通,从而导致学生不理解或理解错误。
(三)对话落实不彻底
虽说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是思想的呈现方式。但语言不一定是思想的最全面的、最真实的反映。原因在于:一是未必会表达。思想经过大脑产生后要经过系统的梳理,最后以语言的方式呈现出来,但在呈现过程中表述者表达能力、素养的差异会导致语言不一定全面或正确地表达思想;二是未必能表达。受某些因素制约,表述者未必完全且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是经过个人主观再加工后一种局部的呈现,甚至是错误的呈现。
(四)对话过程不真实
目前的教学形式多数是课堂中教师的教与学,学生的问与答,教师牢牢把握着话语权,并没给学生以更多的、合理的、自由的、开放的、民主的空间,对话本质上是一种假对话。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传统教学形式,使教师与学生不仅在语言层面,更在思想、精神、思维层面进行深入的交流。
四、处理方法
表述者的能力、素养是客观的,也不是短期内就能够改变的。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真实、真正地呈现他们心里所想,呈现他们原生的思维状态,实现真正的、真实的、深层次的对话。
(一)原则上确立几个注重
1.注重改变教师行为
中国居于主导地位的也是最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填鸭式。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惑”的身份出现。教学内容由老师制定,老师说一就是一,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职能是传播知识,仍然掌握着话语霸权,在本质上是对学生的一种压迫。教师要主动放弃这种话语霸权,给学生自由的、平等的、民主的、开放的、宽松的空间。
2.注重改变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对话内容来源于教师。教师的问是根据自己教学目标设计的,同时设定了标准的答案。学生则要在心里猜测老师的答案是什么?然后想出一个答案以尽可能接近老师的答案。很显然学生不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得出的结论。真正的对话教学要使知识在沟通合作、互动交往中创造生成。
3.注重改变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外,还应注重学生合作、讨论、辩论、思维导图等形式,使其思维在碰撞中产生一些新的问题。使答案具有唯一性,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由浅表性、单一性思维向多元的纵深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开放的、立体的思维。
(二)以思维导图为抓手实现有效对话教学
根据前文所确立的几个注重的原则,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达到对话的目的。如思维导图式教学、小组合作式教学、浸入体验式教学、补白体悟式教学等。力求使问题的产生来源于学生自己,是学生在与文本对话基础上,进行自我对话、与书本对话、与生活对话、与同伴对话、与教师对话,培养学生立体的、多元的、开放的思维空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接下来以其中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思维导图为例探讨如何进行真实的、深层次的、彻底的、思想上的对话。(www.xing528.com)
1.缘起
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逐步走近教师的视野。第一次接触思维导图是在10多年前的一次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过程中。那时在培训过程中要求老师将教学设计以图解方式展现出来。当时看得我一头雾水,绝大多数老师的同感是高深莫测,甚至被认为是一种不切实际的“高大上”的未来科技而被排斥。学习结束“思维导图”四个字也便成为过眼云烟。
随着教学的一步步深入,在探索有效教学过程中,在多种手段方式尝试运用的过程中,“思维导图”却突然激起了我的记忆。这源于一位同事去美国交流,回来后她开始引导学生画思维导图,从形式上使我感到一种全新的美感,激起了我带领学生画思维导图的兴致,我也开始尝试着让学生画思维导图。
2.探索
最初,画出来的图与想象中的,与我所看到的他人所画的思维导图大相径庭,不免让我有小小的失望。但失望之余我对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发现在操作过程中主要是教师要求不具体,学生不理解。从根本上来说就连作为教师的我对思维导图的本质也是一知半解,更无法具体要求学生,使得师生对话出现了断层。
于是,我进一步研究常见的画思维导图的形式,归纳出八种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有效的形式;进而我自己尝试先画思维导图;在画的过程中归纳、梳理、总结遇到的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方法;同时思考教学生画思维导图的方法……最终决定以引导示范先行,合作修改跟进,个人完善辅助的策略。
在此过程中我越来越感受到思维导图的价值和意义,感受到它对于启发人的思维的不可估量的潜力,它是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与自我对话的重要载体。而教授学生画图的过程无疑是师生进一步深入对话的一种重要手段。
3.落实
于是,在之后的教学中,我用一节课的时间详细讲解八种思维导图的形式和使用;然后结合具体文章示范画思维导图;进而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共画思维导图。随后我将学生作品收集起来进行批阅,选出A、B、C……几档作品,并归纳其特点、优点、缺点以及出现问题的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
一切谙熟于心后我将学生所画优秀的图形进行展示示范,对存在问题的思维导图也进行展示,请全体同学以小组形式寻找问题,讨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提出修改建议和理由,进而再呈现小组的修改建议。
经过师生、生生、学生与文本几个层面的对话,使得学生的思维不断地碰撞,学生也逐渐加深认识,进而懂得了什么是思维导图,以及画思维导图的方法与步骤,在绘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逐步放手,让每个学生独立自行绘画思维导图,在此基础上进行美工修饰完善。
4.改进
在学生基本能独立完成思维导图目标的过程中,却发现学生画出了思维导图的雏形,怎么看都觉得不对劲。分析研究后发现,学生把思维导图画成了手抄报。画面虽然直观且也具有美感,但却无法反映文章的行文思路、重点要点以及学生的思维体系、构思布局……没有把教学内容真正系统地落实在思维导图里。这说明对话不完整、不完全、不完善。
于是,我再次以课文为例系统梳理文章架构、重点难点等基本知识。然后将本文与同学所画的典型图形为例进行讲解点评,请同学共同分析其优缺点,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修改。修改中要求关注行文思路、重点要点以及学生的思维体系、构思布局。
经过这一过程,学生对思维导图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在绘画过程中先抓要点,进而理清思路,再进行谋篇布局。所画出的思维导图基本体现了文章的架构和重点难点要点。对话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5.完善
在学生能够画出基本的图形的基础上,我对学生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要学生在此基础上从审美的角度在形式上对思维导图进行修饰和完善。可以使用色彩,可以有构图,可以有独创,可以有个性设计。这样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使他们把思维导图不再当成作业,而是当成自己的作品来完善。这一行为激发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激情,开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走进学生的心灵,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更加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他们在绘画的同时还会思考根据文章的内容、情境进行整体的构思和布局,添加能够表现核心内容的图形以辅助对文章的理解,更加增强了对文本的解读和理解。
而在内容上,他们则会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重点和非重点内容,进行一个整体的规划和安排。使得一张思维导图形式新颖、色彩鲜明、重点突出、中心明确……很好地呈现了学生深层次思维的发展过程,达到了真正的与文本、与自我、与教师、与教材的对话。
6.总结
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受到思维导图在对话教学中显现的优势,其效果远远好于课堂教学的问答形式,解决了课堂上由于受时空限制而不能真实、全面表达的思想。它真实、全面、深入、系统地反映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状态,在教师指导下的思维导图调整、完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思维也进行了层层深入的碰撞,真正地落实了对话教学。
(1)全面地再现了与文本的对话。
从表现形式上来看,“思维导图”和大脑本身的思维方式是统一的。是一种利用大脑语言思维的模式,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大脑的联想与创造力。一张“思维导图”就能使人的思维主次分明,逻辑清晰起来,更重要的是不会遗忘思维的每个环节。以图示的形式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用语言无法表达、不能表达的思想完整地、全面地呈现出来。
(2)系统地重构了学生的思维。
目前受应试教育影响,只注重答题方法的梳理,而疏于整篇文章的理解,导致教学呈碎片式,以致学生思维的断层、断裂。思维导图的创造功能、回忆功能把学生对课堂知识、课本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类、分析、重组、再现,很好地践行了“建构主义”,使学生能够注重文章前后的勾连、贯通,关注文章的整体性,更加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
(3)极大地发挥了绘画的功能。
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使用不同颜色和线条。而颜色和图像能让大脑兴奋,为人的创造性思维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发挥了绘画的辅助功能和创造功能。与此同时,思维导图不仅有主要分支,依次有二级分支以及三级分支,层次十分清晰。这些连接起来的分支必然更容易地理解和记住许多东西。
综上所述,对比单一、单向的问答式教学,思维导图不仅解决了单调、乏味的问题,还克服了问答式教学易产生大脑思维中止的问题。让人的思维模式转换成大脑自身的思维方式,这样与大脑进行对话自然就会变得自然和简单了。
五、案例反思
在教画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对话的过程中,不断研究、分析、总结、改进,进而梳理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有正确的思想引领
教师不能把自己看作简单的教书匠,而应把自己当作专家型教师,作为专业型人员进行教学。要用具体的教育理念来引导教学,教学过程中时刻贯彻这一理念。我校在教育对话理念引导下的教学真正实现了在教书中育人,在教学中成人。
(二)寻找切实可行的抓手
在理念引领的前提下,要寻找有效的教学路径。这种路径要切实可行,简单易懂,可操作性强,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思维导图式教学就是解决学生思维层面的问题,落实教育对话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三)在过程中不断完善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不是完美的,无懈可击的,随着时间、地点的不同,针对的教学内容不同,面对的学生不同,相应的优势和问题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显现。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能不断完善。
(四)在反思总结中促进
教师还应从自身出发,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以及教学方式,要发展性地看问题。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思想、理念,教学方式都应做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变革的需求。教师应紧随时代节拍,顺应时代潮流,做发展型教师,做时代改革的先锋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