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琼
一、背景与意图
(一)现实背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
如何使语文课程真正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使学生拥有开阔的视野、厚实的积淀、缜密的思维、高尚的审美是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当前的语文教学形式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貌似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变革的背后,其实质都在思考着同样的问题,即培养并形成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包括知识积累、方法习惯、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基于此,教师、学生、语文课程之间就必然需要构建一种相对的稳定互动结构,而“对话教学”正具有这样的特殊性。对话是不以一个主体的意愿强加到另一个主体的身上的,而是一种相应而生、相辅相成的交流过程,是互动的、平等的、启发的。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学生在文本的阅读过程中的主线是语言的学习与运用,不是静态的语言知识,而是动态的语言规律的发现与掌握。因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语言学习的主动思考,并在此基础上与教师、文本形成立体式的互动对话,直接决定了他们的习得度,“对话教学”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可想而知。如何体现其价值,并提升教学有效性成为值得我们密切关注的一项教学研究内容。
(二)教研重点
以语文教学为依托,重在研究如何激发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教师、课程内容之间互动的、平等的、启发的对话,以及对话教学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意义。
(三)期望目标
通过授课、自主学习、研究等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关注教学中的学生、教师、课程内容之间言语对话、思维互动,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力,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程学习有益度。通过师生共同的学习活动,建构恰当合理的“对话教学”模式,并使之能够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设计与实施
(一)设计
1.主题:构建“对话教学”语文学习的深化研究
2.方式: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反思研究相结合
3.基本流程:确立主题—教学实践—反思研究—总结提高(www.xing528.com)
(二)主要实施过程
立足“对话”,开展《窃读记》《小石潭记》《变色龙》等课堂教学。通过预习内容的布置、讨论话题的确立、对话问题的设计、课后作业的延展等环节,落实老师和文本的对话、学生和文本的对话、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师生和文本的对话。
教师依据课前导学案、预习反馈等内容,分析学生自读的学习效果,立足学生现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阅读需求,使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确定都恰到好处,体现课堂教学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使学生的思维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达到“跳一跳摘果子”的效果。从学生的所思所想切入,即切入点是学生的真实情景,是真实的语境,教师才可以直接感受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学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课堂的有效提升性在“对话教学”中的体现,激发教师对于“对话教学”模式的探索意识。
在课堂授课中,学生、教师、文本共同构成了一个思考力的对话。
《窃读记》中“窃”与“读”的组合将高贵与低贱、骄傲与卑微突兀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样的组合势必是林海音女士的有意为之,秉着这样的思维去寻找解读的语言,方能真有所获。联系这个组合在《孔乙己》中的呈现内容,学生或可以有更多的语言体味。“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通过这番“窃书”的理论,孔乙己艰难地乞求着、维持着自己作为读书人的一点点尊严,但是这“窃书”终归是无可辩驳的,他的努力挽救也只能无奈地白费了唇舌。可是文中又分明地写到“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这是对一个窃贼的评价吗?这样的语言组合传递给读者的信息究竟是什么呢?再回到《窃读记》一文,“窃”与“读”的组合之间的矛盾性已然显露。
在这样的大语言关系的理解基础上,“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感谢雨水的灌溉,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但在这次屈辱之后,我的小心灵确受了创伤,我的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发,而且产生了对人类的仇恨。”“他真希望自己从来没有认过字母,他就不会看这老东西的书了。……穷人有好多苦痛,富的永远没有尝过。……对着烹得精美的好肉空望,他免不了希望他生来没有学会吃东西。”“我再施故技,又把自己藏在书店的一角。”“我暗暗焦急,并且诅咒地想:皆因没有钱,我不能占有读书的全部快乐,世上有钱的人这样多,他们把书买光了。”直至“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建立教师、学生与这些文本语言的“对话”,为学生的能思能想搭建舞台,达到学生应思应想的高度,使语文文本成为学生的真实的发现,实现高尚者对于求学者的精神引领。用学生的能思能想设计任务、引领和推动任务的完成。
这些课堂教学,使教师获得了一种新的体验,如果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结论,教师一句话就可以带过,但这种灌输式的方法能加深学生的感受吗?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他们本身有很大的发展潜能,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意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自觉地与教师对话、主动地与文本对话。
在本文的教学中,师生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交流学习,学生的态度定是积极而主动的。“对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让学生从自主对话学习的探究中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三、总结与思考
(一)主要经验
本次研究旨在给教师提供一次冷静思考的机会,使教师认真地思考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严谨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和契合性,对于“对话教学”中的不同环节进行思考研究,具体落实在预习内容的布置、讨论话题的确立、对话问题的设计、课后作业的延展等环节,在反思中又有了新的设想,不断地拓展着此次研究的深度。
“对话教学”,如何能够激发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是这一教学模式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学生主体的关注度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败。从本次研究来看,教师开始关注“对话”这种教学理念,在实践中体现了学习效果由教学内容、教师、学生共同决定的观点,并且为接下来进一步探索“对话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与尝试。
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在“对话”的过程中,都保持着相对的独立,又是互相影响、彼此促进的过程。三者间的“共生”关系越是稳定,越容易开展对话。最终,建立老师和文本的对话、学生和文本的对话、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师生和文本的对话。
(二)后续思考
如何使课程教学研究内容成为一种系列化的研究,一旦形成主题化的系列性研究,那么这种研究的意义和可发展性就会具有更大的价值,也会产生更多的思维衍生,也许这是教师和课程的深入“对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