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倩
地理核心素养是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地理学习而形成的,具有地理学科特性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四个要素。对话教学指师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里,在倾听、交流、质疑、验证、反思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悟能力,同时起到启发学生心智的作用。对话教学超越传统教学中的“问与答”,倡导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能力培养。因此,对话教学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初中地理课堂开展对话教学的必要性
(一)地理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的现状
地理课堂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教学过程中许多问题都是从落实知识点和教师的教学需要出发而预设的,所以教师的问题一提出,学生就忙于翻书或从笔记中来寻找答案。因此,课堂上只有师问生答,极少看到生问师答或生问生答的现象。这种背景下的对话,仅仅是向学生传递和讲授知识的手段,这种忽视学生的内在需求的教学,缺少了倾听与质疑、反思与验证,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积极性。当学生对地理学习逐渐失去兴趣时,何谈能力培养与品格的养成?
(二)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实践的需要
一门课程的生命力在于它独特的学科价值。用今天的话来表达:地理学科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地理核心素养。初中是地理学习的启蒙阶段,是获取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对初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知识为本”走向“以人为本”,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实施地理教学。课堂教学中不仅重视学生地理知识的习得,指导学生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树立科学的人地发展观,探索有利于唤醒、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
对话教学,改变了传统“独白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对话内化和深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成为问题的提出者、分析者和解决者。对话教学,注重师生互动对话,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终生学习和终生发展。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对话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运用
(一)营造民主氛围,学生敢于对话,引发情感共鸣
记得参加市青年教师大奖赛的磨课经历,为把课上得更有新意,我设计了多个活动:樱花之旅、选择赏樱城市、手记纠错、小组竞赛。第一次试上,由于着急完成教学任务,加上自身紧张,整节课变成填鸭式教学,设计的教学活动都成了空摆设。经过一段时间的磨课,我已克服了原有的紧张情绪。课堂中,抛出问题:“请大家对照‘樱花前线图’,为不同的城市选择合适的赏樱时间。”学生或皱眉思考,或轻声交流,或查看图文资料解答。我走到学生中间,认真观察他们的表情、揣摩他们的心理、仔细聆听他们的回答,全班都在充溢着民主和谐的气氛里积聚着学习的能量。
就在讨论接近尾声的时候,坐在最前排的一个女生涨红了脸,憋足了劲站起来,不容我反应地问道:“老师,我有个疑问。同在日本,为什么不同地方樱花盛开的时间不一样呢?”“是呀,为什么?我们也有这个疑问。”她的提问得到一大片响应。这时,我长舒一口气,轻轻按了下一张课件,“参照日本气候分布图,请大家说说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
对话教学是教师、学生都取得平等地位的教学。教师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对教师充满信赖感,创设安全、自信的心理环境,才敢于开启对话。课堂中不仅要关注“怎样教”,更应侧重“如何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参与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对话下的教学不仅停留在热烈的讨论上,师生更容易达到语言、思维、行动和情感上的“共振”,课堂中的智慧便不可阻挡地迸发出来。
(二)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乐于对话,培养综合思维
《海陆的变迁》教学片段
师:大家看课件的景观图片,老师的家乡在五岳之首的泰山脚下。再看看这块特殊的石头,有人认识吗?
生:这是一块化石。
师:这是一种古代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www.xing528.com)
生:老师,不对呀,你的老家不是在山脚下吗?怎么会有海洋生物的化石。
师:老师专门研究过:三叶虫在古生代的时候盛极一时,被称为“海洋霸主”。谁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生:我觉得老师您的老家可能曾经是海洋,后来变成了高大的山脉。
师:这位同学的解释是否正确?咱们进一步来探究。请大家仔细观察世界地图。
生:老师我觉得他的解释正确,因为从图中发现:大西洋两岸的南美洲与非洲的海岸线相对应。特别是南美洲巴西东端突出的直角与非洲西岸凹进的几内亚湾轮廓非常吻合。结合老师家乡的例子,我还想到了沧海桑田、海陆变迁这两个成语,所以我猜测:南美洲和非洲曾经是连在一起的。
师:首先恭喜你,你提出了一个伟大的学说!只不过早在100多年前就被德国的气象学家魏格纳发现了。咱们追随魏格纳的脚步,继续探究……
不同观点的解释或思想碰撞,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学生寻找充足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理解和观点的合理性,从而引发高质量的对话活动。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在认知冲突,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点燃学生的对话热情。在愉快的对话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观察猜想、寻找证据、验证结论的过程,拓宽狭隘的视域,从而形成对事物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三)同伴互助读图,学生善于对话,建构区域认知
以七年级上册“疆域与行政区划”里“中国的地理位置”为例。学生通过读图能大致说出中国的地理位置,但往往逻辑性不强,描述不全面。独立解答这个问题,对于刚上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中国地理位置学习单,具体见表1。
表1 中国地理位置学习单
教学实践过程中,同伴之间进行思路、方法以及结果的交流,完善答案并形成统一意见,选举小组代表进行组间交流。小组A:通过“中国政区图”中的经度和纬度确定祖国的位置,并用五角星标出北京所在的位置,进而得出祖国所在的纬度位置和半球位置。小组B:通过“中国政区图”找到了赤道和北回归线,进而找出祖国所处的温度带。
同伴互助,积极与书本对话,帮助学生厘清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邻国位置四个维度,来描述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同伴互助,积极与地图对话,一部分学生翻阅“中国政区图”,一部分学生翻阅“东西半球图”,大大降低了探究的难度,培养学生借助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同伴互助,积极与他人对话,通过交流、沟通、启发、补充,共享彼此的知识与观点,学生有“法”可依、有“知”可学、有“话”可说,从而促进区域认知能力的发展。
在初中地理对话教学中,我们要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以学生的认知和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的共同探讨、平等对话。教师学生互相尊重信任,与学生对话,唤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分享着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其实,对话教学中教师不仅实施着教育,更是在生活:在对话中帮助学生释放个性,建构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核心素养,体验地理学科的独特魅力,在对话中接受教育,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教学实践过程中,同伴之间进行思路、方法以及结果的交流,完善答案并形成统一意见,选举小组代表进行组间交流。小组A:通过“中国政区图”中的经度和纬度确定祖国的位置,并用五角星标出北京所在的位置,进而得出祖国所在的纬度位置和半球位置。小组B:通过“中国政区图”找到了赤道和北回归线,进而找出祖国所处的温度带。
同伴互助,积极与书本对话,帮助学生厘清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邻国位置四个维度,来描述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同伴互助,积极与地图对话,一部分学生翻阅“中国政区图”,一部分学生翻阅“东西半球图”,大大降低了探究的难度,培养学生借助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同伴互助,积极与他人对话,通过交流、沟通、启发、补充,共享彼此的知识与观点,学生有“法”可依、有“知”可学、有“话”可说,从而促进区域认知能力的发展。
在初中地理对话教学中,我们要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以学生的认知和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的共同探讨、平等对话。教师学生互相尊重信任,与学生对话,唤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分享着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其实,对话教学中教师不仅实施着教育,更是在生活:在对话中帮助学生释放个性,建构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核心素养,体验地理学科的独特魅力,在对话中接受教育,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