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叙事:班会组织的艺术策略-揭示碗留班主任的关键影响力

教育叙事:班会组织的艺术策略-揭示碗留班主任的关键影响力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把找工作叫“找饭碗”,并美其名曰“泥饭碗”“铁饭碗”“金饭碗”。能让学生和家长竖大拇指,班主任就成了“金饭碗”。所以说“碗里乾坤大”。“家有三担粮,不当孩子王”,说明班主任仅仅是个聊以谋生的饭碗;“头顶一碗水”道出了班主任是一个令人战战兢兢的职业。这就是我讲的“碗”留班主任。2015年1月,本人有幸被评为“金城名班主任”,并组建了金城名班主任工作室。

教育叙事:班会组织的艺术策略-揭示碗留班主任的关键影响力

榆中县第一中学 王兆东

各位领导,班主任,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在斜风细雨中来到一中这个美丽的山庄感受春天的气息。在这个神圣的讲台上,想说的太多,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我们这次讲座,是“扯虎皮,拉大旗”,得到了市教育局、县教育局、榆中一中领导们的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工作室表示衷心的感谢!望着台下黑压压的听众,心中油然而生一句话:“亲戚来了涨精神。”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捧场!标题中提到了“碗”,那我就先从碗开始,一碗一碗地向校长们说,希望大家一碗一碗地批评指正。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都与吃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人喜欢吃,干什么都与吃有关。“千里路上做官,为的是吃穿”,这才有了我们熟知的“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甚至连农民起义都叫“肚子革命”。长辈教训小孩都说:“站没站相,吃没吃相。”所以把谋生叫“糊口”,干得不行叫“混口饭吃”,干得好叫“吃得开”,干得出色叫“吃香”。把找工作叫“找饭碗”,并美其名曰“泥饭碗”“铁饭碗”“金饭碗”。“三百六十行”“三教九流”,从这些俗语不难看出,天下的饭碗就像阿干镇的瓦罐子——一摞一摞的,班主任工作就是这诸多大碗中的一只碗。姑且不论班主任工作是个什么样的饭碗,但“东家的饭碗难端”却是个不争的事实。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校长们是班主任最直接的东家,干不好,那就得“不吃酿皮子了把板凳腾开”。从这个意义上讲,班主任是“泥饭碗”。现在“治转提”,活生生觉得班主任就是一个一磕就碎、酥酥的“泥饭碗”。班主任的老东家是国家,发的工资“你有、我有、全都有”,细水长流。从这个角度来说,班主任是“铁饭碗”。我理解的“铁饭碗”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走到哪都有饭吃。班主任的少东家是学生和家长,虽然不直接管班主任,但他们对班主任的期望值是所有东家里最高的。能让学生和家长竖大拇指,班主任就成了“金饭碗”。要想游刃有余地搞好班主任工作,里面的水很深,学问大着呢!所以说“碗里乾坤大”。

亲爱的校长们,如果你爱他,就让他去当班主任,因为不当班主任的老师是一个有遗憾的老师;如果你恨他,就让他去当班主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如果你想提拔他,也让他去当班主任,因为今天的局长、校长、名师们都是曾经的班主任。

“家有三担粮,不当孩子王”,说明班主任仅仅是个聊以谋生的饭碗;“头顶一碗水”道出了班主任是一个令人战战兢兢的职业。当把班主任工作干到让别人“羡慕、嫉妒、恨”的时候,班主任就成了一份事业。如果你努力地完成了从“饭碗”“职业”到“事业”的三级跳,借用一个佛家的词,那就叫“圆满”,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校长们再也不用担心班主任安排不下去了。这就是我讲的“碗”留班主任。

我的第二碗装的是题外话,满满的碗里只有一句话,那就是“常在河边走,就是要湿脚”。为什么这么说呢?以前在我的心目中,像搞讲座这类“高大上”的事不是领导就是专家,我只要竖着耳朵听就可以了,自己心里一点压力都没有。2015年1月,本人有幸被评为“金城名班主任”,并组建了金城名班主任工作室。对我而言,就像是榆中歇后语说的“风吹草帽扣麻雀——意外的收获”。因为市教育局初选、网络投票时都没我,直到快公示名单时,市教育局何局长说必须要有三县的农村班主任,这才让我参加了答辩并获评。名班主任工作室相当于“捡漏”捡来的。有时候感觉自己就是一个赝品,今天讲碗,那不就是一个空碗吗?稀里糊涂地蹚进了名班主任工作室这条河后,对于习惯于“打苍蝇,过光阴”的我来说始终处于“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纠结当中。自己心里也明白,名班主任工作室引领、辐射的重要方式就是开展班主任工作专题讲座。在2017年3月10日名班主任考核会议上,一个硬性考核指标就是一年中名班主任及其成员在县区级班会示范课(或讲座)不少于4次,市级以上班会课(或讲座)不少于3次。市级以上的公开班会课或讲座每增加1次,考核时累计增加1分,而且2016年兰州市评选名班主任的一个必备条件就是要有县区级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专题讲座3次以上的经历。许多优秀的班主任因缺少这个条件而与评选失之交臂,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考核指标就像高考指挥棒一样硬生生改变了我原来“木匠、铁匠,现打现想”的思路,深深感受到搞讲座不仅要“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脚”,更要“常在河边走,就是要湿脚”。

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对于搞班级管理方面的讲座,我心里有顾虑。不是我不想讲,而是怕讲不好。自己心里嘀咕:“大家都是那么干的,有啥讲的,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讲啥人家喜欢听呢?况且我自己听讲座的时候也经常丟盹打瞌睡。自己心里七上八下,没底。但纠结归纠结,“丑媳妇最终还得见公婆”。等到开始准备讲座的时候,讲些什么?怎么讲?加上这段时间学校课程特别繁重,一天根本没时间让你静下心来盘算这件事。眼看4月7日讲堂的时间快到了,讲座的设计八字还没一撇,心情就和赵本山小品《下蛋》里的一样,他愁的是有东西没地方放,我怕的是时间快到了却没米下锅。俗话说“瓜娃子自有天照顾”,就在我愁肠百结的时候,4月1日,市教育局负责安排讲堂的李明昱老师来电话说:“王老师,因与其他讲堂的时间冲突,把你讲堂的时间往后推一周。”这对于能拖一天就拖一天的我来说,无疑又有了一个星期喘息的时间。心里那块石头还没放下几天,传说中的那只靴子终于落地了。4月13日讲堂的文件下发之后,我自己真真切切体验了什么叫“才下眉梢,又上心头”。拖不过去了,只能“鸭子能过鹅能过”,于是我就硬着头皮上来了。“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承担兰州市名班主任讲堂,说是让我们展示也好,献丑也罢,反正就是开先河般地为普通教师搭建了一个专业化发展的平台,逼着你把带班过程中的闪光点能搜腾出来的都整理出来,最终达到“涝坝有多大,鳖就有多大”的引领、示范效应。衷心希望教育局今后多搭建这样的平台,让更多的普通教师能站在这个高端的平台上。

榆中农村有很神秘的“老宅子效应”:出嫁的姑娘回娘家,夜里总会不由自主地梦见自己已故的亲人。据说老宅子住的时间长了,会留有先人的气息。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狐狸满山跑”,学生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班主任的影子。远远跑来一个学生,你甚至能从学生的精神面貌、一举一动分辨出是谁带的学生。下面通过我碗里装着的几个“爷”,谈谈我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

班主任首先是我们最熟悉的土地爷。我们榆中有句流传很广的歇后语“土地爷离开土地庙——神不守舍”,生动地告诉我们土地爷工作最大的亮点就是一个字“守”。怪不得《西游记》中只要孙悟空一召唤,土地爷立马出现在他面前。校长们最头疼的是如何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所以校长也守老师:签到、打卡、锁大门,20分钟要请假。俗话说“羊里头的鞠律,人里头的学生”,意思是学生难管。“守”就显得必要而迫切。怎样“守”才能既守住他们的身,还能拴住他们的心。我认为首先得“学着守”。

俗话说,“校长校长,就是长在学校”。有一次聊天时,我们王校长说自己干的就是守学校的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说实话,老师们也知道,前几年受大气候的影响,连我们普通老师都感到我们榆中一中的管理出现了松懈,一时间,社会舆论纷纷指责。当时王校长是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他就像一位大班主任,从早自习开始,白天七节课,晚上三节自习,每节课都守在校园里,巡视一遍教学楼。前年之前还有个新校区,他两头跑。我们老师是“说话磨破嘴皮子”,王校长是“走路磨破鞋底子”,以至于老师们开玩笑说王校身体都好多了。那种状态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累并快乐着。”累:金校说,有一次王校和他商量事情,没说上两句,王校就在椅子上睡着了。快乐:每年高考后,大家都笑着说一中的高考是王校“转”出来的。正是基于王校长的这份坚守,学校教学管理中的许多漏洞才被及时堵上了:哪节课老师没按时到教室上课,哪节自习课值班老师提前溜掉了,王校长都会及时打电话通知本人。所以那几年老师心里最毛的就是王校长打电话。以至于老师们一到学校,都互相要打听一下:王校长查过了没有?王校长的“守”在老师头脑里潜移默化形成了这样的潜意识:得好好干啊,万一哪儿干不好,让王校长说上一顿,面子上挂不住啊。守校、守班一个道理,王校长的坚守班主任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心里琢磨着人家大校长都在那儿无悔无怨地“守”,我们普通班主任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守呢?这就是引领和示范效应。虽然我很支持学着“守”,但我不主张咱们的班主任在学着“守”的过程中变成 “吃粉条的二舅”。笑话也是实话,说的是乡里有一对夫妻养了四个孩子,生活捉襟见肘,多亏在城里当包工头的二舅时常接济。二舅在孩子们心中就是“大能人”。有一次,二舅接他们到城里见世面。小外甥见到本事很大的二舅既崇拜又有点拘谨,一举一动都模仿着二舅。二舅拿筷子,他们跟着拿筷子;二舅夹啥菜,他们跟着夹啥菜。农村人爱吃粉条,发了财的二舅也好这口。当二舅夹了一根长长的粉条放进嘴里并用力一吸,粉条的另一端不偏不倚刚好钻进二舅的鼻孔里。孩子们模仿着二舅的样子,怎么吸都吸不到鼻孔里。这个笑话启示我们班主任,在学着守的过程中不要机械照搬,更不要“东施效颦”,弄巧成拙。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守好班只有一个结果,但守的方法可以有多种。中规中矩的“守”,就像大王叫我来巡山,不仅要按部就班,而且很多时候还得“酒店打烊人不去”。而曲径通幽式的“守”会在不经意间增强班级凝聚力。3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学校组织了高三级篮球比赛。可能老师们觉得区区一场比赛,输赢算不了什么,学生却对此看得特别重。球赛的前一天,同学们都摩拳擦掌,组织啦啦队,有一位这学期转来的学生甚至从体育组借来了两面红旗。他们还特意叮嘱我,老师到时候你一定要来观战。第一场球跟四班打,上半场四班毫无悬念地遥遥领先。我的感受是“叫花子与龙王爷比宝,差得远着呢。”只有身临其境,否则让人无法想象,一个小小的篮球怎么会有那么大的魔力,居然在短短二十分钟的时间里让那么多的学生沸腾起来。此情此景,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2016年11月我们在苏州培训时,苏州一中和兰州名师们的一场境遇相同的精彩篮球赛。今天来的名班主任都清楚,刚开始,兰州名师队因临时组队,配合不好,明显处于下风,但啦啦队的名师大多都是女老师,她们有天赋的强项,那就是会喊,能喊。苏州一中的老师刚要投篮时,她们就有些调侃地喊:“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兰州的名师投篮时,她们就齐声高呼:“兰州的小伙帅帅帅。”饱含凝聚力的呐喊声不仅硬生生地喊乱了苏州队的阵脚,而且出人意料地喊赢了那场比赛。此时此刻不管是打球队员的拼劲还是啦啦队全身心地投入一点都不亚于当时的兰州名师队。在啦啦队员震耳欲聋的助威声中,历史重演了,最后一分钟我们班终于以一分之差险中取胜。伴随着裁判的终场哨声,学生们终于按捺不住,情不自禁地跳了起来。赛后打球的同学回到教室上自习时,大家好像事先约好了似的,用经久不息的掌声表达自己的心情。身临其境的我仿佛看到掌声里弥漫的是自信,溢出来的是自豪,飞出来的是他们那个年龄段特有的欢欣鼓舞,流淌出来的是浓浓的班级凝聚力。

我也用“叫花子与龙王爷比宝——叫花子赢了!”这句话表达自己的欣慰之情。有好几个同学嚷嚷说:“老师,今天是因为你去观战,我们才赢了球。”我说:“哪里哟,土地爷来得早,老是在门背后立着呢!啥作用都没起。”说归说,总感觉学生内心还是想让班主任去看,班主任去了之后,他们感觉“长精神”。因此我也乐意凑这个热闹。之后又打了两场比赛,虽然输掉了球赛,但却从学生写给我的这篇纸上感觉到班级凝聚力空前提高了。下面我挑几句读给大家听。“每次拿您的卡去吃饭,首先会心疼,然后我们都特别高兴。”首场比赛胜利之后,有个胆大的同学调侃我说:“您用牛肉面犒劳犒劳我们。”我愉快地掏出自己的饭卡对他们说:“灶上的东西想吃啥吃啥。”第二场输了球之后,打球的几个同学说:“都打输了,还吃啥?”我说:“输了更要吃,吃一堑长一智嘛。”三场球赛完之后,令我没想到的是,五个打球的同学每人写了一段话,包在我的卡上,委托张润魁老师的侄子转交给我。

“您让我们在输掉比赛的情况下感受到的依然是集体的温暖和大家团结的力量,让我们在这些天的比赛中学到了赛场之外的东西。”

“听了您每场比赛前给我们讲的那些话,感觉在比赛场上有使不完的劲头。”实际上每场比赛前我都强调他们要保护好自己,在高考前的这个节骨眼上,千万不可硬拼受伤。他们虽然嘴上答应,但一上场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

“是你和同学们的支持、鼓励让我们在赛场上充满力量,虽然球场上我们赢了起点,却输了终点,但赛程中得到的已远远大于球场的输赢。”球赛中积累的凝聚力在4月7日的高考六十天誓师大会上充分体现出它的放大效应。领誓的同学因为腿部骨折站不住,还没到宣誓时就退场了,临战换将是大忌,有一个叫夏正刚的同学主动请缨,说由他来领誓。效果出奇的好。誓词喊得荡气回肠,特别提气。不禁心里感慨:“庄稼别人的好,娃娃自家的好!”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个“灶王爷”。(www.xing528.com)

说到职称,有的称他“九天东厨司命九天元皇灶君感应天尊”,办公地点:小灶火间,是级别最低的神仙。灶王爷是一家之主,“受一家香火,管一家事务”。灶王爷工作的最大亮点就是一个字“管”。怎么管更有效?讲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咱们榆中家喻户晓的一句俗语:“要想会,跟师傅睡。”大家不要想歪。说旧社会小学徒学手艺必须跟师傅,而手艺活是个短行,“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所以师傅一般不会轻易把手艺传给徒弟。徒弟要想学手艺,先得伺候好师傅,白天端茶送水,一日三餐,甚至倒师傅的尿壶,都是徒弟的活。徒弟必须等到师傅吃完了他才能吃,晚上师傅睡里间,徒弟睡外间,随时准备伺候师傅。手艺人的配方一般都在夜里调制,很多徒弟就是从门缝里偷到了手艺。这就是“要想会,跟师傅睡”的来历。我想,徒弟要学手艺必须时时跟着师傅,那班主任要管学生,更要时时跟着管。管要从细微处管起,就会发觉许多不好的苗头,把它们消灭在萌芽状态。

补习班请假控制很严格,请假必须家长亲自打电话。有一次,一个家长打电话说她是某某的妈妈,娃娃的姥爷去世了,给娃娃请个假。娃娃请假回家后,我觉得不对劲,因为接触的时间长,她经常以各种理由请假,况且打电话的家长我总感觉太年轻。我就给她父亲发了个短信,结果不到两个小时,她姥爷就把她从网吧领到学校来了。

“管”还得严格按规定管,不然会衍生出许多你意想不到的麻烦。2016年第三次月考,我带的补习班有一个阿干镇的姑娘,因考试作弊被勒令回家反省一周。结果回去没两天,家长隔三岔五打电话说早点让孩子上课,快高考了耽搁不起。我知道政教处执行得很严格:在家待足一个星期后需家长、担保人、班主任、政教处、年级主任、分管德育的金校长分别签字之后,政教处会给学生一张准予上课的通知单,方可上课。但心急火燎的家长提前一天带着娃娃来签字。一则家长大老远来,我想也不容易。二来因为我第二天要去兰州开会,在请示政教处王主任同意后,提前一天签上了我的名字,并一再叮嘱家长第二天再去找担保人签字。着急的家长没听我的话,当天下午就找了担保人,并让担保人把日期填到了第二天,紧接着又找到政教处王主任签字,因日期没到,遭到了拒绝。家长找茬说班主任都同意了,就你这通不过。兰州开完会后碰到王主任,说那个学生晚上又跑来闹,说你们担保的老师把第二天的日期都签了,又不是她自己写的,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为什么不让她上课?仔细想想这件事情,如果不动恻隐之心,严格按规定的时间签字,就不会出现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事情了。

班主任从某种意义上就是“马王爷”。

马王爷是名副其实的“一碗水端平”的爷。从他身上我们学到了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就在去年(2015年)8月份,咱们学校出台了最严厉的处罚学生带手机的规定。头一天根据政教处的要求,我在班会课上宣读了处罚细则,并且张贴在了教室。没想到第二天早上一个兰州高考成绩为470分的学生就中枪了,在课堂上玩手机被金校当场抓住了。按照处罚细则,第一次手机没收,学生写保证书,家长到校签字。学生说其他的处罚他都能接受,但因为和家长闹了矛盾,坚决不请家长。如果学校不变通,他将去别的学校补习。为了维护学校规章的严肃性,在和学校领导沟通后,不能因为成绩好而网开一面,最终同意他退学。这件事在班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学生们看到成绩这么好的学生都处理,感觉学校动真格了。有四位学生主动把手机拿来让我保管。

俗话说:“不给你点厉害,你就不知道马王爷长着三只眼。”说起马王爷的三只眼,还有一个典故。鲁班是木匠的祖师爷,传说一夜之间在河北赵县交河上造成赵州桥。鲁班一生谦恭,从不说大话,平生只说了一句:“我造的桥坚固耐用,多重的负荷都不会出问题。”八仙听了不乐意纷纷试探,张果老倒骑毛驴,驴背上驮着一个褡裢过来了,鲁班不以为然;柴王爷手推一辆独轮车过来了,鲁班更是不屑一顾。没承想毛驴和独轮车刚一上桥,桥身就“咯叭”作响,摇摇欲坠。鲁班急忙跳到桥下,鼓起胸脯顶着,桥才平安无事。原来,张果老的褡裢里一边装的是太阳,一边装的是月亮;柴王爷的独轮车里推的是五岳。鲁班懊悔地说:“有眼无珠,不识泰山,要它何用?”说着就把左眼珠抠出,摔在桥上。自此之后,后世的木匠都是单眼吊线。谁知这眼珠转眼之间变成一颗玲珑剔透的夜明珠,被迎面而来的马王爷捡起来按在头上,成了第三只眼。鉴于此,我们不妨把马王爷理解为有“两刷子”的爷。“一刷子”带好班,“一刷子”上好课。怎么上好课我不敢讲,但我觉得学生喜欢的老师,一定要将他个人的功利性发展与内涵式发展做到完美统一。从功利的角度讲,咱们老师要有“脸”,“脸”就是尊严。面子是自己挣来的,为了不做一个“在学生鄙视的目光中幸福教书一辈子的老师”,所以你得和所教的学科“结婚”,就是要爱它。把学科问题装在肚子里成天揣摩,恭喜你,你“怀孕”了。怀孕的人都知道,时间越长,你越觉得肚子里有东西。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教学风格、教学特色这对双胞胎就呱呱坠地了。你凭这对双胞胎可以轻而易举地干掉同课头的老师,再干掉同学科的老师,甚至干掉整个学校的老师。当然,干完了老师还可以干校长,试想,这样的老师学生会不喜欢吗?俗话说“猴子爬得越高,红屁股就露得越多”,就是说你在学生中的口碑越好,那你在众多目光关注下暴露的短板也越多,如果不实现内涵式的发展,你的课堂就没有生命力,结果就会像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上课就像点菜,不同的组合有不同的效果,大闸蟹这类硬菜永远不会第一道就端上来。在你酒足饭饱之后端上来个全肘,那只能是画蛇添足。每个男人都有一个心仪已久的女人,只不过很多人对此“发乎情,止乎礼”。不信我们做个试验,把男教师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请说出你心目中心仪的女人是谁,开始小组讨论,那结果只能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了人鬼说胡话”,谁会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答案呢?

这几年我带高三,发觉高考后的第一个晚上,老师们都相互不碰头、不交流,而且也尽量避免与学生交流,因为答案还没出来。有时候见到毛毛躁躁的学生问某道题怎么做,老师就故意做出很宽容的样子拍拍他的肩头:“都辛苦三年了,好不容易熬到了头,该好好放松一下了,不急不急。”等到答案下来,老师底气足了,远远看见一个学生,招手说:“过来,过来。”选择题哪些错了,错的题应该这么这么做。在平常做模拟题时,有些奇葩老师还能把错的答案讲对,并让学生理解。

从某种角度上讲,班主任还必须是“龙王爷”。

“龙王爷”能带来及时雨,能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安慰,鼓励他们继续坚持学习。其他年级的学生我不太清楚,高三学生心里都有或多或少的焦躁情绪。适度的焦躁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过度的焦躁就会严重影响学习的效率。前几天一个学生突然来到我的办公室,说她们整个家族的孩子大多数考上了大学,除了她们两姐妹学习不好之外,仅剩的一个也在我们班补习,而且学习名列前茅。为此,她心里压力很大,使了洪荒之力,但学习长进不大,晚上还整夜睡不着觉。她特别想考上个二本为父母争光。面对束手无策的学生,经过一番开导后,我对她说:“你只要有这个想法,父母已经很知足。”最近我观察这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一直很好。

播撒及时雨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开班会。许多教师甚至我们在座的为数较多的班主任都认为班会课是“假、大、空”,没效果。但是作为连续担任补习班班主任的我来说,一节准备充分的班会课,在学生情绪高涨时,会使他们如虎添翼;情绪低落时,一节贴心的班会课会为他们注射一剂兴奋剂,使他们变成学习上的“拼命三郎”。给我印象最深的班会课有两节。2010年的高三(14)班,是我中途接的文科重点班。学生思想涣散,死气沉沉。为了改变这种沉默的状态,宣泄学生的负面情绪,我组织召开了一次班级辩论赛。正反双方唇枪舌剑、针锋相对,在白热化的辩论气氛中,学生的情绪得到了充分的宣泄,连邀请来的评委老师也情不自禁地辩论起来。

另一节班会课是上学期补习班首次召开的家长会。一个西果园的小伙子在班会课上用平实的语言说,他自小就是个调皮的孩子,没少挨他父亲的揍。父亲用一辆小货车维持全家的生计。寒假期间他也在父亲车上帮忙干活,知道挣钱不容易。父亲有一次告诉他,车坏在乌鞘岭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他父亲想喝水没有,看到车上有一扎啤酒,便用戴着手套的手去拿,结果连手带手套牢牢粘在啤酒瓶上了。学生娃说他知道挣钱不容易,但没想到那么不容易。说得许多家长都为之动容。

俗话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知识改变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讲,班主任就是学生的“财神爷”。在众多的爷中,只有一个爷我们是不认可的,那就是大老爷。或许我们兰州一句歇后语的典故,能为大老爷做个很好的脚注:“崔家崖的狮子——把劲做下了。”据说兰州所有的社火队数崔家崖的狮子耍得最好,有一年元宵节在辕门表演到高潮时,扮狮子的人双腿岔开,双手高高撑起,摆好了收场的架势,就在观众一片叫好声中,扮狮子的人的裤带断了,只好一动不动地叉着双腿站在那儿,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摆了一个精彩的pose,硬撑着不让裤子掉下来。后来,兰州人就把这比喻为拿架子、摆谱。班主任忌讳的就是端架子。学生犯错误把家长叫来处理问题,来了给家长使脸色,要么干脆不搭话,要么冷嘲热讽,让家长搞不懂班主任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学生觉得自己的父母遭到冷落,甚至是侮辱,抵触情绪更强了。有些班主任看人下菜,遇到自己不喜欢的学生或者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要么不屑一顾,要么冷嘲热讽,这都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在结束今天的发言之前,我想人有病死的、饿死的、喝死的、撑死的、笑死的、愁死的、吓死的,就是没有累死的,既然当了班主任,学生就是秤,我们就是砣,秤不离砣,砣不离秤。只有当好砣,才能提好秤。在哪个学校,就为哪个学校的校长鼓劲。不仅要当好“爷”,而且要当好学生心目中的“大爷”。班主任工作是一只大“碗”,绕“碗”三圈,唯觉此“碗”可依。希望在座的班主任里,能走出一群“攒劲”的人,每个人都有一个“亮豁”的未来,谢谢大家!

(本文为王兆东在2016年8月23日召开的榆中县秋季开学安排会议上的班主任培训发言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