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道千乘之国[1]:敬事而信[2],节用而爱人[3],使民以时[4]。”
【注释】
[1]道:动词,治理。千乘之国:乘(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单位。每乘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仍频,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2]敬事而信:对事情谨慎专一,并且讲究信用。敬:谨慎专一。朱熹《论语集注》:“敬其事而信于民也。”
[3]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下句“民”相对而言,其用法为狭义。
[4]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子曰:“弟子[1],入则孝[2],出则弟[3],谨而信[4],泛爱众[5],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
【注释】
[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指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
[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3]出则弟: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弟:同“悌”,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兄长。
[4]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5]泛(fàn):广泛。
[6]仁:有仁德之人。
[7]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8]文:古代文献,主要指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朱熹《论语集注》:“文,谓诗书六艺之文。”
子曰:“信近[1]于义[2],言可复也[3]。恭近于礼,远耻辱也[4]。因不失其亲[5],亦可宗也[6]。”
【注释】
[1]近:接近、符合的意思。
[2]义:义是儒家的伦理范畴,是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
[3]复:实践的意思。朱熹《集注》:“复,践言也。”
[4]远(yuàn):使动用法,使之远离的意思。
[5]因:依靠,凭藉。
[6]宗:主,可靠。朱熹《集注》:“宗,主也。”也有解释为“尊敬”。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1],小车无軏[2],其何以行之哉[3]?”
【注释】
[1]輗(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大车指的是牛车。
[2]軏(yuè):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钱穆《论语新解》:“小车乃轻车,驾四马,古之猎车战车及平常乘车,皆轻车。”车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
[3]其何以行之哉:它靠什么行走呢?
子夏[1]曰:“贤贤易色[2];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www.xing528.com)
[1]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2]贤贤易色:第一个“贤”作动词,尊重的意思。第二个“贤”作名词。贤贤即尊重贤者。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3]致其身:致:致力的意思。这里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钱穆《新解》:“致,送达义。”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1],就有道而正焉[2]。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
[1]敏于事而慎于言:办事勤勉,说话谨慎。敏:奋勉。于:介词,对于。慎:小心,谨慎。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2]就:靠近,接近。有道:指有道德的人。正:匡正,端正。
子曰:“君子不器[1]。”
【注释】
[1]器:器皿。朱熹《集注》:“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
子曰:“君子周[1]而不比[2],小人[3]比而不周。”
【注释】
[1]周:合群。
[2]比:音bì,勾结。
[3]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人。
子曰:“君子怀德[1],小人怀土[2];君子怀刑[3],小人怀惠[4]。”
【注释】
[1]怀:思念,怀念。德:朱熹《集注》:“谓存其固有之善。”
[2]土:朱熹《集注》:“谓溺其所处之安。”一说指乡土。钱穆《新解》:“土,谓乡土。小人因生此乡土,故不忍离去。”
[3]刑:法制。
[4]惠:恩惠。
子曰:“君子欲讷[1]于言而敏[2]于行。”
【注释】
[1]讷:音nè,迟钝。这里指说话要谨慎。
[2]敏:敏捷、快速的意思。
导读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论语》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由孔子弟子与再传弟子辑录而成的,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等概念,建立了以“仁、礼”为核心的伦理思想体系。
《论语十则》前五则谈孔子对“信”的论述,在《论语》中,“信”有两层含义:一是受人信任,二是对人有信用。孔子认为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和标准,是建立个人与社会信用不可缺失的东西。后五则谈孔子对“君子”的论述,“君子”在《论语》中指两类人:一是指有道德的人,二是指在上位的人。“君子”是孔子理想化的人格,“君子式”的人物兼具“仁、知、勇”之德。《中庸》曰:“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