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阅读与写作:让教师更智慧,实现美丽教育

阅读与写作:让教师更智慧,实现美丽教育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十年来,我在全国各地发起并主持了“新教育实验”。为了实现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的对话,新教育实验在充分研究、积极实践的基础上,把“营造书香校园”确立为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之首。教师更不是蜡烛。读书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阅读与写作:让教师更智慧,实现美丽教育

朱永新

30年前,我走上苏州大学的讲坛,一位教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教师很可能一辈子平庸,但若能努力追求,就能成为一个优秀教师或教学专家甚至是出色的教育家,成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难。”

于是,我向他进一步讨教当教师成功的秘诀,他略加思索后送给我一句话:“读书滋养底气。”

当时年轻的我并不能真正领悟教授的话,只是把这句话作为师长的嘱托来尽力完成。然而数十年后,回望自己一路的脚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再去验证教授的这句话,我深为感慨:是的,一流的教师应该是一流的读书人,只有一流的读书人才有可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

一个刚刚诞生的婴儿,他的精神世界充其量只相当于人类童年,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精神世界又如何与身体的发育、成熟一道与时俱进呢?随着个人的成长,我越来越认为读书是实现以上目的的必由之径。书籍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

我一直强调,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学校中,我最看重的就是教师与图书。学校就是提供了一个读书的空间,一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老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近十年来,我在全国各地发起并主持了“新教育实验”。为了实现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的对话,新教育实验在充分研究、积极实践的基础上,把“营造书香校园”确立为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之首。而且把教师的读书作为书香校园建设的前提。

教师读书当然不仅是为了学生。有人说,教师是一个辛勤的园丁,培育美丽的花朵;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劳作到死吐丝方尽;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更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我认为,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应该是一朵美丽的花。花是无法去影响园丁的,它只能给园丁带来感官的愉悦,带来工作的成就感。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于教师的影响是巨大的。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相作用的过程。同时,园丁自己是如何发展的呢?我们过去的教育理论强调教师的价值必须通过学生的价值体现出来,忽视了教师自己价值的直接呈现方式。

教师也不是春蚕,教师的生命应该在四季八节。春蚕吐丝是没有目的甚至是没有对象的,它的使命是为自己筑一个永远的巢,最后甚至彻底封闭了自己,最多是为人类提供几根纺织用的丝。这显然不应该是现代教师的形象。

教师也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是一个机器,让工程师任意修理,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或者改变。而且,教师自己的灵魂由谁去塑造呢?

教师更不是蜡烛。那种把教师看成是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的说法,其实很荒唐,我们可以赞美那些具有牺牲精神的人,但我们绝不能用牺牲作为准则来要求教师。

有人还嫌不够,要教师两头燃烧,加快成为灰的步伐。把学生发展的前提建立在牺牲教师的基础之上,显然也是不妥当的。

有人说,教师是绚丽的晚霞,在照亮天空的同时,也呈现出自己的美丽。这个比喻虽然比上面的要精彩,但是,当晚霞退却的时候,那星星和月亮构成的夜色天空难道不美丽吗?(www.xing528.com)

这些曾经写在我们教育学教科书上的文字,现在细加推敲,是有不少问题的。教师的定位含混不清,也是教师在工作中逐渐迷失自我的原因之一。

那么,教师究竟是什么?其实,教师就是教师。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教师每一天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为未来和现在工作。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油盐酱醋,他必须做好一个人,争取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记住并学习的人。

教师是一个冒险甚至危险的职业。伟人和罪人都可能在他的手中形成。因此,教师必须如履薄冰,尽最大努力让自己和自己的学生走向崇高。

教师的幸福也不仅仅是学生的成功,同时也应该是自己的充实与成功。教师可以利用的时间与空间决定了教师是一个幸福的人,因为不管周遭环境如何,当关上教室的门,教师就是教室里的国王,就是拥有土地的农夫。在这样的工作中,教师完全可以进行自我的设计与武装,让自己多才多艺,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自己远离庸俗,让心灵在理想的星空翱翔。

教师要达到上述的境界,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读书。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历史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这些财富保存的载体主要就是教育的经典著作。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育智慧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跨越由这些经典构成的桥梁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超越的过程。人类的教育虽然不断变迁与发展,但是教育的根本不会变化,教育培养人的功能不会变化,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不会变化。如教育创新,虽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之一,但是对于创新教育的论述,现在可能并没有超过陶行知。因此,现代的许多教育新思想,其实只不过是用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和案例跟过去的大师对话而已。

记得看过一个发人深省的小故事。有位老教师上了一节精彩的课,课后大家纷纷表示祝贺。有人崇敬地问老教师:“这么精彩的课,您肯定下了很多工夫,备课很久吧?”老教师微笑着回答:“具体到这堂课的备课,我花了15分钟。但是为了这15分钟,我用了一生的积累。”

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通过阅读,让自己多才多艺,远离庸俗,表面看与教育无关,其结果却恰恰是“歪打正着”,提升了自我的智慧、逐步形成教育智慧,最后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从过去的教育家的著作中,教师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有心的教师会认真阅读教育的重要文献,认真领会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读书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一位外国学者在他的《教育目的》一书里说:“理想的消失是人类努力失败的可悲证明。在古代学校里,哲学家渴望传授的是智慧,而在现代学校,我们降低了目标,教授的是学科。从神圣的智慧——这是古人向往的目标,沦落到学校教材知识——这是现代人追求的目标,标志了多少世纪以来教育上的一种失败。”如果说对现在的教师有什么期待,那么,我最期待的是,通过读书,让我们的教育重拾往昔的智慧,续写新的传奇。

导读

朱永新,男,1958年8月生,江苏大丰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著有《朱永新教育作品》(十六卷)等,在国内和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表有关教育的论文、文章400余篇。主编有《当代日本教育丛书》《新世纪教育文库》《新教育文库》等30余种。先后多次主持承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与此同时,他践行教育理想,从2002年起,由他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在全国推广,至2013年,全国有25个省市自治区的1500余所实验学校、150万余名教师和学生参与实验之中,以行动悄然改变着中国教育。多次被评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

本文选自《朱永新教育作品》(卷七《我的阅读观》),在文中,作者重新为教师正名,认为现代教师应该是大写的人、幸福的人和有教育智慧的人,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读书。“读书滋养底气”、“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一流的教师应该是一流的读书人,只有一流的读书人才有可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这些警策之言当为教师和将来的教师们所铭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