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航空发动机标准体系的分析

国内航空发动机标准体系的分析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航空发动机标准体系的研究,是军标体系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航空发动机标准体系的分析

12.3.2.1 顶层标准

国内于1987年参照美国军用标准制定并颁布了国军标GJB 241—1987《航空涡轮喷气和涡轮风扇发动机通用规范》和GJB 242—1987《航空涡轮螺桨和涡轮轴发动机通用规范》。在随后的一些新型发动机的研制中贯彻了发动机通用规范,对保证发动机的研制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军标GJB 241—1987、GJB 242—1987 贯彻实施的十几年中,逐步暴露了该通用规范的一些缺陷和不足,并且该通用规范由于制定日期较早,已不适应航空发动机技术的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修订了国军标GJB 241—1987、GJB 242—1987,2010年颁布实施了GJB 241A—2010,2018年颁布实施了GJB 242A—2018。

12.3.2.2 航空发动机军用标准体系的发展历史

标准体系的研究,从“十五”计划开始,当时在标准化的理论上已提出了“系统的观念”,标准化工作也从原来的单一、简化、协调、优化发展到标准化系统协调概念。体系表是体现这一系统的一种形式,它由体系表结构框图和体系表项目明细表组成。

国防科工委[1]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将航空发动机标准体系隶属于国防科技工业标准体系,涵盖在编制的“八六”版、“九五”版、“二222”版三个版次的装备标准体系表中,主要借鉴美国军标技术体制来发展我国军用标准体系。航空发动机标准体系的研究,是军标体系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三个体系版本有力地推动了航空发动机行业标准化工作的发展,相继制定了发动机通用规范GJB 241、GJB 242、GJB 243[7]和GJB/Z 101[8]等发动机顶层规范,至今一直指导着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成为用户与研制方确定研制方案、建立合同关系及产品研制、验收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性标准。

《装备标准化管理办法》中,明确制定和修订的国军标重点是对“采购事项作出统一规定”,也就是侧重在以采购装备为主的标准、规范的制定贯彻与修订,类似美国军用标准和某些西方国家制定的产品采购标准。

新国防科工委(局)通过实践,已逐步明确了国防科技工业标准制定与修订的重点是“围绕提高型号设计和生产能力的需要,重新制定与修订装备总体和结构的设计方法标准、试验方法标准、设备与产品标准、制造工艺标准,和装备的性能规范形成互补”。

12.3.2.3 航空发动机军用标准体系构成

(1)标准分级划分原则

1)总体、性能设计、结构强度设计、系统设计与试验的顶层标准或专业范围的总标准,及涉及军方采购范畴的标准,则以国军标(GJB)为主;

2)属研制标准、设计方法,则以航标(HB)为主;

3)飞行试验、高空试验、台架试车的顶层标准,则以GJB 为主;

4)部组件、零件的设计与试验方法和要求,为HB;

5)设备标准,原则上以 HB 为主;(www.xing528.com)

6)主要涉及军方、外系统协调的项目,以GJB 为主;

7)涉及行业内部的标准,以HB 为主;

8)企标不进入该体系,只有待企标实施较为完善,又具有在行业中的通用性,才可提升为HB。

(2)现行需遵守的主要标准

此处列出航空发动机研制需要遵循的主要国军标,见表12-1,相关航标和企标不再赘述。

表12-1 航空发动机相关国家军用标准

续表

续表

续表

注:本章内容的主要素材取自以下参考文献以及若干其他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