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典川菜问题:保护正宗研究成果

经典川菜问题:保护正宗研究成果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走上街头,处处可见“正宗川菜”“经典川菜”的大字牌匾。走进书店,可以找到上百种“正宗川菜”“经典川菜”的菜谱。于是,在今天的川菜行业中,谁都可以自称正宗,谁都可以妄称经典。道理很简单,长此以往,川菜的发扬与继承将出现一系列的大问题。关于夫妻肺片与夫妻废片之争,成都的很多好吃嘴都是知道的。近年来棒棒鸡大行于世。所以,先确定经典,再进行规范,这是保护川菜得以正宗、成为经典的必然之路。

经典川菜问题:保护正宗研究成果

走上街头,处处可见“正宗川菜”“经典川菜”的大字牌匾。走进书店,可以找到上百种“正宗川菜”“经典川菜”的菜谱

可是,什么才是正宗?什么能叫经典?谁也说不清楚,更为重要的是,谁也没有去努力说清楚,甚至要想去说清楚的人都没有几个。于是,在今天的川菜行业中,谁都可以自称正宗,谁都可以妄称经典。

我为这种现象深感不安,甚至深为忧虑。道理很简单,长此以往,川菜的发扬与继承将出现一系列的大问题。

偌大一个川菜王国,是由一道一道菜品组成的,每道菜品都应当有一定的基本做法,有一定的基本规格,麻婆豆腐不能是白味,夫妻肺片不能做红烧。老师教学生、师父带徒弟,对于每一道传世菜品总应当教给后学者一种最应当教的烹饪方法,而不能是想怎样教就怎样教,想怎么传就怎么传。如若不然,传上两代,岂不是就会无所适从?川菜要走出盆地、走出国门,对于每一道传世菜品总应当有个一定之规,不能张师傅有张师傅的回锅肉,王师傅有王师傅的回锅肉,否则,外地人怎么知道什么是川菜的回锅肉?如果在外省,出现这种百花齐放的现象,还情有可原(1997年,我在北京,有一家报社的记者走访了十家中小川菜馆,发现北京的鱼香肉丝竟有六种不同的做法,最典型的是一家说:加上辣椒炒就是鱼香肉丝)。可是,在我们成都,如果还是这样百花齐放,怎么得了!

所以,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对传统川菜中主要菜品的规格与做法进行规范化(有的研究者说要标准化,由于种种原因,要有严格的量化标准目前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一直主张要规范化而不是标准化),而在做这工作之前,又有必要先对3000种左右的传世菜品进行分类排队,选择或确定几百种最有代表性的菜品,可以正式命名为经典川菜,也可以命名为其他能够为大家公认的名称,然后再对这几百种菜品进行讨论,拿出一个大家都能同意的制作规范。今后,要教学生、传徒弟,都应当按此规范进行。如果要创新,当然欢迎,但是必须另取菜名,或加上限制词,如对回锅肉有所创新,就不要再叫回锅肉,而叫连山回锅肉、锅盔回锅肉、干豇豆回锅肉之类。

这个工作,很多有识之士都有同感,但是做起来却相当困难。据我所知,几年前,有关部门专门就这一问题开过会议,到会的名厨们在头天的会议都表示赞同这一动议,可是第二天的会议就无法开下去。因为,这件大事应当由哪个单位来做?应当由谁来承头?有不同意见由谁来主宰?一接触到这些十分敏感的问题时,大家都不开腔了。大家都是大爷,听谁的呀?谁的意见才具有权威性呀?主持会议者知道这是个火烧炭圆,只好说以后再议。以后,也就没有谁愿意再来得罪人,所以一直也就没有再议。这事一说起来,很多人都明白,由于川菜行业多年来来形成的师承门派关系极强,蓝光鉴、周海秋这样的权威已经不在,荣乐园这样公认的旗手也已不存,今天的川菜行业早已是群英大会,各据一方。在我们成都,虽然有一个烹饪专科学校,但是在行业中还不具权威性。虽然有川菜大师,但是一下子就评出了近百个大师。在我们这个三国文化名城之中的川菜界,多的是魏、蜀、吴的明争暗斗,少的是刘、关、张的结义桃园,更没有一个能统率三军的诸葛亮。所以这事就搞不成。

但是,如果从大局、从长远看,此事必须要搞。否则对川菜事业的发展将会贻害无穷。(www.xing528.com)

且不说传承与发展。就说说眼前的几个例子。

回锅肉是公认的川菜第一菜,且不说回锅肉的最佳做法是旱蒸还是汤煮,应当不应当放豆豉这些无关大局的分歧,只就回锅肉的主要辅料应当是什么,目前就没有规范性的要求。很多厨师并不懂得为什么传统的做法必须是放蒜苗这一道理,以为改一种辅料就做出了一道创新菜,于是各种创新回锅肉愈来愈多,虽然并不受到顾客的欢迎。其实,多年来传承放蒜苗的做法是有道理的。回锅肉的肉是用半肥瘦的二刀,比较腻,又用了较多的豆瓣,就显得味重。蒜苗是实心的,从里到外都能有一股强烈的清香(北方人把蒜苗叫青蒜,比我们叫得更确切),与猪肉一起炒,就能达到口感的平衡与协调,有一种阴阳互补的作用。我们的祖先用蒜苗炒回锅肉,应当是多次实践之中得出的最佳优选。

关于夫妻肺片与夫妻废片之争,成都的很多好吃嘴都是知道的。我认为,如果排除了知识产权之类的纠葛,而要真正为这道名菜正名的话,应当用废片而不能用肺片。道理也很简单,夫妻肺片的主要材料中只能是牛肚与牛头皮,这些材料曾经被视为牛肉之外的废料。而牛肺是不宜用来拌着吃的。如果用了肺片这一名称,就会对不明事理的后人或外地人产生误导。

近年来棒棒鸡大行于世。可是常见的做法是,把煮好的公鸡放在墩子上,把砍刀放在鸡身上,再用木棒棒去敲刀,砍出来的鸡肉加上调料就成了棒棒鸡。请问,用不用木棒去敲刀,与这道菜的色、香、味有任何关系吗?一点关系都没有。那么为什么要这种典型的花拳绣腿呢?我曾经在文章中批评这种毫无作用的做法。可是有人却说,在乐山,就有过这样的做法。不错,人们所称的棒棒鸡在四川的确是有过两种做法。一种是在乐山江边上曾经出现的用木棒敲打砍刀的做法,那是因为当年卖砣砣鸡,几文钱买卖一砣,怕用手砍出来的砣砣不均匀,所以就先把刀在鸡身上的位置放好,再用木棒来敲刀。这种做法是一种特例。而更多的地方的做法是,为了改变鸡身上的腿肉与胸脯肉太绵扎(老公鸡,特别是过去的家养老公鸡确有此病),在煮好之后,就先用木棒把这几个部位适度敲打,把肉拍松拍活,方才细嫩爽口。请问,今天的棒棒鸡是不是还需要用木棒来敲刀呢?

所以,先确定经典,再进行规范,这是保护川菜得以正宗、成为经典的必然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