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乔治,巴顿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战场指挥官。他和艾森豪威尔一样,都毕业于西点军校,但巴顿比艾森豪威尔威尔更顺利一些。一战时,他作为美国远征军副司令潘兴将军的上尉副官来到欧洲。不久即负责组训美国第一支坦克部队,并参战立功,被人誉为“坦克专家”。以后巴顿不断变换职务,也先后三次进学校深造。二战初,巴顿被任命为第一装甲军军长,负责坦克部队军官的培训工作。
1919年3月,巴顿从欧洲回国不久,他这个坦克老手就到科尔德营会见当时负责全国坦克训练的艾森豪威尔威尔,二人一见如故,很快成为密友。他们一起学习函授课程,常在家里共同做功课,准备利文沃思军校的考试,或者讨论一般军事问题。在挑选第七集团军指挥官时,艾森豪威尔威尔首先想到了他这位骁勇善战、热血豪胆的密友。尽管艾森豪威尔威尔知道选用巴顿肯定会遇到反对,因为他骄傲自负、桀骜不驯,但“举贤不避亲”,在那般紧张而忙碌的日子里,艾森豪威尔威尔写信给巴顿,请他来一道征战,而且告诉他,他的职位将只能指挥一个集团军,而布莱德雷将军可以指挥一个集团军群。巴顿来了,并很爽快地答应“愿听调遣”。
巴顿将军的到来无异于给艾森豪威尔威尔添了一只臂膀,但也给他添了许多苦恼。用他的话说,“巴顿喜欢耸人听闻”。巴顿心直口快,思维和表达常常同步进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刚到英国不久,他就在一个自认为可以避开新闻界耳目的集会上大讲战争结束后,应.由英、美两国主宰世界,其它国家听凭支配。当时,恰好有一个新闻记者在场,于是,巴顿的话“荣登”报纸的显要位置,抗议的呼声蜂拥而起。艾森豪威尔威尔故意不予解围,好让这个面对庞大舆论压力的骄傲将军接受教训,以后不再如此信口开河。很快,这个苦恼的人开始不安了,他以为他将不能驰骋疆场了。
过了一段时间,艾森豪威尔威尔认为巴顿的苦恼“刑期”已满,就告诉他:“我决定让你继续指挥部队,但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不要在政治问题上多嘴多舌了。”巴顿一听,泪珠竟像断了线似的滚落下来,他保证,今后一定要谨小慎微。说完,把脑袋趴在艾森豪威尔威尔的肩头上,像个乖乖的认错的孩子,那顶闪闪发亮、光彩照人的头盔一下子掉到了地上。巴顿捡起头盔,端端正正地戴在头上,行了一个军礼:“先生,我可以回我的司令部去吗?”
“当然可以,”艾森豪威尔威尔说,“但必须跟我一起吃午饭后才能走。”
也许没有人比艾森豪威尔威尔更了解这位感情丰富的将军了,他清楚他的桀骜不驯,因而绝不能以硬碰硬;他更清楚他的求战心切,因而知道什么方式最能牵制他、也最能感动他。
然而,巴顿像个聪明而捣蛋的学生,总是要给老师惹点儿麻烦。
1943年8月的西西里战役中,巴顿攻占了墨西拿城。然而喜讯是伴随着他殴打士兵的报告一齐送到艾森豪威尔威尔那里的。这次战役伤亡较大,军队大量减员,巴顿有些急躁。于是,两次视察野战医院时,先后打了两名他认为是“泡病号”和“胆小鬼”的士兵。
由于触犯了禁止殴打士兵的法令,巴顿将要受到军事法庭的制裁。一位美国将军这样发脾气完全被视为是不可原谅的。艾森豪威尔为了处理好这件事而几夜未合眼。他很清楚,如果打人事件传出去,巴顿将受到各界的强烈抨击,他的军人生涯也可能要从此结束。事不宜迟,艾森豪威尔威尔以私人名义给巴顿写了一封信,给予他严厉的批评,责成他向被侮辱的两名士兵以及在场的医护人员道歉,并要他做出保证,今后不再感情用事。他知道,让这位趾高气扬的将军去公开道歉已经是最好的处罚。巴顿对着信迅速而鲁莽地说了一句:“见你的鬼去吧!”说完转身就走。艾森豪威尔派去的少将急忙拉他劝阻,巴顿仍不低头。少将只好说:“再给你十分钟时间考虑,希望你能在我回复艾森豪威尔威尔将军之前改变主意。”(www.xing528.com)
不到十分钟,巴顿回答说,他愿意道歉。
他来到被召集在一起听道歉的西西里部队中,真诚地说: “我想,我就站在这儿,让各位土兵看看我巴顿是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混蛋。”土兵们发出自发的、诚挚的、雷鸣般的吹呼声,连艾森豪威尔威尔也大受感动。他接着要做的是亲自做记者们的工作。他请来记者,耐心地听取他们的意见,详细地说明了此事的处理过程,当场宣读了他给巴顿的信和巴顿的道歉信。然后旗帜鲜明地说:“这件事只能以巴顿本人一时的感情冲动作解释。然而正是这种容易激动的性情使他成为一名勇往直前的杰出将领。他是最善于把最高司令部的意图变成战场上大胆而果敢的行动的人。他是我们战场上不可缺少的人物,就追击敌人和抓住战机而言,我们需要这样勇往直前的司令官,他越是使他的士兵向前,就越能挽救他们的生命。”接着,他缓和了语气,恳切地对记者们说:“为了战争的最高利益,请务必保守秘密。”记者们被他的真诚感动了,他们与盟军达成协议,为了国家的利益,不在电台和报纸上透露此事。
为了保住人才,艾森豪威尔威尔冒着被新闻记者出卖、被上级惩罚、被民众谴责的危险。但是,为了战争胜利这个崇高的目标,艾森豪威尔威尔就不顾一切了。1943年11月21日,一名认为“没有必要保密”的著名记者在一家中央报纸上公开了巴顿打人事件。仿佛一枚重磅炸弹,国内舆论哗然,随即掀起了怒涛般的抗议。许多议员和政府官员纷纷谴责艾森豪威尔威尔的掩盖行为,要求巴顿解职回国。
虽然,艾森豪威尔威尔承担着越来越大的政治风险,弄不好还可能毁了他本人。但他坚信巴顿是出类拔萃的指挥官,保留他是符合战争的最高利益的。他以电报形式向华盛顿全力辩护:“巴顿将军的工作是很出色的,这件事情本身没有造成大的危害。……如果因为这件事而把他撤职,国家失去了一名勇敢善战的指挥官,实际上是等于帮了敌人的忙。
风潮终于渐渐消退了。巴顿怀着感激的心情写了一封长信: “您给了我一切,为了您,我将万死不辞。”
在欧洲战场的作战计划上,艾森豪威尔威尔又一次列上了巴顿的名字。尽管英军、美军对巴顿的愤懑情绪仍然十分强烈,但艾森豪威尔又一次地对巴顿给予了充分的信任。
历史已经证明,艾森豪威尔威尔任用巴顿的决定是十分正确的。当巴顿的名字同第三集团军的赫赫战果一道公布于世时,艾森豪威尔威尔的正确决策受到了所有人的称赞。正如艾森豪威尔威尔在任用巴顿时所说的那句话:“全世界将相信我是聪明人。”在西欧二百八十一天的作战中,巴顿率第三军急速地向德国本土大胆推进,解放和占领了8.1万平方英里土地和1.2万座城镇、村庄,歼灭德军达140多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