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抢先创新,科学精神驱动

抢先创新,科学精神驱动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家英语培训机构的负责人说:“现代社会,创新一定要有,还得抢先一步。”Google 就像是打开了魔法盒子,不断地释放令人目不暇接的创新之物。无论盖茨相信与否,Google 的快速创新确实令人瞠目结舌,为之惊叹!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Google 的许多创意,微软及其他公司未必没有想到,只不过没能第一个站出来,也就失去了机会。总之,创新,拒绝“慢动作”!

抢先创新,科学精神驱动

一家英语培训机构的负责人说:“现代社会,创新一定要有,还得抢先一步。”

这番话,不禁令人想到一篇名为《Google:对不起,盖茨先生,您迟到了》的文章,它详细介绍了Google 是如何利用创新超越雅虎、微软等竞争对手的事实。

Google 的核心业务是搜索引擎和在线广告,然而在2005年5月,它却推出个性化首页服务,用户登录后可设置邮箱、天气预报、浏览新闻等,这些功能原本是微软下一代操作系统中的零部件,据说比尔·盖茨曾经告诫自己:“我们必须时刻盯紧这些家伙,看上去他们在做与我们抢夺市场的东西。”可结果呢?还是被Google 捷足先登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Google 就像是打开了魔法盒子,不断地释放令人目不暇接的创新之物。先是Gmail 免费电子邮箱,五花八门的功能直接完胜毫无特色的微软Hotmail;接着是工具条软件,简单便捷,迅速超越Windows 内设的搜索功能;后是数码管理编辑软件Picasa,一经问世就技惊四座,精巧简单不说,操作起来更是方便,让微软甘拜下风。更重要的是,这些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全部都是免费的!

随后,Google 推出了专门为付费企业量身定做的桌面搜索系统特别版,与个人版相同的搜索各种文档、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聊天软件的聊天记录等功能一应俱全,并增加了更多的控制功能和安全功能,只要付费即可使用。

要说Google 当年的创新高潮,还得数Google 牌Gulp 知识饮料,Google 曾经煞有介事地介绍其饮料Gulp 是能够补充知识的智慧型饮料,但这种限量发售的智慧饮料需要凭Google Gulp 的瓶盖才能购买到,谁能给你瓶盖呢?Google 却没有说。

这一举动引发了业内的不同评议,有分析师认为这将有可能拉响微软、IBM 等众多大公司的警报,引起它们的敌意。为了缓解这种敌对态度,Google 的CEO 施密特解释,此举只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企业用户,从而促进其在线广告销售

有意思的是,文章写到这里时说了一句:“但就算所有人都相信,盖茨敢相信吗?”

无论盖茨相信与否,Google 的快速创新确实令人瞠目结舌,为之惊叹!这些出色的产品凝聚的是Google 员工们的创意和心血,他们始终走在了竞争对手的前面,让跟进者望而却步。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Google 的许多创意,微软及其他公司未必没有想到,只不过没能第一个站出来,也就失去了机会。

创新,永远都是有当下性和实效性的。只要你想具备出色的创新能力,为自己所处的领域带来特别的贡献,就必须要放大格局,与战略目标、经营思路保持高度一致,这样的创新才能够紧跟市场,创造先机或赢得转机。

要实现快速创新并不容易,需要充分的知识储备、丰富的实践经验、高度的责任心,积极主动地激发灵感。同时,还要克服阻碍创新的三大问题。

问题1:自负心理(www.xing528.com)

创新能力来自不断的学习,如果一个人总是觉得自己什么都懂,骄傲自负不可一世,那他往往就不能静下心来探索和发现新鲜的事物,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周围变化的敏感程度也会降低,难以迸发出新的灵感。

想要提升创新能力,先得从心理上戒掉自负的问题,时刻保持头脑清醒,随时愿意接受新的东西,无论这些知识是来自课本、网络还是其他人。

问题2:思维定式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只会使用锤子的人,总是把一切问题都看成是钉子。”规则和经验很重要,但要获得创意,只懂得遵循规则就会成为一种枷锁。在工作中,一定要打破常规,灵活变通,对一项事物要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观察,从常规中探求新意。

一次,斯隆学院图书馆的自来水设备突然发生故障,溢满的水将许多珍贵的图书浸泡了,待设备修好后,如何挽救被水浸泡的图书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用一般的烘干方式,无疑会毁掉这些珍品。有一位图书管理员曾从事过罐头生产工作,他想:制造罐头时,通常都是采用低温存放和真空干燥的方式排除水果中多余的水分,如果把这些湿透的书当成“水果”,能不能在相同的条件下,蒸干湿书中的水分,使图书保持完整无损呢?

商议后,大家觉得可行,就把湿书放进冰箱里冷冻,然后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几天后,奇迹出现了,那些湿漉漉的书全都散尽了水分,毫发无损地保存了下来。

有些问题动用传统的方法解决确实很困难,但如果放开思路,打破常规,灵机一动,问题很有可能在顷刻间迎刃而解。

问题3:逆变心理

有逆变心理的人,在遇到问题时不是想办法解决,而是想着逃避和依赖。他们抗拒改变,不愿意、不敢去接受新鲜事物,只想寻求安稳。殊不知,不敢冒险就是最大的冒险。未来的竞争,是创造力和创造性的竞争,这一切都来自于创新意识,来自于在变化中求生存、在变化中求发展的能力。

比尔·盖茨总向员工强调:“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 个月。”他不过是想提醒员工保持创新的紧迫感;与此同时,葛洛夫也有句名言:“唯有忧患意识,才能永远常存。”作为员工,想让自己在企业里有长久的发展,就要有创新的紧迫感和敏锐性,让头脑跟随社会形势的变化而改变。

总之,创新,拒绝“慢动作”!走在前面,才可能成为赢家;走在后面,也许连分一杯羹的机会都没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