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界的泰斗、院士、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身后有无数耀眼的光环,是我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他在拓扑学领域做出了奠基性贡献,在机器证明数学定理领域做出先驱性贡献。在回顾毕生的科研历程时,他总结了这样一句话:“搞科研就是——敲地狱之门。”
说这番话的时候,他的语气略显沉重。在他看来,搞科研就得做好“吃苦头”的准备。曾有记者问他:“您好像曾经向学术界公开宣布,您的一些研究成果是错误的?”提问的时候,记者是小心翼翼的,但吴文俊的回答却很坦荡:“科学实验不怕失败、公布失败,科学家应该老老实实,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这是最起码的科学态度。”
对于这一点,很多科学家都有相似的感触,因为他们都是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走过来的,又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纠正谬误之后,逐渐地接近真理。解析蛋白结构、破译疾病密码的饶子和院士,就曾经说过与吴文俊院士相似的话:“做科学研究就是要有穷追不舍的精神,机遇只会垂青有准备并一直在努力的人。科学研究是个痛苦的积累过程,不断地探索和积累总会感动上帝,让运气降临到你的头上。做科学研究,就不能怕摔跤。”
饶子和院士说的“摔跤”,就是在科学探索路上遭遇的挫败。然而,这种挫折又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能否保持一种屡败屡战、穷追不舍、大胆前行的勇气和精神。
“猎兔犬2 号”是英国研制的火星登陆器,由欧洲宇航局的“火星快车”带入火星轨道,但在成功脱离母体飞向火星后就杳无音信了。它曾经是科学家们的梦想,科学家原计划是在“猎兔犬2 号”登陆火星后,从红色星球向地球发回第一个圣诞节问候。发生这样的事情后,科学家在研讨会上做出了一个无情结论:“猎兔犬2 号”可能已在火星表面坠毁。
“猎兔犬2 号”被确定为英国太空探索史上一次失败的记录。按照规定,英国贸工部科技部长要就此接受议会的质问,解释项目的失败原因。这听起来是挺令人沮丧的,但真实的研讨会却没有任何情绪化的悲壮和气馁,有的只是求真的科学分析。
火星项目的科学家在研讨会上展示了很多“火星快车”最新发回的图片,他们对可能落地区域的一些亮点和一系列火星最近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推论:由于火星大气层密度比预计得要稀薄,“猎兔犬2 号”进入火星大气层后没有遇到足够的阻力,下降速度过快,因没来得及打开降落伞而坠毁。与此同时,他们还针对此问题,有理有据地提出了应汲取的教训,并认真回答了其他科学家们的尖锐提问。(www.xing528.com)
科学家也是常人,分析自己研发成果的失败,无异于对自己死去孩子的解剖,需要莫大的科学勇气。他们在回顾整个研究计划的过程时,播放了大量的工作录像,勾起了很多回忆。特别是负责该项目的科学家科林·皮林格,记者曾一度担心他无法承受如此打击。
可是,在研讨会上的皮林格教授,虽没有当初“猎兔犬2 号”发射倒计时那一刻的兴奋,但也已经走出沮丧,恢复了信心。他对与会的科学家们说:“我希望这不是我们探索火星的结束,而只是一个开端的结束。欧洲不应该放弃火星探测的机会。”记者问他,是否还要继续火星项目?他斩钉截铁地说:“当然!”这种摆脱了个人功名利禄的科学勇气,让在场的所有人肃然起敬。
科学家不畏失败,更敢于承认失败的进取精神,固然是值得敬畏的,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能够帮助科学家直面失败的,还有宽容、务实的科学氛围。在研讨会场的休息室里,有来自英国女王办公室的慰问信。女王在信中用温馨的语言对“猎兔犬2 号”的失败表示遗憾,但她称赞皮林格四年多的努力表现了英国人坚忍和独创的品格。这样的态度和评价,无疑给痛苦中的科学家们带去了巨大的精神安慰与支持。
透过这个实例,我们应该看到,人类探索科学是一条充满艰难坎坷的道路,在这段历程中,有许多建树里程碑的大科学家值得世代敬仰,但那些敢于直面失败的科学家,也同样值得尊重。正是他们在一次次对失败的科学拷问中,让我们的认识逐渐接近真理。
做科研如是,生活工作亦如是。英国《泰晤士报》前总编辑哈罗德·埃文斯,一生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却一直坦然面对,他用亲身的经历告诉我们:“想要取得成功,就必得以失败为阶梯。失败是有价值的,面对失败正确的做法是——勇敢地正视失败,然后找出失败的真正原因,树立战胜失败的信心,以坚强的意志鼓励自己一步步走出败局,走向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