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批判的目的不是发泄情绪,而是追寻真理

批判的目的不是发泄情绪,而是追寻真理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批判不是喜欢挑刺,而是抱着消除错误的目的发现错误,寻求和发现真理。所谓的“游戏规则”,就是不回避、不蔑视批判,无论是批判者还是被批判者都应该遵守,并随时准备在理由充分的条件下,修正自己的意见。在科学中,批判不是简单的“不赞同”,而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和根据,据“理”力争。切忌把批判变成不理性的怀疑和盲目的指责,最终沦为情绪的奴隶。

批判的目的不是发泄情绪,而是追寻真理

我们经常会在社会中看到一些偏执而又矛盾的年轻人:

他们对社会中的很多事情都心存偏见,因而满腹“怨气”;看到好人好事,就认为是故意作秀;看到有人走红,就揣测是否有“内幕”。总之,他们怀疑每件事情背后的动机,对很多东西都给予尖锐的抨击。更令人感叹的是,他们不觉得这样的思维方式有问题,反倒将其视为有独立思想的表现,认为这是质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在生活中的存在形式。

很明显,这种怀疑不是科学的质疑精神,而是一种虚无主义的“怀疑病”;这种对现实诸多事物的抨击,也不是科学的批判精神,而是一种愤世嫉俗的偏激。他们选择的是“把问题情绪化”,而这也是很多人在“批判”中经常会犯的错误

情绪是我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在通往真知的路上最大的敌人。批判性的思维,一定要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如果批判不注重事实,不坚持理性,只是逞一时之快,发泄情绪上的不满,或是坐而论道、清谈空谈,为了批判而批判,那这种批判就脱离了它的初衷——寻求和发现真理,也无助于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

就如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所说:“理性的批判最终必然导致科学,与此相反,理性不经批判的独断应用则会导向无根据的、人们可以用同样明显的截然相反的主张与之对立的主张,从而导致怀疑论。”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领会批判精神,并科学地运用呢?

第一,对批判秉持开放的态度。批判不是喜欢挑刺,而是抱着消除错误的目的发现错误,寻求和发现真理。因此,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批判精神,把它视为改进思想与理论的一种助力。(www.xing528.com)

第二,批判的对象是理论,而不是个人。理性的批判不是去批判坚持某一理论的个人,而是批判理论本身。相反,我们要尊重个人以及由个人所创造的观念,即使这些观念是错的。如果任何人都不去创造任何观念,我们终将一事无成。

第三,遵守批判的游戏规则。所谓的“游戏规则”,就是不回避、不蔑视批判,无论是批判者还是被批判者都应该遵守,并随时准备在理由充分的条件下,修正自己的意见。在科学中,批判不是简单的“不赞同”,而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和根据,据“理”力争。

第四,科学批判要有理论根据。哲学批判可以是无立场、无前提、无定见的,甚至可以天马行空、独往独来;但科学批判一定以客观存在和科学事实为依据,不可随意而行。

第五,不要忽略自我批判。每个人都存在认知上的盲区和思维死角,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也存在差别。我们除了向外质疑,也要向内质疑。如果仅仅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外界,而忽略对自身的反思,就容易陷入以自我为中心的漩涡,难以突破和创新。所以,在批判他人之前,先要具备自我批判的意识和能力,正视自身的不足,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才能不断地进步和成长。

我们要培养科学的批判精神,将其视为追求真理、检验真理的一种手段,通过科学批判的方式,找寻到正确的东西。切忌把批判变成不理性的怀疑和盲目的指责,最终沦为情绪的奴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