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很多”“人脉很广”“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朋友”……听到这些,你会有什么印象呢?
“朋友多的话,说明受到很多人的仰慕,一定具有非常优秀的人格。”
朋友多的人具有吸引他人的魅力,那确实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但朋友少、没有人脉的人就不是人格高尚的人,不具有人格魅力了吗?我并不这么认为。
朋友多固然好,但也会因此受限。就是说,如果朋友不多的话,就会感到不安。
想成为优秀的人,想要周围的人把自己当作优秀的人来看待。
这两条看起来一样,但实际上完全不同。自己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一定是和朋友的数量没有关系的。但是,证明是优秀人的要素之一,就是很多人会在意的“朋友的数量”。而且朋友的数量越多,能评价自己的人也就越多。
这是导致“朋友多=好事”这一概念产生的主要原因。
如果不去刻意奉承,只依靠“顺其自然,听从本心”来建立人际关系,结果交到很多朋友的话,那自然好。但要是通过伪装自己来博得他人的好感,从而结交朋友的话,那就存在很大的问题。
我一直认为不需要盲目地多交朋友或是扩充人脉。对此有人可能会感到惊讶。
“朋友越多,遇到困难的时候能伸出援手的人也就越多啊。”“人脉越广,商业机会可能会越多。”
确实,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或者寻找商业机会的时候,你的朋友和人脉之中,可能会有人成为关键人物。但是,首先要冷静地想一想,并不是谁都能帮助你,关键人物是极其有限的。
能真正关心并帮助你的人到底能有多少呢?有几个的话,那就非常难得了。他们才是你真正的朋友,是重要的人脉。(www.xing528.com)
交朋友建立人脉时,最基本的要素是什么呢?答案是交流。交流这个词最初来自拉丁语的communication,带有“共同分享”的意思。那么,我们就回归语源,从“共同分享”的角度来看看朋友和人脉吧。
收到时令水果时,你“自然而然”地想要和谁去分享呢?有了高兴的事情,你“自然而然”地想要和谁去分享呢?有过一段十分后悔和痛苦的经历,你“自然而然”地想要和谁去倾诉呢?
此时,你脑中浮现出的是几十个朋友,或者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人脉关系吗?
恐怕浮现于脑海的还是身边的至亲好友:恋人伴侣、父母子女。还有平时交往亲密的邻居或同事,以及真正的朋友。能分享的人大抵只有这些吧。
再来想一想这种情况:当别人悲伤难过的时候,就像自己的事情一样,想要一起去分担。当别人感到喜悦和幸福的时候,你也像自己的事情一样去祝福他。别人有了开心的经历,你也想让他说给自己听……
怎么样,在这种情况下你头脑中能够浮现出谁的名字?有多少人你能够倾听并理解他的感受,与他心心相通呢?
“共同分享”这个词非常简单,但要是真的实践起来的话,自然而然就会出现人数的限制。
即便有千百万人因为失去重要的人或物而悲叹,但你也只有一个。既然如此,你只能珍惜眼前人,对他说暖心的话语,竭尽全力去好好地对待他。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朋友、不需要人脉,而是要知道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把握好分寸。换句话说,接受自己的“自然”状态,那么“共同分享”的意思就会变得更加清晰,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能够接受的范围。
本真的自己与本真的他人,难道不能顺其自然地建立关系吗?
朋友的数量,人脉的多少,就都顺其自然吧。
任何一方都不能擅自决定人际关系的距离。必须是双方在经过相互的磨合之后,才能够找到对于对方来说都合适的距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