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日活动及其教育功能
1.常见的节日活动
对于学前教育机构来说,常见的节日活动主要有“六一”儿童节、元旦、中秋节、毕业典礼等。如果将节日活动加以简单分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法定节日活动,如“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六一”儿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旦、春节等节日的活动;另一类是非法定节日活动,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庆典活动以及当地特色的节庆与娱乐活动等。
2.节日活动的功能
不同的节日活动,其功能有所不同,总体来说,节日活动的功能包括娱乐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功能等。
(二)节日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指导要求
1.节日活动要紧扣活动的性质、主题
不同的节日活动,其活动性质和活动主题应有所不同。如“五一”国际劳动节,设计与组织的活动应紧扣“劳动”这个主题;“十一”国庆节活动应紧扣“国庆”这个主题;而清明节应体现“缅怀先辈或革命烈士”的主题。
2.设计、组织的节日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无论是哪一种节日活动,其形式应该多样化,如集中教育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从内容来看,要注意内容的广泛性。如端午节活动,教师、儿童和家长共同搜集有关端午节的儿歌、歌谣等,如“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也可以发动儿童和家长以端午节为主题自己创编儿歌、歌谣,或者将其他歌曲进行改词,通过念儿歌、唱歌等形式的活动,让儿童对节日活动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和感受。(www.xing528.com)
3.注重儿童的全过程参与
通常,儿童只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参与,这大大降低了儿童的参与程度。由于节日活动涉及面广,影响范围较大,在节日活动的参与上要体现儿童全过程的参与,即在活动的设想、筹备、开展、活动的反馈与评价等环节都要体现儿童的参与。
4.将节日活动的精神渗透、延伸到平常的教育活动与一日生活当中
从总量来看,一年当中的节日活动数量并不多,教师应设法将这些活动所体现的精神、象征意义渗透到平常的教育活动与一日生活当中,扩大节日活动的教育功能,延长节日活动的时间,而不是让节日活动仅仅停留在短暂的、有限的“节日”时间里。
如可将“三八”节所在的这一周定位为“爱妈妈”主题活动周,通过一系列活动,将“三八”节活动延长为一周,且活动范围从学前教育机构扩大到家庭、社区,让儿童从多个角度、多种形式的活动中感受到妈妈的爱,进一步激发其爱妈妈的情感。
5.让儿童初步了解节日的来源、象征意义、纪念意义等有关常识
对儿童来说,初步了解各类节日的来源、象征意义、纪念意义及有关该节日活动的基本常识,是开展各类节日活动的基础。不同的节日,其节日活动的来源、象征意义、纪念意义各不相同,通过多种形式的娱乐活动、教育活动,使儿童得以初步了解。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同样的节日活动,其要求应有所不同。
(三)节日活动的延伸
节日活动的延伸,从范围上来看,可以将活动空间从学前教育机构扩展到家庭、社区。教师要善于捕捉社区活动的契机,扩大节日活动的空间。重大节日,很多社区往往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都是学前教育机构开展节日活动的资源。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社区各类庆祝活动,捕捉契机,引导儿童参与,教师还应发动家长、社区资源,利用学前教育机构外的节日活动资源来丰富、扩充幼儿园节日活动的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