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陪我玩嘛。”孩子叫你时,你是否清楚要跟他玩什么呢?
捉迷藏,拍皮球,还是来一场肆意的追逐?
娃睡着的时候,你可能在网络上搜索了“陪娃玩游戏的108招”,可等娃睡醒,开始纠缠你的时候,你的大脑一片空白,心想刚才搜的什么游戏来着?
我之前就常常陷入这种困境,自从想通家庭游戏力的体系之后,我的生活慢慢有了改变,育儿似乎一下子就变轻松了。
我回忆了一下我的转变,记得有一次我在家陪糖豆玩,糖豆跑过来说:“妈妈、妈妈,我们玩什么呢?”
我立马看了看手头的东西,一张大的硬卡纸、几个小球,我开始思考,用这些东西可以玩什么呢?
硬卡纸有四个角,我把其中相邻的两个角粘了起来,做成了一个形状有点像帽子的容器,然后跟娃一起找到她的小扫帚,用小扫帚和小球玩游戏,看谁能把小球打到容器里。
玩了一会儿之后,我又把这个容器拿起来,让糖豆把小球投进来。由于只粘了两个角,容器的中间形成了一个小洞,投进来的球直接从洞里掉下去了,惹得糖豆哈哈大笑。
我突然有了主意,拉动硬卡纸的另外两个角可以控制这个洞的大小,利用洞的大小变化可以把地上的小球夹到容器里。糖豆抢过卡纸试了试,夹不到小球,不过她发现了新的玩法,用这个容器当望远镜。
有的时候我特别累,糖豆来找我,我直接往沙发上一躺,说:“我现在是个大型滑梯,你可以随便玩。”然后糖豆就在我身上爬上爬下,正着滑,倒着滑,甚至在我两腿底下爬来爬去,玩累了就趴在我肚子上休息。
有时候她还会拿着小娃娃,让小娃娃跟她一起玩滑梯。
总之休息的时候也不耽误带娃,简直太爽了。
可能因为我是个程序员,我会强迫自己不断地想事情,看到一些有创造性的游戏,我也会想,他们的思路怎么那么清奇?有没有一个游戏生成器,可以把脑子里思考的过程呈现出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想到了一条可行的路——暂且叫它游戏生成器。
先来回顾一下前面的内容,即两把“钥匙”(建立联结、冲突解决三步走),两张地图(儿童游戏发展地图、儿童各领域发展地图),一个放大镜(觉察孩子“最近发展区”)。
下面我把游戏生成器——创造性地设计游戏这个工具交给你,这是游戏力系统的第4大法宝。
要想生成游戏,我们需要了解有哪些输入、加工过程,以及如何输出。
输入非常清楚了,根据孩子的年龄,对照游戏地图和各领域发展地图就可以知道孩子当前具备的能力以及最近需要提高的能力。
当然还需要考虑孩子当前的情绪状态,看一看周围有哪些道具可以用,确认当前的场景适合哪种游戏,比如室外比较适合探索类游戏,室内就比较适合操作类或者角色扮演类游戏。
有了输入,还需要知道对游戏的加工过程,可以直接从后续章节里挑选适合当前情境的游戏,也可以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想一些新的游戏。
关于创造性地设计游戏,这里提供4点参考意见。
1.设计游戏元素
游戏里面的动作元素可以分为3类,第1类是探索性动作,第2类是象征性动作,第3类是嬉戏性动作。
探索性动作是对当前事物的性质(如形状、颜色、软硬等)以及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事物的变化(如形状改变、空间位移等)与自己的动作之间的关系的考察。
象征性动作包括以物代物,也包括用言语、动作来代替或标志另一事物和动作的意义(如张开双臂跑动起来表示“开飞机”)。
嬉戏性动作就是故意做出某种动作来取乐,带有玩笑的性质。比如一次又一次地把玩具扔到地上让父母捡起,洗澡时故意用手击打水面,把水溅得满地都是。
这3类动作在不同的游戏中所占比例不同,比如拼图、搭积木的游戏中,探索性动作比较多;在过家家的游戏中,象征性动作比较多。在同一个游戏的不同阶段也可以出现不同的动作,比如搭积木的初始阶段,探索性动作占主导,当积木搭建好之后,象征性动作会占主导。
2.设计游戏情境
有些时候,根据孩子情绪和需求的不同,我们可以设置一些情境。比如孩子刚打完预防针在哭,这个时候可以设置一个医生给病人打针的场景,让孩子来当医生,在这种角色扮演中释放情绪。
3.设计能力发展
前面讲到家庭游戏力的第二级元素是家长引导孩子能力的发展,清楚了孩子当前的能力之后,将提高孩子能力的目标拆分成一些小目标,然后设计进游戏里。比如拼图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可以让孩子从拼2块的拼图开始,一步步挑战4块、8块、12块的拼图游戏,这样可以让孩子持续挑战新任务,并且在一次次的成功中增强自信。
4.引导孩子创造游戏
游戏力的第三级元素是引导孩子游戏力的发展。其实游戏力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能力,是一种可以把事情变有趣的能力,拥有了这种能力,孩子更容易坚持做一件事,跟其他人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好。
细心捕捉孩子的表情变化,帮助孩子把创意变成游戏,鼓励孩子想出更多的玩法。在这样的鼓励和引导中,孩子会慢慢掌握创造游戏的能力。
虽然游戏力是孩子本来就有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也是不断发展,用进废退的,所以要持续地鼓励孩子。
另外,我们创造的游戏应当尽量简单化、生活化、趣味化。
看了我这个简洁版游戏生成器,大家都跃跃欲试了吧?请看下面的场景:
2岁的糖豆正在玩拼图,第一次尝试拼8块的狮子拼图。糖豆拼了好几次都没成功,她着急了,开始大发脾气。妈妈急得不行,帮着拼了几块,结果糖豆更生气了,嘴里一直说着:“不是这样的,就不是这样的嘛!”然后哇哇哭了起来。
我们一起来想想,这个时候该怎么做呢?
当亲子冲突爆发时,马上按照冲突解决三步走来解决问题。
糖豆哭得很厉害,妈妈紧紧抱住她,她开始挣扎,妈妈松开了她,退到糖豆旁边静静等待,直到她的情绪稳定下来。
妈妈:“糖豆,妈妈发现8块的动物拼图对你来说还有点难,如果是妈妈的话,妈妈可能会先尝试观察动物的特点,比如动物都有耳朵、眼睛、鼻子、嘴巴,仔细观察它们的位置和上下关系,还可以好好看看不同部位的颜色和形状哦。”
(展示思考路径。)
糖豆:“这头狮子是橘色的,有两只耳朵,还有一条尾巴呢。”
(对照游戏发展地图,2岁左右的孩子已经进入象征性游戏、建构游戏、语言游戏阶段,同时还处在平行游戏时期。)
妈妈:“糖豆好细心哦,那先跟妈妈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设计适合的游戏。)
糖豆:“好。”
妈妈:“妈妈找到一张纸,糖豆帮妈妈撕成跟拼图一样大小的纸好不好?”
(对照各领域发展地图,2岁左右孩子玩拼图涉及感知觉、精细动作、思维能力、记忆能力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
(运用放大镜可以看到2岁的糖豆能识别简单的形状和颜色,感知觉快速发展,可以独立拼完6块拼图。孩子的记忆能力还以短期记忆为主。精细动作方面,已经可以做到精确地将拼图放在适合的位置。语言发展处于丰富词句阶段。)
糖豆:“好哇!”兴奋地领了任务,将纸片撕成了跟单块拼图差不多大小的样子。
(引入纸片,增加趣味性。)
妈妈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用纸片依次遮挡完整拼图的一部分,让宝宝观察少了哪一部分。然后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遮挡,让宝宝观察少了哪一部分,并准确说出来。
(拆解步骤,让宝宝学会观察,同时锻炼其短期视觉记忆能力和回忆能力。)
妈妈:“哇,糖豆好棒哦!那糖豆能不能告诉妈妈,小狮子的身体可以分成几部分啊?”
(引导孩子了解狮子从上到下可以分成头、躯干、四肢、尾巴,然后引导孩子观察狮子头上有鬃毛、耳朵、眼睛、鼻子、嘴巴,躯干上有胳膊、腿和尾巴。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孩子明白观察是有步骤的,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整体到细节。)
妈妈:“糖豆现在已经很了解这头小狮子了,妈妈要把小狮子的身体分开了呢,糖豆可以帮它找回来丢失的部分吗?”
(设计趣味小游戏,让孩子帮忙,让孩子产生兴趣。)
糖豆:“嗯,我要帮助它。”
(拿出一块拼图,引导孩子观察其他的拼图,找一找与目前这块拼图连接的部位,或者根据颜色和形状来找,帮助孩子一块一块地拼好拼图。其间孩子慢也不要着急,根据前面的观察步骤来提醒孩子。)
妈妈:“哇,小狮子的身体完整啦,小狮子说谢谢糖豆。”
糖豆:“哈哈哈,小狮子,不客气。”
(帮助孩子复盘。)
妈妈:“糖豆,还记得我们刚才是怎么拼的吗?要是下次其他小动物丢失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怎么帮助它们呢?”
(引导孩子描述过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糖豆:“嗯,我先拼眼睛,然后找它的小耳朵……”
(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妈妈:“对,我们刚才先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整体到细节的顺序了解了小狮子,然后通过比对颜色、形状和缺失的部分,一步一步地找回了小狮子拼图中丢失的部分。下次我们帮助其他小动物好不好?”
糖豆:“好!”
以上展示了一个完整的冲突化解过程,并提供了游戏化的解决思路,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过程。
第1步:化解冲突,重新建立联结。(两把“钥匙”)
第2步:对照发展地图,发现孩子处于精细动作发展、形状认知和颜色认知阶段。(两张地图)
第3步:结合孩子年龄以及平时对孩子的观察,明确孩子已有能力,查看最近正在发展的能力。(一个放大镜)
第4步:明确场景是在家里,道具是拼图,至此游戏生成器的输入内容就已经很明确了。
第5步:到后续章节去匹配游戏,或者按照游戏生成器原理来发挥想象力,设计游戏的同时让游戏具备生活化和趣味化的特点。
比如这个例子里,设计了两个小游戏,家长用第一个游戏引导孩子观察拼图,用第二个游戏让孩子主动去拼图。
是不是觉得游戏生成器很简单呢?那就用起来吧!最开始可能需要刻意地觉察,多用几次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周围的孩子以及你的家人都会更喜欢你,相信大家都可以开心地陪伴孩子,一边玩游戏一边陪孩子成长。
看了我这个简洁版游戏生成器,大家都跃跃欲试了吧?请看下面的场景:
2岁的糖豆正在玩拼图,第一次尝试拼8块的狮子拼图。糖豆拼了好几次都没成功,她着急了,开始大发脾气。妈妈急得不行,帮着拼了几块,结果糖豆更生气了,嘴里一直说着:“不是这样的,就不是这样的嘛!”然后哇哇哭了起来。
我们一起来想想,这个时候该怎么做呢?
当亲子冲突爆发时,马上按照冲突解决三步走来解决问题。(www.xing528.com)
糖豆哭得很厉害,妈妈紧紧抱住她,她开始挣扎,妈妈松开了她,退到糖豆旁边静静等待,直到她的情绪稳定下来。
妈妈:“糖豆,妈妈发现8块的动物拼图对你来说还有点难,如果是妈妈的话,妈妈可能会先尝试观察动物的特点,比如动物都有耳朵、眼睛、鼻子、嘴巴,仔细观察它们的位置和上下关系,还可以好好看看不同部位的颜色和形状哦。”
(展示思考路径。)
糖豆:“这头狮子是橘色的,有两只耳朵,还有一条尾巴呢。”
(对照游戏发展地图,2岁左右的孩子已经进入象征性游戏、建构游戏、语言游戏阶段,同时还处在平行游戏时期。)
妈妈:“糖豆好细心哦,那先跟妈妈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设计适合的游戏。)
糖豆:“好。”
妈妈:“妈妈找到一张纸,糖豆帮妈妈撕成跟拼图一样大小的纸好不好?”
(对照各领域发展地图,2岁左右孩子玩拼图涉及感知觉、精细动作、思维能力、记忆能力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
(运用放大镜可以看到2岁的糖豆能识别简单的形状和颜色,感知觉快速发展,可以独立拼完6块拼图。孩子的记忆能力还以短期记忆为主。精细动作方面,已经可以做到精确地将拼图放在适合的位置。语言发展处于丰富词句阶段。)
糖豆:“好哇!”兴奋地领了任务,将纸片撕成了跟单块拼图差不多大小的样子。
(引入纸片,增加趣味性。)
妈妈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用纸片依次遮挡完整拼图的一部分,让宝宝观察少了哪一部分。然后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遮挡,让宝宝观察少了哪一部分,并准确说出来。
(拆解步骤,让宝宝学会观察,同时锻炼其短期视觉记忆能力和回忆能力。)
妈妈:“哇,糖豆好棒哦!那糖豆能不能告诉妈妈,小狮子的身体可以分成几部分啊?”
(引导孩子了解狮子从上到下可以分成头、躯干、四肢、尾巴,然后引导孩子观察狮子头上有鬃毛、耳朵、眼睛、鼻子、嘴巴,躯干上有胳膊、腿和尾巴。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孩子明白观察是有步骤的,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整体到细节。)
妈妈:“糖豆现在已经很了解这头小狮子了,妈妈要把小狮子的身体分开了呢,糖豆可以帮它找回来丢失的部分吗?”
(设计趣味小游戏,让孩子帮忙,让孩子产生兴趣。)
糖豆:“嗯,我要帮助它。”
(拿出一块拼图,引导孩子观察其他的拼图,找一找与目前这块拼图连接的部位,或者根据颜色和形状来找,帮助孩子一块一块地拼好拼图。其间孩子慢也不要着急,根据前面的观察步骤来提醒孩子。)
妈妈:“哇,小狮子的身体完整啦,小狮子说谢谢糖豆。”
糖豆:“哈哈哈,小狮子,不客气。”
(帮助孩子复盘。)
妈妈:“糖豆,还记得我们刚才是怎么拼的吗?要是下次其他小动物丢失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怎么帮助它们呢?”
(引导孩子描述过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糖豆:“嗯,我先拼眼睛,然后找它的小耳朵……”
(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妈妈:“对,我们刚才先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整体到细节的顺序了解了小狮子,然后通过比对颜色、形状和缺失的部分,一步一步地找回了小狮子拼图中丢失的部分。下次我们帮助其他小动物好不好?”
糖豆:“好!”
以上展示了一个完整的冲突化解过程,并提供了游戏化的解决思路,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过程。
第1步:化解冲突,重新建立联结。(两把“钥匙”)
第2步:对照发展地图,发现孩子处于精细动作发展、形状认知和颜色认知阶段。(两张地图)
第3步:结合孩子年龄以及平时对孩子的观察,明确孩子已有能力,查看最近正在发展的能力。(一个放大镜)
第4步:明确场景是在家里,道具是拼图,至此游戏生成器的输入内容就已经很明确了。
第5步:到后续章节去匹配游戏,或者按照游戏生成器原理来发挥想象力,设计游戏的同时让游戏具备生活化和趣味化的特点。
比如这个例子里,设计了两个小游戏,家长用第一个游戏引导孩子观察拼图,用第二个游戏让孩子主动去拼图。
是不是觉得游戏生成器很简单呢?那就用起来吧!最开始可能需要刻意地觉察,多用几次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周围的孩子以及你的家人都会更喜欢你,相信大家都可以开心地陪伴孩子,一边玩游戏一边陪孩子成长。
看了我这个简洁版游戏生成器,大家都跃跃欲试了吧?请看下面的场景:
2岁的糖豆正在玩拼图,第一次尝试拼8块的狮子拼图。糖豆拼了好几次都没成功,她着急了,开始大发脾气。妈妈急得不行,帮着拼了几块,结果糖豆更生气了,嘴里一直说着:“不是这样的,就不是这样的嘛!”然后哇哇哭了起来。
我们一起来想想,这个时候该怎么做呢?
当亲子冲突爆发时,马上按照冲突解决三步走来解决问题。
糖豆哭得很厉害,妈妈紧紧抱住她,她开始挣扎,妈妈松开了她,退到糖豆旁边静静等待,直到她的情绪稳定下来。
妈妈:“糖豆,妈妈发现8块的动物拼图对你来说还有点难,如果是妈妈的话,妈妈可能会先尝试观察动物的特点,比如动物都有耳朵、眼睛、鼻子、嘴巴,仔细观察它们的位置和上下关系,还可以好好看看不同部位的颜色和形状哦。”
(展示思考路径。)
糖豆:“这头狮子是橘色的,有两只耳朵,还有一条尾巴呢。”
(对照游戏发展地图,2岁左右的孩子已经进入象征性游戏、建构游戏、语言游戏阶段,同时还处在平行游戏时期。)
妈妈:“糖豆好细心哦,那先跟妈妈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设计适合的游戏。)
糖豆:“好。”
妈妈:“妈妈找到一张纸,糖豆帮妈妈撕成跟拼图一样大小的纸好不好?”
(对照各领域发展地图,2岁左右孩子玩拼图涉及感知觉、精细动作、思维能力、记忆能力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
(运用放大镜可以看到2岁的糖豆能识别简单的形状和颜色,感知觉快速发展,可以独立拼完6块拼图。孩子的记忆能力还以短期记忆为主。精细动作方面,已经可以做到精确地将拼图放在适合的位置。语言发展处于丰富词句阶段。)
糖豆:“好哇!”兴奋地领了任务,将纸片撕成了跟单块拼图差不多大小的样子。
(引入纸片,增加趣味性。)
妈妈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用纸片依次遮挡完整拼图的一部分,让宝宝观察少了哪一部分。然后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遮挡,让宝宝观察少了哪一部分,并准确说出来。
(拆解步骤,让宝宝学会观察,同时锻炼其短期视觉记忆能力和回忆能力。)
妈妈:“哇,糖豆好棒哦!那糖豆能不能告诉妈妈,小狮子的身体可以分成几部分啊?”
(引导孩子了解狮子从上到下可以分成头、躯干、四肢、尾巴,然后引导孩子观察狮子头上有鬃毛、耳朵、眼睛、鼻子、嘴巴,躯干上有胳膊、腿和尾巴。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孩子明白观察是有步骤的,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整体到细节。)
妈妈:“糖豆现在已经很了解这头小狮子了,妈妈要把小狮子的身体分开了呢,糖豆可以帮它找回来丢失的部分吗?”
(设计趣味小游戏,让孩子帮忙,让孩子产生兴趣。)
糖豆:“嗯,我要帮助它。”
(拿出一块拼图,引导孩子观察其他的拼图,找一找与目前这块拼图连接的部位,或者根据颜色和形状来找,帮助孩子一块一块地拼好拼图。其间孩子慢也不要着急,根据前面的观察步骤来提醒孩子。)
妈妈:“哇,小狮子的身体完整啦,小狮子说谢谢糖豆。”
糖豆:“哈哈哈,小狮子,不客气。”
(帮助孩子复盘。)
妈妈:“糖豆,还记得我们刚才是怎么拼的吗?要是下次其他小动物丢失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怎么帮助它们呢?”
(引导孩子描述过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糖豆:“嗯,我先拼眼睛,然后找它的小耳朵……”
(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妈妈:“对,我们刚才先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整体到细节的顺序了解了小狮子,然后通过比对颜色、形状和缺失的部分,一步一步地找回了小狮子拼图中丢失的部分。下次我们帮助其他小动物好不好?”
糖豆:“好!”
以上展示了一个完整的冲突化解过程,并提供了游戏化的解决思路,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过程。
第1步:化解冲突,重新建立联结。(两把“钥匙”)
第2步:对照发展地图,发现孩子处于精细动作发展、形状认知和颜色认知阶段。(两张地图)
第3步:结合孩子年龄以及平时对孩子的观察,明确孩子已有能力,查看最近正在发展的能力。(一个放大镜)
第4步:明确场景是在家里,道具是拼图,至此游戏生成器的输入内容就已经很明确了。
第5步:到后续章节去匹配游戏,或者按照游戏生成器原理来发挥想象力,设计游戏的同时让游戏具备生活化和趣味化的特点。
比如这个例子里,设计了两个小游戏,家长用第一个游戏引导孩子观察拼图,用第二个游戏让孩子主动去拼图。
是不是觉得游戏生成器很简单呢?那就用起来吧!最开始可能需要刻意地觉察,多用几次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周围的孩子以及你的家人都会更喜欢你,相信大家都可以开心地陪伴孩子,一边玩游戏一边陪孩子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