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别让聪明误终身!多一点认识,少走一点弯路

别让聪明误终身!多一点认识,少走一点弯路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你有过特别聪明的同事吗?但有一句话值得玩味:“聪明反被聪明误。”别让聪明误终身!聪明人大多似乎没有定性。你会发现这些聪明人会很多东西,简直艺多不压身。很多聪明人恰恰没有这些东西。没有同事的配合和协作,一个人再聪明、再能干,也将一事无成。所以,聪明就像一道篱笆,隔开了聪明人和他的同事,也阻挡了他的成功之路。其实一个人不管多聪明,他所知道的东西都是非常有限的,起码存在盲角和局限性。

别让聪明误终身!多一点认识,少走一点弯路

你有过特别聪明的同事吗?

他们学什么东西都不费劲,什么工作一上手,很快就玩得溜溜转,让人叹为观止、自惭不如的同时,还会有些羡慕嫉妒恨。但有一句话值得玩味:“聪明反被聪明误。”别让聪明误终身!

我在职场30多年,真见过几个让我服气服行的聪明人,但二三十年过去了,他们的职场表现并不见得有多出色,个别的总体情况甚至比很多当初看来很平常的同事还差得远。这是什么原因呢?

聪明人大多似乎没有定性。他们学东西很快是真的,但一旦学会,兴趣马上就会转移,去找新的东西学。你会发现这些聪明人会很多东西,简直艺多不压身。虽然会很多东西,但大多只是会而已,浅尝辄止,并不精通,远非这个领域里的专家。要知道,一个人职场后期赢得地位和待遇,大多靠超出常人的能力、业绩和学识。很多聪明人恰恰没有这些东西。

反而是那些看上去不那么聪明的人,当初学东西慢,但一点一点学,长年累月学,不知不觉就成为所在领域里的权威和专家。看看很多公司的总工程师和总经济师,看上去并不都是那么“灵泛”,但多年以后他们一个个脱颖而出,成为专家型 领导。

没有定性,就不能积累经历和资历——而这些是晋升的充分必要条件。

光会还不行,还要干得久。只有干得久,才能经历多;只有经历多,经验才丰富(包括成功的、失败的)。经验丰富,才能应对各种不同的情况。(www.xing528.com)

资历也是晋升不可或缺的条件。超常规提拔毕竟是少数,职场规则是一步一步拾级而上,或螺旋上升。你本来因为聪明领先别人,拿了一手好牌,但因为经常跳到其他赛道,从头开始积累资历,久而久之,就与当初同时起步的同事拉开了距离。

聪明人傲慢。聪明人因为学东西太快,相比之下其他人就显得太笨,所以自带优越感。和聪明人合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不管什么难题,他总是一点就通,一看就懂,他的口头禅是:“我知道了!”看到同事们还在绞尽脑汁、一筹莫展,他不耐烦的眼神里分明透露出这样的潜台词:“还没有想明白吗?真笨啊!”因此,同事们都不愿意和他合作。和他合作,显得自己笨不说,还要忍受他的轻视。现代企业,只有大家协同才能做成事情。没有同事的配合和协作,一个人再聪明、再能干,也将一事无成。所以,聪明就像一道篱笆,隔开了聪明人和他的同事,也阻挡了他的成功之路。

一个人傲慢,就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总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其实一个人不管多聪明,他所知道的东西都是非常有限的,起码存在盲角和局限性。何况现实生活急剧变化,我们每天都面临新的极为复杂的市场形势,需要及时分享每个人的创新和思想,才能保持对市场全面而充分的认识。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怎么能了解并应对日益变化着的世界呢?

几年前我读《五百年来王阳明》一书,作者在序言里说:古往今来的聪明人,真正做成一番事业的可谓凤毛麟角、少之又少,自小天资聪颖的王阳明算是一个特例,成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千古楷模。

那么聪明人要怎样才能躲开“聪明”的陷阱,迎来职场的康庄大道呢?把自己当作“笨”一点的普通人吧,深耕一个专业(技能),成为这个领域里的专家,再有余力,可以学点其他的 东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