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口语的感化功能,是指司法人员通过劝导、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等口语手段,感化影响受体的心理,从而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种功能。
感化功能特别重视对司法口语受体内心的探索。心理相融是接受感化的基础,“说话”的内容、情态都由感情渠道与受体相渗相融,会使受体自愿接受并服从。如果司法工作人员在进行谈话时不了解受体的心态、情绪,毫无针对性地盲目“布道”,往往会引起受体的逆反心理或表现出口服心不服的虚假行为。因此,要感其情,必知其心,把握受体的心理相融点,与受体之间建立起一种心理相融的通道,使其消极心态逐步转化为正常交流心理。这种侧重于情感性的感化方法,是审讯人员获取真实供词的很好途径。例如:
有一起故意杀人案,凶手是由其母亲陪同向公安机关自首的。但是,在审讯中,她对自己杀人的结果供认不讳,却闭口不说“为什么”。问得急了,她就说:“我杀了人,我有罪。”其余的问题拒不回答。后来主办此案的人员因有他事,将此案移交给一位女预审员承办。这位预审员以女性特有的率真与温情,晓之以理,终于打开了这个凶手的心理通道,使凶手和盘托出自己杀人的原委。原来,这个青年女工,因长期遭受同车间一个老职工的奸污、侮辱、诽谤和威逼,难以摆脱,又未能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途径,于是在极端激愤的情况下,萌发了杀人念头,动手用榔头连续敲击被害人头部,致被害人头部多处裂伤和血肿。她原以为只要承认了杀人就行了,因此拒不供述杀人的原因,她说自己“宁可去死,也不能丢这个面子”。女预审员在审讯口语中,充分发挥了它的感化功能,很顺当地预审完结了这件案子。
感化功能在一些狡猾的老年犯罪嫌疑人中,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有一起杀人案,公安人员从犯罪嫌疑人史××住处搜出一条染有血迹的长裤,经化验,长裤上的血迹与被害人血型一致。同时,公安人员还了解到犯罪嫌疑人曾患有肺结核,吐过血。审讯时,预审人员没有直奔主题,而是与他谈起他的肺病情况:
预审员:听说你以前得过肺病,还很严重吗?
犯罪嫌疑人史××:是的。
预审员:那么,现在你的病怎么样?
犯罪嫌疑人史××:治好了。
预审员:听说这种病难除根,你是怎样治好的呢?
犯罪嫌疑人史××:是的,这个病可难治了,我跑遍了本市的几家大医院,治了近三年都没有明显的效果。去年春天,我的一个朋友从一本杂志上看到××市有个老中医治肺病有绝招,就告诉了我,我去了一趟,果然不假,真灵。吃了老中医的四服药后,到现在一直没犯病。
预审员:也一直没有再吐血吧?
犯罪嫌疑人史××:那当然。(www.xing528.com)
预审员:(出示染有被害人血迹的裤子)那你看看你的这条裤子,这上面的血是从哪儿来的?
犯罪嫌疑人史××:这……这……这是我吐血沾上的。
预审中:你的肺病不是已经好了,也再不吐血了吗?
犯罪嫌疑人史××:唉!我交代,我……我杀了人……
由于预审员在审问中施以情感的默化,犯罪嫌疑人与预审员之间交流渠道畅开,犯罪嫌疑人在这种不知不觉的情感的潜在作用下,放松了警惕,交代了罪行。
有一份广为流传的教育感化罪犯的讲话,是发挥感化功能的一个典范。它针对初入监罪犯的具体情况,情深理透,在促使罪犯尽快转变认罪态度、逐步矫正犯罪恶习、洗心革面等方面,起到了难以估量的感化作用。请赏读其片断:
……大家只要稍作回忆,就会使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在脑海中清清楚楚地浮现出来。这些行为有哪一桩哪一件不是危害了国家、集体和人民呢?你们的这些行为,造成了多么严重的后果,你们想过吗?有一个农村妇女,从国山乡陪同生病的丈夫来城里看病,身边带着东借西凑的近千元钱被扒窃,重病染身的丈夫不能得到及时诊治,远离家乡,举目无亲,她悲痛欲绝,幸被路人相救才免一死。有一位老农民,别无生财之道,他迫不得已卖掉了养了一年的一口猪,结果钱款被窃。回家后老伴埋怨,他又气又急,悬梁自尽。面对老汉死尸,老伴亦自尽身亡。你们好好想想,你们的罪行多么令人憎恨!……你们这些罪行不仅国家不能容忍,人民极端愤恨,就连你们的亲人也都极为反对。你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悔恨自己的犯罪,不下决心痛改前非呢?不要只考虑个人,而不考虑自己给社会、给他人带来的危害和痛苦……你们都很年轻,人生之路还很长,要认罪服法,接受改造,一定不要再走错路、弯路……
对罪犯入监后的集体“说话”教育,是不大容易说好的,要么只有法理、道理,抽象而枯燥,难以触动罪犯;要么列举犯罪种类及手段、后果,难以上升到精湛的理论,不能促使罪犯猛醒。上面引的这个讲话片断,有理论、有事例,更有深厚而炽热的感情,感化效果非常理想。
1.司法口语的语境制约因素包括哪些?
2.司法口语的影响性功能有哪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