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写出巧妙优美的好字,就必须正确地掌握执笔方法。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说:“学书有序,必先能执笔。”可见执笔之重要。
前人传下来的执笔方法很多,有龙眼法、凤眼法、拨灯法、二指法、三指法、四指法、单钩法、双钩法、捻管法、撮管法、握管法、搦管法、双手回腕法等。可以采用的方法有:载重法、握卵法、垂直法、平腕法。比较正确合理而又切实可行的且符合人的手腕生理特征和用笔规律的叫“五指执笔法”,相传是由“二王”传下来的,唐代陆希声得到后,再传至宋代钱若水,才公开出来。
五指执笔法的要领是:指实、掌虚、掌竖、腕平、管直。
指实,要求手指执笔有力量,外侧四指相互靠拢,骨节向外,密实而不松散。尤其要注意的是,内侧拇指中部骨节必须向外凸起,使虎口圆如马镫形,这样五指一齐用力,执笔既坚实有力,又有助于运笔,松紧适度。如握笔太紧,则运转不灵;太松,使不上劲。只有保证“指实”,才能做到“毫无虚发,墨无旁溢,力聚管心,执笔稳定”。
掌虚,就是执笔时掌心要虚空,不能曲指塞掌,无名指和小指都不要贴到掌心,手心里好似握着鸡蛋。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虎口要张大些。以此运笔,就能稳实而灵活,写出来的字易显健美。
掌竖,要求执笔时手掌竖起。掌竖才能笔直,笔直才能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运转自如。(www.xing528.com)
腕平,指手腕与桌面要平行。康有为说:“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竖其锋。”
管直则锋正,这与运腕、掌竖有密切关系,掌竖、腕平、管直锋正,加之悬肘用笔,书写起来,既灵活又有力。
执笔写字时要尽量保持笔管与纸面垂直,使笔画容易保持中锋。但在具体的运笔过程中,笔管有时要有俯仰倾斜的情况,重要的是斜而能正,重心平稳。
必须注意的是,执笔的高低要适当,其高度要根据字体的类别、大小和笔管的长短而定,一般来说,写小字执笔要低些,离笔头一寸左右,若太低了,笔画会显得局促不自由;写中楷或大字,执笔要高一些,约两寸左右;写大楷和草书笔管要再执高一些,约三寸左右。执笔越高,回旋的幅度就越大,更便于挥运。但如执笔过高,则会导致下笔飘浮,无力无筋骨。
另外,站着写大字,通常采用捻管执笔法,即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无名指捏住笔杆上端,高高提笔,仍要求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这种执笔法适合书写大字,或者书写行草与狂草。在书写特大的字或题壁时,一般使用“抓斗笔”,用拇指贴夹住笔杆内侧,由内向右用力,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列抓住“圆斗”外侧,用力方向与拇指相对,小指则贴在下面,高悬肘腕,以臂代替笔杆的运转,这种执笔方法叫“提斗抛笔法”。另一种写特大字的方法是“双手回腕法”,用左手握住笔杆的上端,由左内向右外用力;右手握住笔杆的下端,由右外向左内用力。这样,双手齐力,全身用力,气势豪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