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区莲花小学二年级 孔冉
学习目标
(1)了解到以哭闹、耍赖、发脾气、跺脚等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是不受欢迎的。
(2)认识到一个人不应该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固执己见。
学习要点
学会在遇到不合心意的事情时控制自己,做出有效且适当的反应。
设计初衷
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及某些不当的家庭教育使得班级的部分学生比较任性,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同学相处时容易情绪化,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会发脾气,希望通过班会课来矫正这一问题。
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
(1)石头游戏:三位同学每人都用手拿着一根线,线拴在小石头上,小石头放在瓶口比较小的玻璃瓶子里。小石头代表学生自己,瓶子代表“地震现场”,请三位同学以最快的速度把代表自己的小石头给解救出“地震现场”。
教师小结:如果每一位同学都抢着把石头拎出来,那么在瓶口处必然会堵塞,谁也出不来。如果你第一,他第二,我第三,谦让有序,那么石头很快就会被取出来,同学们就能够很顺利地逃离“地震现场”。
(2)分享感受。为什么第一次没能很快取出石头?因为着急,只想到了自己。为什么第二次能够很快取出石头?因为听从了老师的建议,学会了照顾别人的感受,学会了谦让,一个一个地出来,就没有了阻力。
教师小结:这个游戏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懂得关心、体谅他人,不能只顾自己。
2. 症结陈述
播放视频《你愿意和小明做朋友吗?》。每一次老师叫学生回答问题时,只要小明举了手但老师没有叫他,而是叫了其他同学,小明就一脸不高兴,跺脚,甚至掀课桌。如果老师叫了小明,而同学们没有给他鼓掌,小明就会哭起来,甚至往教室的地上一躺,开始闹脾气。班干部如果提醒小明不要上课插嘴,小明就会对班干部说:“你真坏!”
3.群策群力
(1)你有什么想对小明说的吗?
预设语言
小明,你这样太不懂事了,要是都像你这样,我们还怎么上课啊?
小明,你的行为扰乱了课堂的秩序。(www.xing528.com)
小明,你怎么只想着你自己呢?
(2)你愿意和小明交朋友吗?愿意的请举手。(预设:愿意和小明交朋友的同学,是想帮助小明改掉坏习惯,非常值得肯定。)
教师小结:在家里,有一些小朋友被爸爸妈妈宠爱惯了,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有时候还跟爸爸妈妈对抗,不高兴就大吼大叫,这样的小朋友是非常自私的,他交不到多少可以长久相处的朋友,在学校也不受欢迎。
4.合作探究
如果我是小明,我会怎样做?(以小组为单位续编故事,分小组上台展示。)
5.点评分享
针对小明的行为,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认识到了凡事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要矫正不良行为。
6.总结深化
填写一张“对抗任性”表,一起来直面自己的任性。
对抗任性
学生独立完成(1)(2)两项。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件全班交流。
即刻反思
1.预设与生成情况的表述
任性的同学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对、不合适,非常不容易。当代表部分同学的“小明同学”视频播放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不要起哄,不要指责,要学会分析问题和帮助同学。
2.课堂调整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旦讲起道理来,连平时任性、爱跺脚、爱发脾气的同学,都能够讲得头头是道。在班会课中,要让学生真正有感触、有改变,还需要教师有感染力的说服教育。
3.课后建议
一堂班会课并不能完全改变任性、爱发脾气的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和行为模式,课后还需要多和家长沟通,从根本上扭转任性、爱发脾气学生的行为。
简要点评
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一直都是当下学生的必修课。本课设计的初衷是学生通过对任性的认知来体会它在生活学习中给自己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自觉地克服任性的毛病。“瓶中逃脱”游戏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谦让和有序的重要性;对“小明同学”案例的分析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角色,明白只有互帮互助,人与人之间才可能更和谐,一个团队才可能行稳致远;最后环节的填表活动是想让学生自省过往,在集体反思的状态下鉴别自身行为方式的优劣。这样设计,初衷是好的,但容易造成一定的认知错位——有时任性不见得是坏事,只有那种不顾全大局、不判定是非的盲目任性才是需要矫正的,而那种坚持真理、执着信念的“咬定青山不放松”式的“任性”是应该坚持的。因此,不必将“任性”一词划在贬义词的范围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