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年级学生小团体:正能量与负能量

高年级学生小团体:正能量与负能量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入高年级后,学生们容易“抱团”形成一些“小团体”,其中有因爱好等而形成的“正能量小团体”,也有因其他原因而形成的“负能量小团体”。例如“兴趣类”的团体可能存在准入门槛,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其中的一员,但是对于他人来说,这是一个友好的团体。但是由于班级中“兴趣类”的小团体不太多,导致学生们在分享自己的故事时比较单一,甚至有的把“一起过生日”归入“小团体”事件。

高年级学生小团体:正能量与负能量

福田区外国语学校(南校区)小学部四年级 余坤阳

学习目标

(1)让学生正确认识“小团体”,学会区分“正能量小团体”及“负能量小团体”。

(2)激发学生心底的善良,鼓励他们追随内心去交友。

(3)形成班级良好的相处氛围。

学习要点

(1)正确看待班级“小团体”现象。

(2)引导学生正确交友。

设计初衷

现在的学生相对早熟,想法非常多。进入高年级后,学生们容易“抱团”形成一些“小团体”,其中有因爱好等而形成的“正能量小团体”,也有因其他原因而形成的“负能量小团体”。“负能量小团体”对团体外的伙伴会采取排斥的态度,破坏了班级的凝聚力,甚至会导致一些学生被冷落、孤立,不利于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的培养。

因此,教师希望通过班会课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交友问题,敢于拒绝“负能量小团体”,拥抱“正能量小团体”。

活动过程

1. 激趣导入

视频1:播放一段学生的小视频,或展示一个学生的心里话,视频(文章)中,学生因为班内小团体的原因,不能自由地交朋友,被要求“不许和她玩”,这令她非常不好受。当她要坚持自己的想法时,却遭到了小团体内同学的排挤,她很无助也很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想求助于老师。

视频2:播放另一段学生的小视频。周末几个学生在小公园滑滑板,互相教学指导,既互帮互助又一同竞争,玩得很快乐,玩滑板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2. 症结陈述

课前发问卷,课上展示结果。

(1)我们班级中是否存在“小团体”现象?

(2)如果存在,你是否是某个“小团体”中的一员?

(3)这个“小团体”是因为什么聚结在一起的?

(4)如果你曾是或现在正是这个“小团体”中的一员,那么在团体中,你个人的感受是怎样的?

(5)你们这个“小团体”的领导人是谁?为什么他会成为领导人?

(6)你是否被个别“小团体”排挤过?

(7)你对“小团体”这一现象有什么感受?

3. 群策群力

列举大家所出的主意。(www.xing528.com)

(1)学生分享自己的“小团体”故事:例如,自己正身处怎样的小团体,这个小团体是因何而聚结的,在一起会做什么样的事情。也可以分享“小团体”带给自己的烦恼。

(2)“团体”是一个中性词,有正能量和负能量之分。一个正能量的团体是不会“排挤”他人的。例如“兴趣类”的团体可能存在准入门槛,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其中的一员,但是对于他人来说,这是一个友好的团体。

(3)敢于坚持自己的内心,和自己想交的朋友坚定地交往,不要害怕被排挤,每个人都是值得被爱的。要坚持自己的内心,捍卫自己的善良,多加入学习、兴趣类“小团体”,在其中找到共同成长、进步的乐趣。

(4)“小团体”中的灵魂人物也就是领导者非常重要,领导者应当是一个乐观、积极、宽容的人。

(5)遇到“负能量小团体”可以及时向老师、班干部请求帮助,不可任由“负能量小团体”影响班级积极向上的氛围。

4. 合作探究

讨论:什么是“正能量小团体”?我们班级中都存在怎样的“正能量小团体”?在这样的团体中能收获什么?(预设:滑板小团体、足球小团体、篮球小团体、音乐合唱小团体、周末学习小组……收获:快乐、满足、进步、提升……)

5. 点评分享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做的事,迷茫时可以大胆地去向老师、同学寻求帮助,找到兴趣上的同好,加入一个积极向上的团体,并在这个团体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进步中收获快乐与幸福。

不要害怕面对“负能量小团体”,不要害怕被排挤,要看清自己的内心,坚守自己的善良,老师、同学一定会帮助你。

6. 总结深化

(1)告诉学生所经历的“误会”“委屈”都是正常的,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经历,不要怕,不要慌。

(2)鼓励学生借助多种途径表达自己的困扰。

(3)推出“班级留言本”,鼓励学生大胆地在“班级留言本”中写出自己的想法。

(4)课下开展“寻找共同兴趣”活动,帮助学生找到能促进自己进步的“小团体”。

即刻反思

1. 预设与生成情况的表述

从整体上看,学生们能很好地理解教师的上课意图,活动开展得也很热烈。但是由于班级中“兴趣类”的小团体不太多,导致学生们在分享自己的故事时比较单一,甚至有的把“一起过生日”归入“小团体”事件。

在表达被“负能量小团体”所影响的烦恼时,老师很希望学生们敢于表达,但大部分学生都碍于情面或是怕受影响而不敢表达,只有零星一两人谈了谈自己的故事,并且是这样表达的:“他们有时候一起玩儿,就不带我,我想玩儿他们不让。”但根据后续的了解,这并不是排挤,只是同学们偶尔“不想和你玩儿”或“这个时候不需要你加入”。

2. 课堂调整

本节班会课主要强调如何正确看待“小团体”问题,所讨论的“小团体”可以是“负能量”的由所谓“友谊”组成的小团体,课下团体中的成员大都黏在一起,可能在团体内交流他人的坏话,还可能做违纪的事情,甚至长期“排挤”他人,但是偶尔一两次不让在一起玩儿不可归类为“排挤”。

3. 课后建议

在课堂上应该就“小团体”这个词下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定义环节应当放在播放视频后,可以在这个环节多花一些时间和同学们一起讨论,精简“群策群力”“合作探究”环节。可以围绕加入“正能量小团体”这个中心开展讨论,让讨论更有深度。

简要点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小学生们容易跟着感觉走,被浅显的感受“群分”成若干团体。因此,如何组成团体不能让这些懵懂的学生们由着性子来,恰当的教育、引导十分必要。本课着眼于这样的话题,旨在让学生们认清团体的性质,听候正能量的召唤,在各自的团体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本课还特别触及了团体合作的优化问题,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团体的能量,每个成员都必须自觉地抑制负能量。这样的课程设计,能够让学生在审视活动的过程中看清自己的行为,从而甄别团体的优劣,构建自己的理性认知并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