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能力提升与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能力提升与实施策略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具体而言,可以重点从学生心灵、教学时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着手实践开放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能力提升与实施策略

数学学科是丰富的和开放的知识体系。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活动过程,应该是一个有利于学生轻松快乐、自主发展、充分发展的学习过程。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

现代社会需要思维敏捷灵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人才观念的转变必然要求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开放的姿态,将生活情境引入数学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广泛应用价值,确立数学应用意识,形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应提供大量条件不明、方法多样、答案不唯一的问题,给学生参与、体验、创造的机会,使他们的各种潜能都得以展现、发展。具体而言,可以重点从学生心灵、教学时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着手实践开放教学。

(一)放飞学生心灵

素质教育时代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应围绕开放的教育观念、崭新的教育模式及和谐的课堂氛围开展,让学生的思想能自由驰骋,让学生的心灵无限开放,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健康成长。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儿童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喜欢提问题。因此,教师要注重利用和发掘小学生的好奇心,以开放的题目和问题作为切入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例如,“用立方体拼摆立体图形”,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五块立方体摆各种立体图形,因为存在很多种不同的摆法,学生们摆出了一种后还想再换一种方法。像这种开放题目满足了小学生好奇、好胜、好表现的心理特点,让每个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求得了真知,发展了思维。

2.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个体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是激励自己实现理想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品质。对成长中的学生来讲,成功对其树立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采取有效方法,以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帮助学生积累成功经验,形成“成功—精神愉悦—自我激励—增强自信—成功”的良性循环,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例如,在学习“购物问题”时,每个学生的购物方案都是从不同角度来思考的,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也可以独立运用知识设计购物计划,而且还是可行的。

3.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应该保护学生自尊心,让学生保持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一种能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自身价值和亲身体验成功的环境。

例如,对于一些答案不唯一的数学问题,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过程中,应多鼓励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开动脑筋,寻找尽可能多的解决途径。如果学生的思路或策略正确,能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赞扬,就会使他产生一种自豪感和满足感,并能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有的学生思路不正确或者所提的想法离奇古怪、不合常理,教师绝不可批评或漠视,而应该及时引导,鼓励其进一步思考,要让学生觉得犯错也没关系,只要能继续积极思考就会获得成功。

(二)延展教学时空

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为传统的数学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时空。教师可以借助电脑、网络和多媒体等技术拓宽数学教学的领域,将数学教学向生活延伸,向社会延伸,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有趣的综合性知识,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1.教学时间的开放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使他们自主地发展。教师在讲授新知之后,要留出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总结、小组学习或集体讨论以整理知识。例如,“拼组图形”的实践操作性较强,教师可以只讲解一些基本的拼组方法,留大量的时间给学生自由想象、动手拼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较复杂的拼组方法可以制作成电脑课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实际需要,在课后自主学习。

另外,教师完全可以打破40分钟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布置一些灵活有趣的开放性问题或课题,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利用电视图书馆、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渠道主动探索知识,以此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开阔视野,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时时刻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2.教学空间的开放

教学空间的组织形式直接影响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交流活动、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信息的反馈等。因此,基于开放教学环境的理念,教师可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空间形态,从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的原则出发,变传统教学的单调、刻板、固定的排排坐的形式为马蹄形、梅花形、四方形、单圆形、双圆形等多种便于交流的开放空间形式,使课堂布置充分体现生活化、人性化的气息。例如,教学“填条件”时,小组分工合作学习的效果较好,教师可将座位编排成梅花形,以小组长为中心,小组成员团团围坐,在小组长的分工下,组员通力合作顺利完成学习活动。

另外,教学活动不应只局限于课堂,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和实际情况,带领小学生实地参观,使学生在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增强感性认识,实现自我发展。

(三)贯通教学内容

数学学科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生活,收集数学课程资源,来丰富充实教学内容,促进数学知识、课本与生活以及学科之间的贯通融合。(www.xing528.com)

1.新旧知识点的贯通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强、结构严谨的学科,先行知识是后继知识的基础,后继知识是先行知识的补充和发展。把握知识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与相邻环节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明确所学知识的地位和作用,而且有利于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的效益。因此,教师在全面把握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应创造性地设计一些开放题来沟通前后知识点。

例如,为了复习“数的整除”概念,可以设计这样一道开放性的操作题:按一定的标准将10个数(1、2、4、5、11、9、15、30、51、71)分成若干类。由于分类标准不唯一,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按自己的思路自觉地比较和整理,教师再引导学生加以归纳,也就厘清了知识的脉络结构。

2.学科之间的交叉

数学学科不是孤立封闭的。语文、自然、思想品德等学科中也蕴含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教师从这些学科当中搜集素材,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还了解了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既开阔了眼界,又学会了学以致用,也达到了育人效果。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时,依据个人兴趣将其中与数学有关的知识都记录下来,并尝试着把它们编成数学题,和同学们交流。

例如,课文“一个诚实的孩子”讲的是屈原发了100粒稻种,且只有3粒种子是能生长发芽的粒种,其余97粒都是熟的,不可能发芽。此故事可以改编成求发芽率的题,求出发芽率只有3%,从而证明昭汉向屈原交99粒种稻能发芽的结论不符合规律。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不仅活用了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还认识到了诚实品质的可贵。

3.社会生活的联系

小学数学教学应立足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以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与建构生活中的数学体系,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生活,用数学思维去思考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用数学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学习了“利率计算”后,可以让学生为自家的存款计算本息;学习了“条形统计图”以后,可以要求学生将家庭每个月内的水电费制成条形统计图并加以分析。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其真正懂得学习知识的实用价值。

(四)丰富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积极建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方法的选用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技术优势,结合学生学习特点,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除常用的教学方法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生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在讲授完知识点并做过练习后,教师可设计一个领奖品游戏。奖品有气球、铅笔、本子等,学生可以上台领取,但必须用当堂所学知识描述说明,如“我拿走的是某类奖品中的几分之几,是全部奖品的几分之几”“我领走了剩下铅笔的三分之一,它占原来铅笔总数的八分之一”等。这样,学生积极思考,将所学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训练了思维的灵敏性。

2.辩论教学法

对于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可以激活学生的多向思维,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例如,“某班男生比女生多八分之一,则女生比男生少八分之一”,很多学生会有这个错误推理。教师可让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加以辩论,要说服对方。在这种开放的情境下,学生热情高涨,思维活跃,在争辩中深化了认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合作教学法

合作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教师应精心设计开放式情境,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体验合作的过程,共享成功的愉悦。

例如,在教学“升、毫升”时,可以不直接告诉学生1升=1000毫升,而是设计这样一个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把100毫升的水倒进1升的量筒里,看能倒几次?操作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们分工合作才能完成。于是学生们有的倒水、有的看刻度、有的做记录,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养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合作精神和能力。

封闭导致僵化,开放产生活力。只有开放,才能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和时间,才能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才能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全面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