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认知目的不是停留在知道客体是什么,而是要将这种知识内化到主体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情感体系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安顿自身情感,真正获得知识。《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状态,缺少主体体验,其认知过程与知识结构不能协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应该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迫切需要提倡“体验学习”,要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使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知识。
(一)小学数学体验学习及其特点
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带有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与个人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体验学习是指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态度。
小学数学体验学习就是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还能体验生活、体验自主、体验成功。小学数学体验学习主要有如下特点。
1.以个体经验为基础
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体验学习的本质。学生的各种生活经验、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个体经验。真正有价值的学习是以学生个体经验为基础的,是学生对数学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更是使学生整个精神世界发生变化的过程。
2.以主动参与为目标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只需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反复练习即可。而体验学习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参与,要求学习者发挥主动精神,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没有学生个体的主动参与,就不能产生任何体验,更谈不上学习过程的有效完成。
3.以全面参与为核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指令性的、没有思考空间的各种操作活动并不是体验,而仅仅是模仿性的机械操作而已。数学课堂上除了看、摸、摆、拼、折、画等各种形式的感官活动之外,还需要类比、分析、验证、归纳、推理等各种思维活动,同时还需要愉悦、兴奋、伤感等情感活动的参与。
4.以合作交流为依托
学习数学要通过参加多样化的活动,在主动建构中去真正理解结论。小组合作能使学生与同伴和教师交流分享,促进知识的建构和再创造。
(二)小学数学体验学习的优化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渗透体验学习的思想,有效促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
1.联系生活,体验数学的应用(www.xing528.com)
教育是科学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融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贴近学生生活,从而变得生动有趣,容易接受。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历,有些知识学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在教这些知识之前,组织学生收集生活中相应的数学素材,使学生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
例如,在教学“认识钟面”时,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回家后每人设计一个“钟面”,有不会制作的地方可以请家长帮助。学生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增加了对钟面的感性认识,学到了很多知识。学生有了这些感性知识和亲身体验,教师在正式进行“认识钟面”教学时,原本感觉比较难讲授的内容就会变得容易,学生学起来也有兴致而且轻松。
2.自主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
学习数学需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励他们去自主探究,也就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或创造要学习的东西。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和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的知识,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并且灵活运用。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尽量对学生少一些干预,少些过多、过细的铺垫,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建构知识。
例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后,可向学生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成若干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已知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8厘米,求圆的面积。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仅仅比圆的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多出两条半径,所以一条半径的长度是4厘米,至此,求圆面积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合作交流,体验思维的生成
高质量的体验学习应该是建立在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基础上。课堂上要注重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获得预想不到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从而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例如,教学“分数化成小数”,可举等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例子,先让学生猜想:这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是什么原因?可能与什么有关?经过思考后有学生回答:“可能与分子有关,因为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有学生反驳:“、的分子同样是1,怎么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有学生说:“如果用4或5作分母,分子无论是什么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所以,我猜想可能与分母有关。”这时,教师引导:“你们观察这些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它们有何特征呢?”学生们积极思考并展开讨论:“只要分母是2或5的倍数的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但的分母也是2和5的倍数,但它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因为分母30还含有约数3,所以,我猜想一个分数的分母有约数3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只含有约数2或5,它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可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学习数学,能很好地锻炼其思维能力。
4.动手实践,体验数学的魅力
强化操作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与建构知识。
例如,在教学“面积和体积”的知识后,可给学生布置作业:用8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堆成一个较大的长方体,有几种堆法?所堆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很困难,如果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就不难发现,无论怎么堆,所堆成的长方体的体积,都是8立方厘米,而表面积则会各有不同。学生在这一实践活动中,亲身探索,体验更深,其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推理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学生对很多数学方法的理解,往往不是通过老师反复阐述,而是通过亲身体验,从“做数学”的活动中感悟到的。
5.学以致用,体验数学的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生在切身体验中认识到自己所学的是“有用的数学”,不但巩固了知识,还能激发学好数学的欲望。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认识人民币及其简单计算”后,可以设计“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扮演相关角色,引导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购物中算账、付钱、找零等一系列问题。比如,“我买了一支钢笔,价钱是4元,给他10元,找了我6元。”“我喜欢的那个书包的价钱是18元,我只有10元,还差8元。”“我想买5个练习本和2个橡皮,共5元,我只有3元,还差2元。”让学生真正投入情境之中,通过主动探索研究,学到了自己需要的数学,同时也认识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又如,对“动物园的门票每张20元,50张以上可以享受团体优惠价每张15元,班里一共有45人,该如何购票?”这一问题,学生们通过思考、计算,得出了多种解法:45×20=900(元),50×15=750(元),50×15-5×15=675(元),50×15-5×20=650(元),并且在比较中选择了最佳方案。这样学生就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了身边的数学问题。
体验学习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体验,努力强化体验意识,以学生的体验为核心,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