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操作,专家策略分享

小学数学教学操作,专家策略分享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的逻辑思维为主过渡。促进学生计算操作是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的手段,计算教学中通过操作让学生把外部的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的认知活动,使学生把握所学知识的关键,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操作教学的优化策略操作活动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动手操作不仅有利于形象思维的发展,也有利于抽象思维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操作,专家策略分享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人的动手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也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的逻辑思维为主过渡。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理解、促进思维发展的必要形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数、摆、剪、拼、量、摸、折等各种动手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其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一)操作教学的内涵和作用

操作教学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调动学生的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操作教学能有效地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帮助学生提高比较、分析和综合能力

小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是建立在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的。采用操作活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所学内容,能使学生在比较直观形象的基础上,更轻松地对知识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从而促进学生比较、分析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2)帮助学生提高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数学学科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中,仍然需要通过实物演示、动手实践来感知事物、获得表象,进而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概括。

(3)帮助学生提高判断和推理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处在初级阶段,小学数学教材里的一些运算定理、规律、公式等基本上都是用不完全归纳法总结出来的。所以,对小学生来说,在动手实践活动中积累的感性认识,是进行判断推理的基础。

2.有助于易化学习过程

(1)促进理解概念

布鲁纳曾说过:“知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概念教学,特别是起始概念的教学,应注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概念,深刻地理解概念。

(2)促进学生计算

操作是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的手段,计算教学中通过操作让学生把外部的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的认知活动,使学生把握所学知识的关键,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促进学生理解应用题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的限制,思维带有很大的直观性,在抽象的文字叙述的应用性问题解答中经常遇到困难。动手操作可以通过直观的教学用具,把题意直接展现出来,化抽象为直观,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

3.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实际动手操作,让学生摆、拼、剪、制作、测量、画图等,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可以促进大脑两半球协调发展

大脑功能具有整体性,只有左右两半球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人的智力发展才能获得最佳效果。过多地让学生听、记、模仿,会使左脑负担过重,而右脑的功能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开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可以有效地促使左、右大脑协调地发展,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www.xing528.com)

(二)操作教学的优化策略

操作活动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创设条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从而体验知识探究过程,并提升学习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优化操作活动。

1.精心设计操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让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状态,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就会带来疲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营造一个意趣盎然的课堂学习环境,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探索数学知识。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教师在课堂上精心组织相关的动手操作活动,能唤起学生潜在的动力,使学生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其形式是创设问题情境或认知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获得充足的感性材料,为认识的理性飞跃做准备。

例如,在“圆柱体表面积”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一张白纸裁剪出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长宽均不限;然后再沿着一条边将图形卷起来成为一个没有上下底面的空心圆柱;接下来,教师再引入学习的内容——圆柱体的侧面、底面及表面积等,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轻松、直观、有兴趣。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训练思维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思维又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的解决包含一系列的操作,它不是已有知识、经验的简单再现,而是需要运用一定的规则进行重组。对小学生而言,认知操作往往需要依附于一定的实践操作活动。动手操作不仅有利于形象思维的发展,也有利于抽象思维的发展。因而,教学策略的设计要创设双重表征与情节记忆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教学需要,正确指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使学生有目的地操作,并与观察、思考及语言表达相结合,这样数学概念就会在学生头脑中沿着“具体→表象→抽象”的认知过程逐步建立起来,学生的观察力、抽象思维能力也就得到相应的发展。

例如,教学“圆面积”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圆剪切后再拼组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并设计讨论题目:剪切拼组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能否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求出圆的面积?怎么求?这样的动手活动及问题设计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些问题解决后,教师可以紧接着让学生用分割好的小图形再去拼一拼学过的其他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用上述方法去验证,看能否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哪一种更为接近圆的面积公式。这样学生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并且,还促进了知识之间的联系转化,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利用学具操作,促进知识理解

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抽象概括水平较低,他们在认知过程中很难从教师的讲授和得出的结论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操作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一方面,它是学生手与眼协同的活动,是对客观事物的动态感知的过程;另一方面,它又是学生手与脑密切沟通的活动,是把外部动作形态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获得形象和表象,有助于他们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深刻地理解知识的本质意义。在教学中,教师恰当地提供学具,让学生进行摆一摆、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画一画等操作,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记忆,还可以通过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更好地获取新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7个红花片与5个黄花片来学习7+5=12,有以下几种方法:

(1)将两种颜色的花片先混合放在一起,然后一个一个地去数,从1数到12;

(2)将红花片逐个放入黄花片的行列中,边放边数,从5开始接着数7个到12;

(3)将黄花片逐个放到红花片行列中,从7开始接着数5个到12;

(4)从红花片里拿出5个与黄花片凑成10,再把余下的2个红花片合并过来,从而得出12;

(5)从黄花片里拿出3个与红花片凑成10,再把余下的2个黄花片合并过来,从而得出12。

学生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后,再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几种方法进行比较,就会领悟到第一种方法最慢且容易数错,第四种和第五种方法较快且不易错。这时,让全班学生再用第四种或第五种方法重新操作一遍,就能容易地概括出“凑十法”的思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初步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预留操作空间,培养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地组织学生动手实践。有效的操作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源泉,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经常会迸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中有关半径、直径间的关系,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在画好的图中量一量半径、直径的长度,再让学生看看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得出“在同圆(或等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的结论,这样的操作就是走形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按教师要求操作、验证,没有自主探索的激情,也就无创新可言。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教师不可预设得太多,而应该给他们留下较大的思维空间,学生才会有更多的发现。这一内容的教学活动,可以这样设计:在学生认识圆的半径、直径的特征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能否用不同的方法证明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这一简短而又带挑战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在没有任何约束下,积极进行创造性思维。有的组采用了“折”的方法;有的组采用的是“画一画、量一量”的方法;有的组测量的是“同一圆内”的直径和半径;也有的组测量的是大小不同的圆……尽管学生们观察角度不同,学习习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然而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最终可归纳出“同圆(等圆)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的结论。这样的操作活动不仅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和记忆自己“创造”的新知,而且能满足学生的求知和表现欲望,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同时也加快了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进程。

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经历操作体验活动,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进而高效掌握知识表征,获得问题解决能力,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数学学科与数学学习的特点。在信息发展迅猛的现代社会,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任重而道远。只有以数学课堂教学为载体,精心、诚心地设计每一次学习活动,为学生们提供操作体验的机会,开放思维想象的空间,创造思辨创新的舞台,才能成就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