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练习课的导入方法及效果

练习课的导入方法及效果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有效的练习课应该先让学生明确练习课的目的和要求,而导入时直接揭示主题,明确要求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通过这节课的练习,第一要让我们进一步熟练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第二能运用已掌握的相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某位老师在执教“三角形面积计算练习课”时,是这样在导入环节生成学习材料的。例如,在执教“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课”时,一位教师是这样导入课堂的。

练习课的导入方法及效果

练习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学生理解新知识的基础上,为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基本活动方式。它以学生的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一节成功的练习课离不开艺术性的导入,理想的导入会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数学练习课与新授课比较,未免显得平淡无味,那么该如何讲究导入呢?就此略谈以下几点练习课课堂常用的策略。

(一)揭示主题,明确要求

练习课是新授课的延续,以做练习为主,这样的课如果在导入阶段不能对学生明确要求,而只是让其盲目地做题练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兴味索然的感觉。所以,有效的练习课应该先让学生明确练习课的目的和要求,而导入时直接揭示主题,明确要求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例如,在讲“圆锥的体积练习课”时,有一位老师是这样单刀直入,揭示主题导入的。

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行圆锥体积的练习。通过这节课的练习,第一要让我们进一步熟练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第二能运用已掌握的相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要看一看,比一比,哪些同学积极动脑,踊跃发言,学得扎实,学得灵活和轻松!

教师在导入阶段用短短的几句话把这节课的目的、要求传播给了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目的明确,学习效率高。

(二)创设情境,趣味导入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应用观,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创设生动有趣的练习情境能吸引学生主动地高效率地参与学习,培养学生自觉应用数学的意识,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执教“三角形的特性的练习课”中,一位教师是这样导入的。

教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学生:三角形的特性。

教师:学习了这个知识后,昨天张涛组的同学在张涛爸爸的带领下来到了建筑工地进行参观,瞧!(多媒体出示建筑工地画面)他们在这儿遇到了不少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的知识,而且他们在这儿还帮工人叔叔解决了一些数学问题呢!大家想知道他们都遇到了哪些问题和他们是怎样解决的吗?

学生:(齐声,响亮地)想!

教师:好,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张涛组的同学们,一起走进建筑工地,看看我们能否也一起帮忙解决一些问题。(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的练习课)

在这样的环境中导入练习,学生必然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从中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他们体验到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体验到自己成为学习主人的乐趣。

(三)生成材料,铺路导入

“铺路”是指学生参与练习材料的生成和呈现,旨在把教材中静态的知识设计成动态的教学过程,为之后的练习过程展开铺好路,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对生成材料的负责性。

例如,某位老师在执教“三角形面积计算练习课”时,是这样在导入环节生成学习材料的。

(在大屏幕上出示图3-8)

图3-8

教师:有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把小正方形向左平移,使两个正方形有一个顶点重合,你能想象一下得到了怎样的图形吗?

学生:两个正方形背靠背的样子。

教师:(课件演示小正方形平移的过程,变成图3-9)是这个样子吗?

图3-9(www.xing528.com)

学生:是。如果继续平移下去,小正方形在大正方形里面,再继续平移,小正方形又要跑到大正方形外面了。

教师:说得好,现在我们就让它停止在这儿了。(标注顶点的字母)这是一个组合图形,它有几个顶点?

学生:(数一数)有7个。

教师:如果从7个顶点里选3个,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可能得到什么图形?

学生:三角形。因为有3个顶点。

教师:你能根据图形的特征来思考很好,但是我选B、C、D三个点能得到三角形吗?看来只能选不在一条直线上的点。我先定一个点,另外两个点你们说了算。我选F点。

学生:我选B和C。

教师:可以得到什么三角形?

学生:直角三角形

教师:像这样任意选三个顶点,可以画出许多三角形,你想试一试吗?(为之后求三个顶点围成的三角形面积埋下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理解问题情境的活动中,并独立画图生成进一步练习三角形面积所需要的材料,增强了学生对练习课的学习积极性。

(四)错题呈现,反馈导入

在练习课上,教师如果简单地让学生操练,学生的兴趣肯定不高。因此可以把平时的错例利用起来,以达知识的“实”。但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改变错例的呈现形式,导入练习课。

例如,在执教“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课”时,一位教师是这样导入课堂的。

(教师直接课件呈现学生新授课后作业中的错误,如图3-10)

图3-10

教师:大家看,这是大家作业中的一道题,有位同学是这样做的。你觉得这道题算对了吗?

学生1:不对。

学生2:估算,30×30=900。

学生3:积的个位不是0。

教师:你猜猜看,它为什么错了?

学生4:数位对错了。

之后,打开遮住部分。

教师:第一层的56是怎么来的?(28×2)第二层看到的84怎么来的?(28×3)……

在这个导入中,教师改变了错例的呈现方式,如28×32竖式计算过程中被遮住了一部分,保持一种神秘感,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另外同时也回忆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简单算理,为接下来的对新授课知识的补充和延续起了个好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