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夏完淳《别云间》:诗人终极不屈,16岁永别故乡

夏完淳《别云间》:诗人终极不屈,16岁永别故乡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①。已知泉路②近,欲别故乡难。其父殉难后,他兵败被俘,不屈而死,死时年仅16岁。诗文欣赏《别云间》是诗人被清廷逮捕后,在押往南京临别松江时所作的一首诗,诗人去世时仅16岁。在这首诗中,诗人一面抱着必死的决心,一面又对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尽管故乡牵魂难别、眷恋不舍,但诗人终将复国大志置于私人感情之上,不再以家运后嗣为念,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

夏完淳《别云间》:诗人终极不屈,16岁永别故乡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作者简况

夏完淳(公元1631—公元1647),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民族英雄,明末诗人。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祖籍浙江会稽。

他自幼聪明,有神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九岁善词赋古文,才思敏捷,其诗词或慷慨悲壮,或凄怆哀婉,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其父殉难后,他兵败被俘,不屈而死,死时年仅16岁。著有《夏内史集》及《玉樊堂词》。

柳亚子曾赋诗表达心仪:“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我亦年华垂二九,头颅如许负英雄。”

疑难注释

①南冠:被囚禁的人。语出《左传》。楚人钟仪被俘,晋侯见他戴着楚国的帽子,问左右的人:“南冠而絷(zhí,拴、捆)者,谁也?”后世以“南冠”代被俘。

②泉路:黄泉路。

③灵旗:又叫魂幡,古代招引亡魂的旗子。(www.xing528.com)

诗文大意

这三年为抗清兵东走西飘荡,今天兵败被俘,成为囚徒,被困牢房。

无限美好河山失陷,伤心泪下,谁还敢说天地宽广。

我已经知道死期将至,想到永别故乡,我心里实在舍不得。

等到我的魂魄归来那一日,灵旗下面,你们要将故乡的河山收复给我看。

诗文名句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诗文欣赏

《别云间》是诗人被清廷逮捕后,在押往南京临别松江时所作的一首诗,诗人去世时仅16岁。在这首诗中,诗人一面抱着必死的决心,一面又对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与故乡诀别,诗人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哀伤,而是对山河沦丧的悲愤,对家乡父老的无限依恋以及对抗清斗争取得胜利无比坚定的信念。

诗人师从陈子龙,少时受父亲影响,矢志抗清,直到被俘。“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首联叙事,起笔自述抗清斗争经历,似乎平静道出,然细细体会,自可读出诗人蕴含在其中激越翻滚的情感波澜和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为了抗清大业,3年来一直在奔波,现在被俘,一番心血付诸东流,自己也只剩死路一条了。颔联抒写诗人喷薄欲出的满腔悲愤。身落敌手,被人囚禁,使诗人壮志难酬,复国理想终成泡影。“河山泪”,表明大好河山已经落入异族之手,若山河有知,也必定伤心欲绝。天地之间,再也没有自己能走的路了。颈联流露出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无论感情上如何失望、悲愤与哀恸,诗人始终对自己的人生结局非常清醒。他知道自己死期将至,眷恋着生养自己的故乡——也许还有那些养育自己的亲人。但想起抗清大业,重又鼓起信心,尾联萌生出恢复之志。尽管故乡牵魂难别、眷恋不舍,但诗人终将复国大志置于私人感情之上,不再以家运后嗣为念,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虽然生前自己未能完成大业,即使死后也要亲眼看到后人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

整首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颇为豪壮。先叙艰难困苦的飘零生涯,再发故土沦陷、山河破碎之遗恨慨叹,接着抒眷念故乡、怀恋亲人之深情,最后盟誓复国之决心。风格慷慨悲壮,读来让人荡气回肠又扼腕慨叹,不禁对这位富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少年英雄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