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秋影转金波②,飞镜③又重磨。把酒问姮娥④:被白发、欺人奈何⑤?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⑥。
疑难注释
①太常引:词牌名。吕叔潜:名大虬。
②金波:形容月光浮动,因亦指月光。
③飞镜:指月亮。
⑤被白发、欺人奈何:化用薛能《春日使府寓怀二首》中的“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诗意。
⑥“斫去”三句:化用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诗中“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句意。斫,砍。桂,桂树。婆娑,树影摇曳的样子。
诗文大意(www.xing528.com)
一轮明月寂照秋夜,皎洁的身影泛着金光,一如飞动的明镜被磨得闪闪发光。因月明而思及嫦娥,心中遂有一问:韶华易逝,人生易老,如今白发披身,仍壮志难酬。
我是否理应抓住时机,乘风破浪,勇往直前,重振江河,为国为民赴汤蹈火。就像吴刚一心要砍去月宫中的桂树那样,为的是让皎洁的月光,更多地洒向人间。
诗文名句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诗文欣赏
这首词是作者辛弃疾在南宋对金人屈辱求和,排斥和打击抗金志士的背景下,于中秋夜与友人吕叔潜饮酒赏月时写下的。这首被陈廷焯称为“词中之龙”。
词的上片写一轮圆月,从东方冉冉升起,当它慢慢升高后,就变得更加明亮,金色的波光,如同重新磨过的铜镜那样明亮。此时,词人和友人对月共饮,突发狂想,很风趣地叩问嫦娥:“被白发、欺人奈何?”韶华易逝,流光偷换,人生易老,壮志难酬,该怎么办呢?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是残酷的现实却使他大志难酬。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他怎么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撕心裂肺的叩问呢?
词的下片,作者又凭借想象的翅膀,趁着美好的月夜,乘风直上万里长空,俯瞰祖国山河,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紧接着想象更加离奇,但却更直接、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的意志,揭示了词的主旨:铲除投降派的阻碍,才能取得抗金和收复中原的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