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②,左牵黄,右擎苍③,锦帽貂裘④,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⑤。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⑥,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⑦,西北望,射天狼⑧。
疑难注释
①江城子:词牌名。密州:今山东诸城。
②聊:姑且,暂且。狂:豪情。
③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
④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⑤看孙郎:孙郎,孙权。这里借以自喻。
⑥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
⑦会:定,将。挽:拉。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⑧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www.xing528.com)
诗文大意
我这个老头子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更为开阔,胆气更为豪壮,即使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呢?我将用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来报效国家。
诗文名句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诗文欣赏
这首词通过冬猎盛况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关心国家统一、反对敌人入侵的强烈愿望,抒发了为国效力、抗击侵略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上阕写出猎场面,极其壮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开头以一“狂”字笼罩全篇,借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而且为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表明了作者虽然已经年老,却犹如少年一样,自己的报国热情丝毫不减。接下去“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四句,描写了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作者威武豪迈的气概。一个“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苏轼通过全城百姓的助威描写,声势浩大、万人空巷,由一件简单的出猎活动,表明自己不仅受百姓爱戴,而且也还是一位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地方官。
下阕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酒酣胸胆尚开张”行猎后,作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胸襟更加开阔,胆气更豪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以“老”衬“狂”,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得到朝廷重用。此处运用典故,含蓄而形象地表现出了自己的志愿。“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雕弓如满月”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苏轼的雄心壮志。这样直抒胸臆,似如大江河流倾泻而来,表明了志向,而且照应了开端,使词首尾照应。
总之,全词表现了作者的希望理想、胸襟见识、情感兴趣,姿态横生,一波三折,“狂”态毕露;虽然并不缺乏慷慨激愤的情感,但气象恢弘博大,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在艺术上,更是意象鲜明、词境开阔,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充满了阳刚之美,不愧为历久弥珍的名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