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
崇祯五年①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②矣,余拏一小舟③,拥毳衣炉火④,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⑤,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⑥。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⑦、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⑧,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⑨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⑩!”拉⑪余同饮。余强饮⑫三大白⑬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⑭。及下船,舟子⑮喃喃⑯曰:“莫⑰说相公⑱痴,更有痴似⑲相公者!”
作者简况
张岱(公元1597—公元1679)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疑难注释
①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②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8点左右。定,停止,结束。
③余:第一人称代词,我。拏:通“桡”,撑(船)。
④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毳衣:细毛皮衣。毳:鸟兽的细毛。
⑤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⑥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概。
⑦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这里指苏堤。一,数词。痕,痕迹。
⑧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像小草一样微小。
⑨毡:毛毯。
⑩焉得,哪能。更,还。
⑪拉:邀请。
⑫强(qiǎng)饮:尽情喝。强,尽力,勉力,竭力。一说,高兴地,兴奋地。
⑬大白:大酒杯。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这里的意思是3杯酒。(www.xing528.com)
⑭客此:客,做客,名词作动词。在此地客居。
⑮舟子:船夫。
⑯喃喃:低声嘟哝。
⑰莫:不要。
⑱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⑲更:还。痴似:痴于,痴过。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诗文大意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几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不见。这一天晚上8点左右,我撑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我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情地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诗文名句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诗文欣赏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他的回忆散文集《陶庵梦忆》,作品写于明朝灭亡以后。从体裁上看属于山水小品,作者以浅淡的笔触寄寓了对故国往事的淡淡怀恋,看似不着痕迹,其实痴迷山水,不问世事,作者对清朝的态度也可见一斑。
文章极为简短,开首即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时间为“崇祯五年十二月”。西湖经历了3天大雪之后,人声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的冷寂氛围。作者偏偏选择此时去赏雪,可见他的情趣和心境。
接着记述赏雪的始末。凌晨,作者驾一叶小舟,独自前往湖心亭。一个“独”字,充分展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雅情趣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一个人独行于茫茫的雪夜,顿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生浩茫之感。看湖上冰花弥漫,天、云、山、水,一片混沌。此时唯有雪光能映出亮色,进入作者视野中的“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纯用白描手法,宛如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暗藏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明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共同构成了一幅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绝尘是这幅画的精神内核,也正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向度。
作者笔锋一转,叙及在湖心亭的一段奇遇。斯时斯地斯景,能够遇见游人,不能不说是奇迹了,那两人同样“大喜”,感叹“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酒逢知己千杯少,于是痛饮而别,作者写“两人”“大喜”,即写自己大喜;写“余强饮三大白”,即写两人畅饮。此处使用互文手法,使行文富有变化,整体氛围也由冷转暖。及写到“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仅一句匆匆交代了友人的概况,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一方面是因为张岱乃性情中人,最关注的是朋友间的声气相求,至于他们的身份地位、官职爵位等世俗的问题并不看重;另一方面又能真实地反映作者喜极而悲的情绪变化,相询对方身份时,即是彼此分别之际。萍水相逢,他乡之客,有缘相聚实非易事,此刻一别,后会无期,怎能不叫人遗憾呢!
最后,作者以舟子的话收束全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说作者“痴”,既体现了俗人之见,同时又是对作者一生最为确切的注脚。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而金陵人正是那“痴似相公者”,在“湖中人鸟声俱绝”时仍出来赏雪,是何等“痴”情。“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说明早有准备,体现了他们共有的“痴”。
《湖心亭看雪》是晚明性灵小品的佳作,全文笔调淡雅流畅,似平淡无奇,又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因了游人眷念而彰显,此篇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如饮香茗,唇齿留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