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荐】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醉翁亭

【推荐】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醉翁亭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⑤,醉翁亭也。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的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全文以一个“乐”字贯穿始终,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第一段写醉翁亭所在,并引出人和事。又写酿泉,其名字透出了泉与酒的关系,好泉出佳酿,佳酿惹人醉,“醉翁亭”的名字便暗含其中。然后写醉翁亭,“行六七里,峰回路转,有亭翼然”,照应上文“蔚然而深秀”。

【推荐】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醉翁亭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疑难注释

①环:环绕。滁(chú):指滁州城,今安徽省滁县。

②林壑(hè):树林和山谷。

③蔚(wèi)然:草木茂盛的样子。琅(láng)琊(yá):山名,在滁州西南十里。

④潺(chán)潺:流水声。

⑤翼然: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居高临下。

⑥名:作动词用,取名。太守,即郡太守,秦代郡的行政长官。宋代行政区划有州无郡,州长官称知州。这里称太守是沿用旧名。

⑦饮少辄(zhé)醉:喝一点儿就醉。

⑧乎:同“于”。

⑨若夫日出而林霏(fēi)开:太阳一出来,树林的雾气就散了。霏,云气。

⑩暝:昏暗。

⑪晦明:指天气阴晴明暗。晦,昏暗。

⑫“野芳”句:野花开了,发出清幽的香气。这是写春季。芳,指代花。

⑬“佳木”句:美好的树木吱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这是写夏季。秀,发荣滋长。

⑭风霜高洁:即“风高霜洁”,形容秋高气爽,霜色洁白。这是写秋天景色。水落而石出:这是写冬天的景色。

⑮伛(yǔ)偻(lǚ):俯身躬背的样子,指老年人。提携:指被人搀扶的小孩。

⑯泉香而酒洌(liè):泉水香甜而酒味清凉。洌,清。一作“泉洌而酒香”。

⑰山肴(yáo):用山中禽兽作的菜,即野味。野蔌(sù):野菜。

⑱丝竹: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代指音乐

⑲射:指投壶,古代的一种游戏,把箭投入壶中,以投中(zhòng)多少决胜负。(www.xing528.com)

⑳弈(yì):指下围棋。

㉑觥(gōng):用犀牛角做的酒杯。筹:酒筹,行酒令时用来决输赢的竹制筹码。交错:杂乱。

㉒苍颜:苍老的面容。

㉓颓然:这里指醉后昏然欲倒的样子。

㉔已而:过了一些时候。

㉕阴翳(yì):树木枝叶茂密成荫。翳,遮盖。

㉖前一“乐”字用为动词,有“得到乐趣”的意思。其乐,指滁人的快乐。

㉗庐陵:即吉州,今江西吉安县,欧阳修的家乡。

诗文大意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的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志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太阳升起的时候,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泉水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

诗文名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诗文欣赏

庆历五年春,欧阳修由于声援范仲淹等人,遭贬斥,出知滁洲,本文作于到滁州的第二年。“庆历新政”的失败,使作者感到苦闷;外放可以摆脱朝廷复杂的党争,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安慰。全文以一个“乐”字贯穿始终,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把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中,在描绘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景时,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全文共4段,条理清楚,构思精巧。

第一段写醉翁亭所在,并引出人和事。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怀抱之景。先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接着作者将“镜头”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将视野集中到最佳处。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秀”字与上文的“美”字相应。又写酿泉,其名字透出了泉与酒的关系,好泉出佳酿,佳酿惹人醉,“醉翁亭”的名字便暗含其中。然后写醉翁亭,“行六七里,峰回路转,有亭翼然”,照应上文“蔚然而深秀”。为下文的游醉安排了一个优美独特的背景。作者接着转向叙事抒情,自问自答,道出亭子的来历:“作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同时点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说明“醉翁”二字的深意,把景与情直接联系起来。

第二段分述山间朝暮四季的景色。先用排偶“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描绘出山间对比鲜明的朝暮画面。接着用“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概括了山间春、夏、秋、冬四季风光,一季一幅画面。“朝而往”以下四句是小结,抒发了作者陶醉于美景的欢乐心情。“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这是上一段总写“山水之乐”的具体化。艺术手法上,对偶句描写,散句收束,抑扬顿挫,音韵谐美。

第三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此段描写由景物转移到人事上。先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接着写太守设宴,众宾宴饮之乐。宴席丰盛而充满野趣,众宾起坐喧哗,乐不可支。太守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吏民同乐而醉。体现太守与下属关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

第四段,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作者巧妙地用禽鸟之乐来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来衬托太守之乐。但太守之乐与众不同,不是众人所能理解的。作者并没有袒露胸怀,只含蓄地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此句与醉翁亭的名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前后呼应,并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联成一条抒情的线索,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

醉翁亭记》的语言也极有特色,作者首创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已演变为成语。作者善于捕捉对象的本质特征加以提炼,写四季景物,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无不情状俱到,精确熨贴。如“树木阴翳,鸣声上下”,寥寥八字便把薄暮情景表现无遗。全文几乎用“也”收束句尾,又一贯通篇,毫无赘烦之感,反有灵动之妙,具有一唱三叹的风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